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06-30
    论坛
    微流控技术在唾液检测中的应用
    曹国君, 关明
    2017, 32(6):  451-45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01
    摘要 ( 286 )   HTML ( 2)   PDF (875KB) ( 8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检测设备的微型化、集约化已逐渐成为发展的趋势。微流控技术是以在微米尺度对流体进行操作为特点的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微流控技术在唾液检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文章就微流控技术检测唾液在微生物、肿瘤和其他生物标志物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临床应用研究_论著
    血清miR-598-3p与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苏谦, 陈文举, 王攀, 李招云
    2017, 32(6):  457-46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02
    摘要 ( 274 )   HTML ( 1)   PDF (868KB) ( 57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598-3p(miR-598-3p)检测及miR-598-3p与糖类抗原153(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00例乳腺癌患者、4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miR-598-3p的表达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53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598-3p、CA153及二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miR-598-3p的表达水平下调,CA153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598-3p的表达量与乳腺癌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598-3p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0%、85.0%;CA153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0%、65.0%。二者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70.0%。结论 miR-598-3p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CA153检测可以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花粉症患者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对比分析
    赵方新, 赵鹏伟, 牛燕, 张烜, 陆景坤, 孙鹏, 宋岚
    2017, 32(6):  461-46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03
    摘要 ( 238 )   HTML ( 0)   PDF (833KB) ( 6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乌海市61例花粉症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探讨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与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通过前期工作筛选出61例花粉症患者进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并抽血进行血清SIgE检查,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蒿属花粉是乌海市夏秋季最主要的致敏花粉品种;蒿属花粉过敏者的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与血清SIgE检测不一致(Z=-3.895,P<0.05)。结论 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和血清SIgE检测对于同一例患者有不同的结论,确定患者的变应原种类需要酌情参考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

    慢性咳嗽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调查分析
    陆震宇, 单咏梅, 沈英, 胡江
    2017, 32(6):  464-46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04
    摘要 ( 220 )   HTML ( 0)   PDF (851KB) ( 88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吸入性变应原在不同分组慢性咳嗽患者中的检出率,为临床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460例慢性咳嗽病例按照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诱导痰检查比例、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分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组和其他病因组,采用印迹法检测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以12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CVA组和EB组的吸入性变应原检出率明显增加,与其他病因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检测的变应原中,阳性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屋尘螨/粉尘螨(71.28%)、蟑螂(25.24%)、狗上皮(15.35%)、屋尘(13.86%)和猫毛(10.89%),存在多重检出现象。结论 在EOS计数和诱导痰检查比例升高的慢性咳嗽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是其致病的主要因素,尘螨为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

    凝血因子ⅩⅢ和细胞因子水平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姜文理, 金佩佩, 任懿倩, 沈立松
    2017, 32(6):  467-47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05
    摘要 ( 328 )   HTML ( 0)   PDF (861KB) ( 5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和细胞因子在脑卒中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47例临床确诊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83例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5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FⅩⅢ、D-二聚体、抗凝血酶(AT)、纤溶酶原(PLG)水平,分析脑卒中与凝血系统指标的相关性。同时检测各研究对象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初步探讨细胞因子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FⅩⅢ、PL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T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0.05), FⅩⅢ、PLG、AT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L-6、IL-10、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性脑卒中患者IL-6水平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0.05),IL-10、TNF-α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ⅩⅢ、PLG、D-二聚体、IL-6、IL-10和TNF-α对脑卒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对早期诊断脑卒中、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作用。

    孕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抗凝血酶参考区间的建立
    毛佩敏, 钱蓓蓓, 刘晓艳
    2017, 32(6):  471-4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06
    摘要 ( 438 )   HTML ( 0)   PDF (830KB) ( 7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正常孕妇不同孕期时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AT)进行连续跟踪检测,观察其变化特点,建立不同孕期孕妇DD、FDP、AT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正常妊娠妇女140名,于孕早期(<21孕周)和孕晚期(>32孕周)分别检测血浆DD、FDP和AT水平;以非妊娠妇女9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D、FDP,发色底物法检测AT。结果 孕妇血浆DD、FDP、AT水平与年龄无关。妊娠组孕晚期血浆DD和FDP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组孕晚期血浆AT水平与孕早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妇女血浆DD、FD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0.92 mg/L、<6.00 mg/L,孕晚期妇女血浆DD、FD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4.14 mg/L、<13.83 mg/L;孕早期和孕晚期妇女血浆AT使用同一参考区间:70%~125%。结论 孕妇血浆DD、FDP水平随孕期增加明显上升,与年龄无关,AT无明显变化。初步建立了孕早期和孕晚期妇女血浆DD、FDP及AT的参考区间。

