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5-09-30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傅海涛, 杨敏, 黄凤楼, 梁艳, 仲人前
    2015, 30(9):  871-8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01
    摘要 ( 249 )   HTML ( 3)   PDF (801KB) ( 5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PBC患者和88名正常人基本临床资料,探讨了PBC患者RDW的变化及其与总胆红素(TBil)、肌酐(Cr)、白蛋白(Alb)、血小板(P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Mayo危险评分的关系。

    结果

    PBC组与正常人RDW水平分别为14.9%±2.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3%±0.4%,P<0.05);且2组之间TBil、Cr、PLT、Alb、GGT、AL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TBil、ALP、Mayo危险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0.46、0.51,P值<0.05),与Alb、PL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0.46,P均<0.05)。

    结论

    PBC患者RDW水平升高,提示疾病危险度增加。

    类孟买血型血清学鉴定及家系调查探讨
    朱泽航, 陆元善
    2015, 30(9):  874-87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02
    摘要 ( 316 )   HTML ( 1)   PDF (702KB) ( 60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正确鉴定类孟买血型的方法,为罕见血型人群找寻更多相合供者。

    方法

    对4例正反定型不符者用ABO正反定型、Lewis血型鉴定、H抗原检测、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冷抗体检测和检测唾液血型物质的中和抑制试验进行综合鉴定,并且进行家系调查。

    结果

    4例被检者均证实为类孟买血型。先证者c的妹妹也被证实为同型类孟买型。

    结论

    对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要高度警惕,应加做其它必要的血清学试验。冷抗体检测还能为类孟买血型患者辅助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家系调查不仅能查清类孟买血型的来源和遗传,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相同稀有血型供者。

    白癜风患者自身抗体及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吴俊琪, 姚爱萍, 王美燕, 蒋亦秀, 陆晓东
    2015, 30(9):  877-88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03
    摘要 ( 262 )   HTML ( 2)   PDF (706KB) ( 50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和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123例白癜风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谱(ANAS)、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并对白癜风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以上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白癜风组ANA、TG-Ab、TPO-Ab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 ANAS阳性率2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3、FT4水平2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SH水平白癜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

    白癜风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关系密切, ANA、TG-Ab、TPO-Ab及TSH可作为白癜风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用检测指标。

    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感染再发的诊断价值
    慕月晶, 王伟佳, 徐胜男, 阚丽娟, 黄燕华, 欧阳能良, 徐全中, 严海忠, 张秀明
    2015, 30(9):  881-88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04
    摘要 ( 237 )   HTML ( 1)   PDF (891KB) ( 5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水平对诊断感染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感染再发患者的PCT诊断界值进行研究。

    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细菌感染患者150例,动态监测其血清PCT水平,其中感染再发患者100例,治疗有效患者50例。观察细菌感染再发患者PCT回升水平及与其同期治疗有效患者PCT水平的差异情况。同时收集健康对照者60名,分析感染再发患者PCT水平回升拐点与健康成人PCT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对感染再发的诊断性能,并初步设定PCT诊断感染再发的界值。

    结果

    PCT水平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感染再发与治疗有效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感染再发患者PCT水平出现回升现象,且明显高于治疗有效患者(P<0.05);感染再发患者PCT水平回升拐点仍高于健康人(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对于感染再发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3.5%,其性能最佳 [敏感性89.0%、特异性83.0%、阳性预测值84.0%和阴性预测值88.3%]处的界值为2.29 ng/mL,而WBC和IL-6诊断感染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5.1%和61.0%。

    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对诊断及鉴别诊断细菌引起的感染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药黄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的初步研究
    赵凌旭, 王蕾
    2015, 30(9):  886-88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05
    摘要 ( 171 )   HTML ( 2)   PDF (699KB) ( 70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中药黄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常量肉汤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黄檗水煎剂对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

    琼脂稀释法抑制90%菌株生长的MIC(MIC90)为12.5 mg/mL,常量肉汤稀释法MIC90为25 mg/mL,微量肉汤稀释法MIC90为25 mg/mL。

