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 2011, Vol. 26 ›› Issue (12): 814-817.
邱锡荣;彭冬迪;唐荣;许志坚
QIU Xirong;PENG Dongdi;TANG Rong;XU Zhijian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3种标志物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和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标志物.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55例AMI患者治疗前、后以及105例HF患者、30名健康正常者的NT-proBNP、Myo、cTnT水平.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HF患者分为Ⅰ~Ⅳ级.比较各组的差异并作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3种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cTnT、Myo在AMI患者胸痛时间6h内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6.2%和93.9%,胸痛时间>6h时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0.5%和55.6%,AMI患者治疗后NT-proBNP、Myo、cTn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YHA Ⅰ~Ⅳ级的HF患者间NT-proBNP、Myo、cTn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患者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的相关性(rs=0.884)高于Myo(rs=0.652)和cTnT(rs=0.726).结论 在心功能分级以及AMI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方面,NT-proBNP的灵敏度及相关性要明显优于Myo和cTnT,还常用于在呼吸困难人群中鉴别HF患者.Myo常作为急诊中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早期诊断时要结合患者胸痛时间,观察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再扩展.cTnT诊断AMI的特异性优于其他标志物,但要等到心肌梗死后才能做出判断.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