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 2012, Vol. 27 ›› Issue (4): 243-251.

• 特定蛋白专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糖缺失转铁蛋白的临床应用

朱晶   

  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32
  • 收稿日期:2012-01-13 出版日期:2012-04-30 发布日期:2012-04-09
  • 通讯作者: 潘柏申,联系电话:021-64041990-2376。
  • 作者简介:朱 晶,女,1984年生,学士,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
  • 基金资助:

    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 Received:2012-01-13 Online:2012-04-30 Published:2012-04-09

摘要: 嗜酒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可导致无法逆转的心理和生理损伤,也会造成家庭和社会问题。例如嗜酒的孕妇可能使孩子患有胎儿乙醇综合征,每600个新生儿中有1个将因此智力发育迟缓[1]。因而正确判断饮酒状态在临床医学、法医学和司法等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体格检查、调查询问和一些临床生化标志物。后者虽然相对比较客观,但对于判断饮酒状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欠佳。近年来学者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了一些新的饮酒标志物,如乙醛蛋白加合物、脂肪酸乙酯、5-羟色醇等。其中糖缺失性转铁蛋白(carbohydrate-deficient trans-ferrin,CDT)无疑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项新标志物。自1978年被发现后,CDT迅速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焦点。无数研究结果证明CDT与饮酒状态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是目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的独立的标志物。2001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CDT作为一项用于评估饮酒状况的标志物应用于临床。CDT的发现和应用向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既可有效评估饮酒状态,也为酒精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糖缺失性转铁蛋白, 饮酒状况,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