    结论

    中药黄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体外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不同培养基及B族链球菌增菌肉汤检测B族链球菌效果评价
    陆庭嫣, 沈俐, 唐振华
    2015, 30(9):  890-89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06
    摘要 ( 214 )   HTML ( 3)   PDF (755KB) ( 7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B族链球菌(GBS)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和平板选择性能来评价GBS筛查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和GBS增菌肉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妊娠晚期35~37周孕妇阴道下端及肛周样本242例、中段尿样本15例,同时直接接种及经GBS增菌肉汤增菌后接种哥伦比亚血平板和GBS筛查平板,观察各培养基上GBS的生长情况。

    结果

    直接接种后分别培养24 h和48 h,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GBS的检出率均为7.39%(19/257);而GBS筛查培养基的检出率为24 h 5.45%(14/257)、48 h 7.39%(19/257)。经GBS增菌肉汤增菌后,无论培养时间是24 h还是48 h,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GBS的检出率均为9.73%(25/257);GBS筛查培养基的检出率均为8.95%(23/257)。与直接接种相比,选择性增菌后GBS的检出率明显升高;2种培养基GB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样本先经GBS增菌肉汤18~24 h增菌后再接种至GBS筛查培养基或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24 h即可观察生长结果,GBS 菌落易于辨认且提高了阳性检出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雷鸣, 白驹, 吴建华, 夏丹妮, 郑睿东
    2015, 30(9):  894-89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07
    摘要 ( 262 )   HTML ( 1)   PDF (714KB) ( 50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易损性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取行颈动脉彩超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知情同意者129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入选对象的Hp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其血清Hcy水平。

    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Hp感染者血清Hcy水平和CIMT高于Hp阴性者(P均<0.01),且随着患者体内Hp感染程度的加重,其血清Hcy水平及CIMT亦相应增高(P均<0.01)。Hp不同感染程度各组血清Hcy水平及C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组斑块检出率高于Hp阴性组(P<0.05),且Hp感染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斑块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Hp感染者并发易损斑块可能性是Hp阴性者的2.35倍;血清Hcy每升高1 μmol/L,发生易损斑块的可能性增加9%。

    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Hcy代谢以及增加CIMT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cornulin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差异
    刁雯静, 孙红, 郭奇桑, 王丽, 陶祥, 隋龙
    2015, 30(9):  898-90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08
    摘要 ( 198 )   HTML ( 3)   PDF (929KB) ( 47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cornulin 的表达情况,初步评价cornulin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各个级别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可疑宫颈癌患者行诊断性或治疗性经宫颈环形电切割术(LEEP)后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31例,其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9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9例、宫颈浸润癌(ICC)43例,以38例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经兔抗人cornulin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显示并评分。在行宫颈LEEP术之前取其宫颈脱落细胞,宫颈炎患者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后取其宫颈脱落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cornulin基因的mRNA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除宫颈炎组与宫颈LSIL组之间无差异(P=0.148)外,其余各组间cornulin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逐渐升高,cornulin蛋白表达逐渐下降,至ICC时表达明显降低;cornulin 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表达一致。以cornulin弱阳性(+)或阴性(-)作为筛查阳性指标,检出宫颈HSIL以上病变的敏感性为70.7%,特异性为85.7%;检出宫颈LSIL以上病变的敏感性为56.5%,特异性为94.7%。

    结论

    cornulin有望成为检测宫颈病变程度的标记物之一。

    血清铁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张向晖, 赵元明, 孙卓祥, 程盼盼, 靳超
    2015, 30(9):  903-90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09
    摘要 ( 213 )   HTML ( 5)   PDF (777KB) ( 6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测定8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及120例糖耐量正常(NGT)的孕妇(NGT组)SF、hs-CRP水平,分析GDM组和NGT组SF与hs-CRP的相关性。