    ALOX5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王文惠, 杨卫华, 堵一乔, 梁发东, 杨振华
    2017, 32(6):  474-48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07
    摘要 ( 196 )   HTML ( 0)   PDF (894KB) ( 5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为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73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分析各组患者ALOX5AP基因8个位点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斑块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收缩压和血葡萄糖(Glu)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对ALOX5AP基因8个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发现,斑块组与无斑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OX5AP基因8个位点组成的2个单倍型构成在斑块组与无斑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OX5AP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无关。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临床价值
    刘媛, 孙文琴, 陆文汇, 张军, 陈慧芬
    2017, 32(6):  481-48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08
    摘要 ( 371 )   HTML ( 3)   PDF (866KB) ( 6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反复自然流产(RSA)发生的关系,分析引起高Hcy血症的原因。方法 选取有≥2次自然流产史的非妊娠妇女197例作为RSA组,将所有RSA患者根据B超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分为无病理异常组(146例)和有病理异常组(51例);选取进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妇女83名作为妊娠组,以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妇女6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RSA组检测血清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 B12)水平,妊娠组及正常对照组仅检测血清Hcy水平。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0岁者和<30岁者。结果 无论有无病理异常,RSA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妊娠组(P<0.001)。RSA患者有无病理异常组或不同病理异常组间血清Hc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中≥30岁者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30岁者(P=0.03)。RSA组≥30岁者和<30岁者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妊娠组同年龄者(P<0.001)。RSA组<30岁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同年龄者(P<0.05),而2个组≥30岁者之间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46例无病理异常的RSA患者中,Hcy升高、FA降低、Vit B12降低的比例分别为9.59%、14.38%、4.11%,高Hcy组中低F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cy正常组(P<0.001),Hcy与FA、Vit B12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9、-0.503,P<0.05)。不同流产次数(2、3和≥4次)的RSA患者之间血清Hcy、FA和Vit B1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是RSA发生的危险因素,FA缺乏是造成RSA患者血清Hcy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顾峰
    2017, 32(6):  486-48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09
    摘要 ( 304 )   HTML ( 3)   PDF (839KB) ( 7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MHD患者452例,测定患者透析前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依据MHD患者是否合并CVD死亡事件分为CVD死亡组和未死亡组,分析MHD患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MHD患者中CVD死亡组NT-proBNP、hs-CRP水平高于未死亡组(P<0.05),TC、LDL-C水平低于未死亡组(P<0.05),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及hs-CRP是MHD患者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5.698,95%可信区间(CI)1.908~17.014,P=0.002;OR=3.653,95%CI 1.249~10.165,P=0.018]。结论 MHD患者相关CVD死亡危险因素与普通人群不同。NT-proBNP和hs-CRP可能是MHD患者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载脂蛋白E及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童明宏, 陶荣霞, 李盈, 王梓, 丁慧, 邓晨霞, 曹雅楠, 盛慧明
    2017, 32(6):  490-49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10
    摘要 ( 539 )   HTML ( 4)   PDF (854KB) ( 98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载脂蛋白E(apo E)及脂蛋白(a)[Lp(a)]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与CHD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229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16例,以健康体检者102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apo E及Lp(a)水平,同时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HD患者分为NYHA Ⅰ~Ⅳ级。CHD危险因素评估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在CHD患者中UAP组、SAP组、AMI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AP组血清apo 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血清Lp(a)及apo E水平逐渐升高,但NYHA Ⅰ、Ⅱ级间血清apo 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 Ⅲ、Ⅳ级间血清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NYHA分级间血清Lp(a)及apo 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po E及Lp(a)均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apo E:比值比(OR)=10.780,95%可信区间(CI)1.437~80.830;Lp(a):OR=4.930,95%CI 1.699~14.280]。结论 CHD患者存在脂类代谢紊乱,并与心功能下降有关。apo E及Lp(a)可能参与了CHD的病变过程。