    结果

    GDM组SF、hs-CRP明显高于NGT组 (P值分别为0.031、0.007)。GDM组和NGT组SF均与hs-CRP呈正相关(GDM组:r=0.352、P=0.003;NGT组:r=0.285,P=0.001)。

    结论

    SF、hs-CRP可能参与了GDM患者的发病过程,可作为GDM的预测因子,亦可作为GDM防治的新思路。

    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联合检测在突发性耳聋诊断中的意义
    陈宏, 杨虹, 齐国荣
    2015, 30(9):  906-91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10
    摘要 ( 288 )   HTML ( 4)   PDF (720KB) ( 5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联合检测在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SSHL)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收集SSHL患者80例,以78名性别、年龄、种族相匹配的正常听力的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血清Hcy、TC、TG和LDL-C浓度,分析其与SSHL的关系。

    结果

    SSHL组血清Hcy、TC、TG、LDL-C浓度分别为(16.16±3.94)μmol/L、(5.38±0.99)mmol/L、1.66(1.23~5.70)mmol/L、(3.49±0.78)m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9±2.24)μmol/L、(4.51±0.91)mmol/L、1.48(0.69~3.01)mmol/L、(2.59±0.80)mmol/L](P均<0.01)。相关分析发现Hcy与TC、TG、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9、0.514、0.704,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及LDL-C是SSHL的重要风险因素[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850(1.256~2.725)、4.412(1.134~17.170)]。SSHL组中Hcy、LDL-C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5%和51.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0%、14.1%,P均<0.01)。联合检测Hcy及LDL-C的阳性率可达66.3%,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

    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cy和血脂在SSHL预防、临床筛检和风险评估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血清胃蛋白酶原、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测定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武良, 张德忠, 江伟春, 刘泽洪, 叶永玲
    2015, 30(9):  911-91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11
    摘要 ( 262 )   HTML ( 3)   PDF (753KB) ( 5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水平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连续监测法检测50例胃癌、50例浅表性胃炎、50例胃溃疡、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及GPDA水平,以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目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PGⅠ/PGⅡ比值(PGR)明显降低(P<0.05),GPDA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GPDA、PGⅠ水平及PGR均明显降低(P<0.05),而PGⅡ水平明显增高(P<0.05)。胃癌组、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正常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76%(38/50)、68%(34/50)、80%(40/50)、72%(36/50)及58%(29/50)。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5.657,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p感染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血清PGⅠ、PGⅡ及PG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PGⅡ、PGR和GPDA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397、0.801、0.715;PGⅠ、PGR及PGⅠ+PGR分别与GPDA并联后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诊断特异性均≥70.00%。

    结论

    血清PGⅠ、PGⅡ和GPDA对于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价值更大。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不同处理方法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影响
    李琳芸, 梅冰, 王昌富
    2015, 30(9):  916-92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12
    摘要 ( 320 )   HTML ( 4)   PDF (1117KB) ( 5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实际工作中不同处理方法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的影响,为准确检测MPA提供依据。

    方法

    获取枸橼酸钠抗凝外周静脉全血,分别以CD14-藻红蛋白(PE)、CD61-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单核细胞、血小板,以CD62P-PE标记活化血小板,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PE/CD61-FITC双阳性MPA占单核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CD62P阳性率。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全血标本处理前后放置不同时间、全血固定后立即标记抗体或放置不同时间后标记抗体、抗体标记前全血离心处理、不同抗体组合(抗CD14-PE和抗CD61-FITC ,抗CD14-PE和抗CD41-ECD,抗CD45-ECD和抗CD61-FITC)]检测MPA,比较各种处理方法检测的MPA是否有差异。