    表观健康人群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参考区间的建立
    丰睿捷, 胡晓晨, 赵莉芳, 张海晨, 宋云霄
    2017, 32(6):  495-49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11
    摘要 ( 250 )   HTML ( 3)   PDF (861KB) ( 6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上海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参考区间。方法 检测800名健康体检者(男、女性各400名)血清Lp-PLA2活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文件的相关要求,以百分位数法确定Lp-PLA2的95%参考区间[第2.5百分位数(P2.5)~第97.5百分位数(P97.5),可信区间为90%]。结果 表观健康人群血清Lp-PLA2活性呈正态分布。男性Lp-PLA2活性为(479±126)U/L,女性为(433±118)U/L,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1,P<0.01)。男性血清Lp-PLA2活性保持恒定,女性血清Lp-PLA2活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各年龄段Lp-PLA2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7,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50岁的各年龄组之间和≥50岁的各年龄组之间Lp-PLA2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女性各年龄组合并为18~49岁组和50~89岁组。由此得出上海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血清Lp-PLA2的参考区间男性为219~694 U/L,女性18~49岁为204~651 U/L、50~89岁为217~686 U/L。结论 初步建立了上海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血清Lp-PLA2的参考区间,为临床应用Lp-PLA2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指标提供依据。

    血清游离脂肪酸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代谢异常关系探讨
    唐吉斌, 管静怡, 张盛, 李旭光, 章文, 周佳丽
    2017, 32(6):  500-50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12
    摘要 ( 248 )   HTML ( 5)   PDF (841KB) ( 58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代谢的关系。方法 检测625例NIDDM患者、283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脂{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100(apo B100)、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肌酐(Cr)、尿素、胱抑素C(Cys C)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将NIDDM患者按病情分为初发病组(47例)、病情稳定组(545例)及病情不稳定组(33例),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初发病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不稳定组FFA、Lp(a)、apo A1、apo B100、LDL-C、HDL-C、Glu、ALT、HbA1c及U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稳定组HDL-C、apo A1、LDL-C、apo B100、FFA、Lp(a)、Glu、ALT、HbA1c、U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检测结果2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DDM患者FFA及血脂水平与其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厦门地区8 492名儿童末梢血血细胞参数参考区间的建立
    李秀娟, 张炎胜, 蔡建兴
    2017, 32(6):  504-50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13
    摘要 ( 189 )   HTML ( 0)   PDF (783KB) ( 6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厦门地区0~14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细胞主要参数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选择厦门地区2012—2015年8 492名0~14岁体检合格儿童,按照年龄分组(<28 d、28 d~1岁、2岁、3岁、4岁、5岁、6岁和7~14岁),采集末梢血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选用XS-500i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0.5 h内完成检测,血细胞主要参数参考区间按P2.5~P97.5计算,对不同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间各检测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计算参考区间。结果 2~6岁儿童在不同年龄组及同一年龄组但不同性别间末梢血血细胞主要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异均<25%,不建议分组。从统计学来看,本次血细胞主要参数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根据统计学差异及参考婴幼儿的医学年龄划分方法,大致分为新生儿组(<28 d)、婴儿组(28 d~1岁)、幼儿组(2~6岁)、儿童组(7~14岁)。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参考区间分别为新生儿组0.31~0.59、103~195 g/L、26~37 pg、321~364 g/L、78~113 fL、(173~685)×109/L、(3.07~5.71)×1012/L、(5.4~16.1)×109/L;婴儿组0.29~0.39、93~132 g/L、18~29 pg、307~352 g/L、57~85 fL、(218~627)×109/L、(3.89~5.54)× 1012/L、(5.7~13.8)×109/L;幼儿组0.32~0.41、105~140 g/L、19~29 pg、318~356 g/L、59~87 fL、(190~489)×109/L、(4.06~5.63)×1012/L、(5.3~13.5)×109/L;儿童组0.33~0.43、109~147 g/L、20~30 pg、318~360 g/L、61~89 fL、(186~463)×109/L、(4.05~5.74)×1012/L、(4.9~12.5)×109/L。结论 初步建立了厦门地区0~14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细胞主要参数的生物参考区间。不同地区应依据自己实验室的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按不同年龄建立各参数的参考区间。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检测在儿童慢性肾病中的诊断意义
    钱燕斐, 徐佳音, 曹蔚, 徐锦
    2017, 32(6):  508-51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14
    摘要 ( 213 )   HTML ( 0)   PDF (869KB) ( 5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胱抑素C(Cys C)检测在儿童慢性肾病(CK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05例CKD患儿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成3组:CKDⅠ~Ⅱ期组(eGFR正常或轻度异常)、CKDⅢ~Ⅳ期组(eGFR中度异常)、CKDⅤ期组(eGFR重度异常),检测各组 RBP、Cys C、肌酐(Cr)及尿素水平,以75名正常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KD各组RBP、Cys 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CKD各组间RBP和Cys 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除CKDⅤ期组外,其他CKD组RBP 、Cys C阳性率高于Cr和尿素(P<0.01、P<0.05)。CKD各组RBP与Cys 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但仅CKD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和Cys C诊断CK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4、0.888,明显高于Cr和尿素(AUC分别为0.793、0.754,P<0.05)。RBP与Cys C 联合检测的AUC(0.945)高于RBP和Cys C单项检测(P<0.05)。结论 RBP和Cys C是诊断儿童CKD的早期敏感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儿童CKD的诊断准确性。