    结果

    与获取标本后立即处理比较,放置于室温(18~25 ℃)和低温(2~8 ℃),MPA百分比、血小板CD62P阳性率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两者呈正相关(室温r=0.82,P<0.05;低温r=0.83,P<0.05)。标本处理后立即检测或低温保存放置至24 h再检测, MPA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固定前标记抗体的处理方法比较,1%多聚甲醛低温固定全血标本后标记抗体,或者低温保存放置至24 h再标记抗体,MPA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标本离心处理后,MPA百分率和血小板CD62P阳性率均明显增加(P<0.05)。不同的抗体组合检测MPA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获取全血标本后应尽快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应使用固定剂固定后可低温保存24 h。在标记新鲜全血标本前,应避免离心,处理完毕的标本使用固定剂固定后可低温保存24 h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抗体组合应验证后使用,CD14/CD61、CD14/CD41、CD45/CD61组合均适用于检测MPA。

    赛科希德SF-8000凝血测试系统性能评价
    吴启娇, 童毅, 曹丽琰, 杨德琴, 徐君全, 常俊, 范林霞
    2015, 30(9):  921-92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13
    摘要 ( 426 )   HTML ( 6)   PDF (712KB) ( 5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国产赛科希德SF-8000凝血测试系统(简称SF-8000)进行性能评价。

    方法

    对SF-8000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可比性等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将200 g/L血红蛋白液以1:200、 2:200、3:200、4:200、5:200比例分别加入到12 例新鲜血浆中,获得实验血浆,与原血浆及盐水稀释对照血浆凝血结果进行比较;对15 例气泡标本与对照标本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检测参数有无差异;对12 例新鲜标本应用新鲜复溶试剂及冷藏24 h试剂分别进行检测,比较测定结果的差异;分别对13 例冷藏4 h及24 h标本与新鲜标本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测定结果的差异。

    结果

    仪器各项基本性能均符合厂家要求。溶血及气泡会不同程度影响凝血4项的检测,当血红蛋白浓度达到1~1.5 g/L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与原血浆组产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4 g/L时与对照血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剂复溶24 h后除APTT试剂外(P<0.01),其它项目试剂与新复溶试剂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稳定性良好;标本放置4 h不会导致结果出现明显差异,但放置24 h后,APTT、P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SF-8000凝血测试系统实验性能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应严格按照使用手册操作,避免干扰因素出现,以保证结果的临床适用性。

    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聚集功能的性能评价
    蔡玉婵, 赵旭鸿, 韩平, 陈昌明, 李智
    2015, 30(9):  926-93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14
    摘要 ( 250 )   HTML ( 0)   PDF (739KB) ( 7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PL-11血小板分析仪在检测血小板数量及聚集功能方面的性能。

    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制定的仪器性能验证标准及我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对PL-11血小板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及聚集功能的性能评价。采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LBY-NJ4血小板聚集仪及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健康人群血小板聚集率,分析各仪器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

    结果

    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批内及日间精密度均<1/3总误差(7%);携带污染率为0.32%;在(4.12~1 380.4)×109/L线性范围内回归方程斜率为 1.03,R2=0.993;血小板计数结果与血小板参考方法的结果符合率为84%,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分别采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LBY-NJ4血小板聚集仪及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检测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单服用氯匹格雷前、后血小板聚集率,3种仪器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服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PL-11血小板分析仪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血小板计数及聚集功能的检测结果。

    真菌(1,3)-β-D-葡聚糖多克隆抗体制备及ELISA竞争法检测体系的建立
    严俊, 杨葳, 翟栓柱, 薛知信, 郁彭, 周泽奇
    2015, 30(9):  931-93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15
    摘要 ( 322 )   HTML ( 1)   PDF (766KB) ( 6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1,3)-β-D-葡聚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体系。

    方法

    经蛋白修饰的(1,3)-β-D-葡聚糖和真菌提取物作为免疫原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并对高效价交叉反应弱的抗体进行纯化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最后建立真菌(1,3)-β-D-葡聚糖ELISA竞争法检测体系。

    结果

    建立的ELISA竞争法检测体系线性范围为3.125~200 pg/mL。添加100、25和6.25 pg/mL抗原的血清回收率为97.8%~113.6%,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15%。该检测体系能有效地从血清样本中检出低浓度的烟曲霉、白念珠菌和高浓度的隐球菌,并且对结核分枝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细菌抗干扰能力强。