    上海市青浦地区儿童、青少年血清胱抑素C参考区间的建立
    朱海燕
    2017, 32(6):  511-51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15
    摘要 ( 330 )   HTML ( 1)   PDF (783KB) ( 5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青浦地区健康儿童、青少年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建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健康儿童、青少年Cys C的参考区间。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青浦地区433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体检和血清Cys C检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个体的Cys C水平,以x±1.96s建立血清Cys C的参考区间。结果 6~12岁、13~16岁2个组的Cys C参考值区间分别为0.39~1.41和0.40~1.50 mg/L;13~16岁组男孩参考区间为0.43~1.57 mg/L,女孩为0.41~1.39 mg/L。结论 初步建立了上海市青浦地区儿童、青少年血清Cys C的参考区间,为评估其肾功能异常提供了依据。

    技术研究与评价_论著
    流式细胞术检测CD64指数及其在诊断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闫佩毅, 张骥, 邹玉涵, 金姝
    2017, 32(6):  514-51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16
    摘要 ( 644 )   HTML ( 3)   PDF (1059KB) ( 10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适用于临床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64指数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FCM检测42名健康对照者、41例细菌感染患者及50例非感染患者外周血多型核白细胞(PMN)表面CD64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并计算CD64指数,同时对比各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绘制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价CD64指数用于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 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3.69(2.69~5.2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79(0.40~1.31),P<0.01]和非感染组[0.52(0.40~0.93),P<0.01];根据ROC曲线分析,各指标曲线下面积CD64指数(0.964)>CRP(0.931)>Neu%(0.815)>WBC计数(0.678),CD64指数选取最佳阈值为1.84时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8%和95.7%。结论 FCM检测的CD64指数可用作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与传统指标相比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外周血片涂抹细胞的实验室解决思路
    彭真萍, 王剑飚, 郭平, 孙奋勇
    2017, 32(6):  520-52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17
    摘要 ( 653 )   HTML ( 2)   PDF (1021KB) ( 5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减少外周血片涂抹细胞产生的实验室解决思路。方法 收集2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血,使用血液分析仪及自动推染片机根据不同角度及速度自动上样制作外周血片,通过DM96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仪进行阅片,计数涂抹细胞数量;在添加不同比例的胎牛血清处理后,比较涂抹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采用27°角、速度为140 m/s时制片涂抹细胞最理想。胎牛血清与外周血以1∶4的比例处理后,涂抹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当外周血片出现大量涂抹细胞时,可通过选择合适的角度、速度及联用添加胎牛血清的方法来减少涂抹细胞的产生,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分类计数结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
    朱宇清, 朱岭峰, 赵晓君, 徐翀, 邵维杰, 曹丹如, 陆银华
    2017, 32(6):  524-53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18
    摘要 ( 373 )   HTML ( 6)   PDF (962KB) ( 12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检测血清皮质醇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采用ABSCIEX TRIPLE QUAD 5500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系统定量检测皮质醇,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和准确性等基本性能验证。结果 内标平衡时间为室温下1 h。ID-LC-MS/MS检测皮质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8 7X+0.043 4,r=0.999 8;线性范围为25~500 ng/mL。检出限为0.05 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4%、<6%。提取回收率为84.5%~90.4%。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参考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价计划(RELA)-A和RELA-B样本测定结果的偏移分别为3.19%和2.84%。结论 建立的ID-LC-MS/MS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重现性均较好,结果准确,可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清皮质醇。