    结论

    利用(1,3)-β-D-葡聚糖作为包被抗原,酶标抗体HRP-Ab3B作为检测抗体,成功建立了(1,3)-β-D-葡聚糖ELISA竞争法检测体系。

    微小脲原体相对定量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赵缜, 刘璐, 赵芳, 曹国君, 黄燕群, 季育华
    2015, 30(9):  934-93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16
    摘要 ( 318 )   HTML ( 0)   PDF (958KB) ( 5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微小脲原体(Up)聚合酶链反应(PCR)相对定量方法,克服阴道标本采样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探讨Up在细菌性阴道病(BV)中的作用。

    方法

    根据Up 4个血清型拓扑异构酶Ⅳ基因序列,合成Up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建立Up PCR定量方法;同时进行宿主细胞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定量,计算103宿主细胞中Up的相对含量;分别检测Up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解脲脲原体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11种其它阴道常见微生物,验证PCR的特异性;从532例BV患者和276名健康女性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Up相对定量分析。

    结果

    Up定量PCR方法能直接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Up,对解脲脲原体和11种其它阴道常见微生物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00拷贝/μL。BV患者和健康女性的Up感染率分别为49.8%(265/532)和43.1%(119/276),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3,P=0.071);BV患者和健康女性Up相对定量分别为667拷贝/103细胞和20拷贝/103细胞,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12,P=0.000 1)。如果以50拷贝/103细胞作为参考值,则BV患者Up的阳性率为39.3%(209/532),健康女性的阳性率为17.0%(47/2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7,P=0.001)。

    结论

    Up黏附到宿主细胞表面是其致病的关键因素。建立的Up相对定量方法能反映宿主细胞上Up的含量,克服了采样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能更客观地反映Up的致病能力。

    基础研究·论著
    某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潘军, 许青霞, 肖伟强, 常彦敏, 沈勇
    2015, 30(9):  939-94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17
    摘要 ( 224 )   HTML ( 3)   PDF (783KB) ( 4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和环境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其遗传进化关系,为监测产ESBLs菌株的流行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和测序的方法对2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7个管家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与MLST数据库比对,得到每个菌株相应的等位基因号。

    结果

    2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获得16种序列分型(ST),其中3株为ST69型、3株为ST131型。

    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遗传背景多样化,ST131型和ST69型为本研究主要型别,其它型别散在分布。

    葫芦素E诱导刚地弓形虫从宿主细胞逸出的观测
    邱家洋
    2015, 30(9):  944-94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18
    摘要 ( 183 )   HTML ( 0)   PDF (1070KB) ( 5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葫芦素E诱导刚地弓形虫从感染的宿主细胞逸出的效力。

    方法

    用不同浓度(20、50和100 μmol/L)的葫芦素E孵育刚地弓形虫感染的HFF细胞1 h,统计纳虫空泡破损比例;用细胞松弛素D、1,2-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四乙酰氧甲基酯(BAPTA-AM)预处理感染刚地弓形虫的HFF细胞,用50 μmol/L葫芦素E孵育1 h,统计纳虫空泡破损比例;将逸出虫体重新感染细胞或腹腔注射昆明小鼠,检测虫体毒力变化。

    结果

    葫芦素E可以诱导刚地弓形虫从HFF细胞释放逸出,葫芦素E浓度越高,逸出率越高。葫芦素E诱导的虫体逸出与虫体的运动能力和虫体内钙离子有关,逸出虫体的毒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

    葫芦素E可以诱导刚地弓形虫的逸出,为探索弓形虫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实验室管理·论著
    上海地区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研究进展
    邵文琦, 孙林, 王蓓丽, 吴炯, 宋斌斌, 张春燕, 郭玮, 潘柏申
    2015, 30(9):  948-95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19
    摘要 ( 315 )   HTML ( 0)   PDF (821KB) ( 7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提高参加上海地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致性计划(SHGHP)的实验室间HbA1c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辅助临床糖尿病诊疗。

    方法

    通过上海地区4家获得美国HbA1c标准化计划组织(NGSP)认证的Ⅰ级实验室和1家获得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认可的参考实验室组成定值检测的实验室网络,组织建立了SHGHP官方网站和信息平台,通过向参加实验室发放全血校准品和比对标本,比较各实验室间校准前后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统计校准前、后HbA1c检测结果的差异,计算其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

    结果

    5家定值检测实验室间低水平和高水平全血稳定物质HbA1c检测结果的CV分别为2.27%和1.58%。参加SHGHP的三级医院实验室校准后的HbA1c检测结果CV较校准前明显降低(P<0.001),校准后CV降至0.94 %~4.22%。2012年和2013年参加SHGHP实验室HbA1c检测结果的通过率均高于90%,其中三级医院的通过率为100%。

    结论

    SHGHP通过使用无明显基质效应的新鲜全血标本校准不同的检测方法,提高了参加实验室HbA1c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允许总误差在西格玛度量用于评价临床化学检测项目分析质量上的应用研究
    张路, 王薇, 王治国
    2015, 30(9):  953-95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20
    摘要 ( 334 )   HTML ( 3)   PDF (901KB) ( 6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允许总误差(TEa)来源对西格玛(σ)度量评价实验室临床化学检验项目分析质量的重要性。

    方法

    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4年第2次常规化学室内质控数据及2014年第1次常规化学室间质评某实验室19个检测项目的变异系数(CV)及百分差值(用其估计偏移大小),结合5种不同标准TEa计算2个批次质控品的σ值。对比分析不同标准TEa计算的σ度量评价检测项目的分析质量。

    结果

    σ度量随TEa及不精密度水平而变化。使用行业标准TEa:质控品1的σ值有68.4%集中在2~4,质控品2有58%集中在3~6;使用德国RiliBÄK TEa标准:σ值除甘油三酯低至负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稍低于3外,其它项目的σ值均在3~6之间,高值可达14.78;使用美国CLIA'88 TEa:质控品1中有89.47%的σ值>3,高值可达7.69,质控品2中有84.2%的σ值>3,高值可达10.43;使用生物学变异(适当的)TEa:质控品1的σ值集中在1~5,其中63%<3,质控品2集中在1~6,但19项中有9项的σ值<3;使用澳大利亚的TEa:质控品1的σ值除1项外其余全部<3,质控品2的σ值有79%<3。质控品2的σ值普遍高于质控品1。

    结论

    6σ是一种更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但很多检验项目缺少TEa,且不同来源TEa有时不一致。所以,对于常规临床实验室σ度量的解释意义重大。

    病例报道·论著
    口普雷沃菌引起的术后血流感染一例报道
    郭建, 支云清, 何丽华, 吕莉, 强素凤, 吴文娟
    2015, 30(9):  958-96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21
    摘要 ( 454 )   HTML ( 2)   PDF (760KB) ( 10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报道一例由口普雷沃菌引起的女性患者生殖道脓肿术后血流感染病例。

    方法

    无菌方法采集血样本,使用VersaTREK240-10全自动微生物培养检测系统进行培养。血培养报阳后进行涂片镜检、转种培养,分离致病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同时用16S rRNA测序鉴定致病菌。

    结果

    培养至48和72 h,血培养仪分别报告左侧、右侧厌氧血培养阳性。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16S rRNA测序鉴定结果均为口普雷沃菌,鉴定率分别为96%和99%。

    结论

    从上海市东方医院收治的一例女性患者术后血样本中分离出一株口普雷沃菌。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
    血涂片常规染色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前景
    宋晓颖, 袁宝军, 郝冀洪
    2015, 30(9):  962-96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9.022
    摘要 ( 310 )   HTML ( 1)   PDF (789KB) ( 88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血涂片常规染色的组成、功能、效果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前景进行阐述。强调血细胞染色是形态学检查的基础,其染色效果决定血细胞识别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