    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有核红细胞镜检规则的建立与评价
    顾梅秀, 孟志民, 唐文佳, 罗磊, 王冲, 郭玮, 潘柏申, 王蓓丽
    2017, 32(6):  531-53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19
    摘要 ( 829 )   HTML ( 10)   PDF (978KB) ( 10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SYSMEX XN-9000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简称XN-9000)有核红细胞(NRBC)镜检规则以及白细胞(WBC)计数校正的方法。方法 收集716例XN-9000检出>0个NRBC/100个WBC的标本,所有标本经瑞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外周血NRBC计数。以镜检法为金标准,评估仪器法计数NRBC的准确性并制定相应的镜检规则及WBC计数的校正公式。结果 仪器法与镜检法NRBC计数结果呈明显正相关(r2=0.98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仪器法与镜检法差异的95%一致性界限为(-0.59±2.73)个NRBC/100个WBC,共有23例(3.21%)标本在一致性界限范围外,二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以人工镜检NRBC计数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设定仪器计数结果≥1.1个NRBC/100个WBC作为镜检规则时,敏感性(87.3%)和特异性(76.5%)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8,但NRBC检出的假阳性率为12.7%,假阴性率为23.5%,不符合ISO 15189的要求(假阴性率≤5%);当设定仪器计数结果≥0.3个NRBC/100个WBC为镜检规则时,假阳性率为49.6%,假阴性率为2.3%,符合要求。当仪器自动校正的WBC计数结果与镜检法校正后的WBC计数结果间偏差>5%[1/3允许总误差(TEa)]时,结果应以镜检法为准,仪器计数结果需重新校正,校正公式为WBC=(100×WBC仪器+NRBC仪器×WBC仪器)/(100+NRBC镜检)。结论 XN-9000能快速、准确、有效地自动计数外周血NRBC。当镜检结果与仪器检测结果差异较大时,需重新校正WBC计数。

    基础研究_论著
    EB病毒再激活过程中HLA优势基因型的分析
    许健, 吴蓉, 相芬芬, 詹月萍, 倪振华, 郝文斌, 乐红红, 康向东
    2017, 32(6):  535-53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20
    摘要 ( 256 )   HTML ( 0)   PDF (1023KB) ( 6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中国人群高频率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及其所递呈EB病毒(EBV)蛋白表位序列。方法 通过NetMHC软件分析预测并合成HLA能够递呈EBV蛋白表位的23种多肽,按照HLA表型HLA-A*2402、HLA-A*1101和HLA-B*4001分为3组。收集16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3组多肽刺激PBMC,血液分析仪检测增殖,采用γ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白细胞介素17(IL-17)、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5RA、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160例外周血样本中,对3组多肽刺激反应阳性数为61例,其中HLA-A*2402型阳性数为24例,阳性率为15%;HLA-A*1101型阳性数为34例,阳性率为21%;HLA-B*4001型阳性数为31例,阳性率为19%。阳性反应组外周血中CD8、IL-17、CD40L、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5RA、Foxp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人群HLA-A*1101基因型在递呈EBV表位序列中占优势。

    综述与讲座
    自身免疫性疾病新型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周鑫昀, 陈惠 综述, 沈立松 审校
    2017, 32(6):  543-54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21
    摘要 ( 288 )   HTML ( 2)   PDF (1262KB) ( 6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引起自身组织损伤的疾病。而自身抗体是诊断AID的重要依据,每种AID都具有其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近年来,自身抗体的研究发展较快,文章就常见的AID部分新发现的自身抗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新型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周鑫昀, 陈惠 综述, 沈立松 审校
    2017, 32(6):  543-54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21
    摘要 ( 173 )   HTML ( 0)   PDF (858KB) ( 1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引起自身组织损伤的疾病。而自身抗体是诊断AID的重要依据,每种AID都具有其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近年来,自身抗体的研究发展较快,文章就常见的AID部分新发现的自身抗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sRNA调控生物膜形成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莫芊芊 综述, 莫甲光 审校
    2017, 32(6):  549-55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23
    摘要 ( 306 )   HTML ( 1)   PDF (873KB) ( 7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非编码RNA (sRNA)是一类新发现的、处于细菌基因组非编码区域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s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个体发育、翻译激活与抑制、细菌毒性等生理功能。近年诸多实验研究证明,sRNA可调控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对耐药性的产生有一定影响,文章对sRNA调控细菌生物膜形成及其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影响作一综述。

    经验交流
    Monitor-100血沉仪各分段与魏氏法比较分析
    赵媛, 王妍, 胡恩亮, 曹锐超, 郑善銮
    2017, 32(6):  553-55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24
    摘要 ( 186 )   HTML ( 0)   PDF (784KB) ( 5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