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鑫, 李燕平. 疾病类型和临床指标对CMIA抗HCV抗体检测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23, 38(3): 287-290. |
[2] |
杨丹平, 王宏, 王灿, 陈卫, 杨爱平.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评价[J]. 检验医学, 2023, 38(1): 28-31. |
[3] |
岳彩蝶, 李军燕, 丁爱军, 谢力, 曾韦锟. SARS-CoV-2抗原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 2023, 38(1): 87-93. |
[4] |
旦曲, 罗桑次珍, 泽仁曲措, 马超超, 刘治娟. 联合检测尿总蛋白避免尿微量白蛋白钩状效应的方法[J]. 检验医学, 2021, 36(5): 477-479. |
[5] |
王东江, 郭建. 免疫功能正常者新生隐球菌感染1例报道[J]. 检验医学, 2021, 36(5): 577-580. |
[6] |
贾珂珂, 孙文苑, 聂睿, 崔丽艳. 免疫透射比浊法常见干扰因素的识别与应对策略[J]. 检验医学, 2021, 36(4): 362-368. |
[7] |
刘娜娜, 李莉, 孟倩. 连续7年CAP免疫54项检验能力验证数据研究与异常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 2021, 36(3): 337-340. |
[8] |
夏勇, 薛灏, 李明洋, 纪玲. 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钩状效应性能确认方法的建立[J]. 检验医学, 2018, 33(12): 1132-1135. |
[9] |
赵海建, 张传宝, 汪静, 马嵘, 张江涛, 王治国. 全国肿瘤标志物不同检测系统质量水平分析[J]. 检验医学, 2014, 29(5): 545-548. |
[10] |
简敏华,张健,陈慧英,蒋玲丽,陆银华,肖艳群,邵维杰,徐翀.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GICA检测性能的比对分析[J]. 检验医学, 2013, 28(11): 1040-1043. |
[11] |
李慧.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出现钩状效应一例[J]. 检验医学, 2012, 27(9): 706-706. |
[12] |
彭 凤 综述;于嘉屏;应春妹 审校. 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技术的进展和分析特性[J]. 检验医学, 2012, 27(4): 252-256. |
[13] |
喻明;毛燕君. 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对定量免疫测定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10, 25(03): 228-229. |
[14] |
李志;刘卫红;徐维家;张建营. 抗肿瘤相关抗原P53、P62、C-myc和Koc抗体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 检验医学, 2008, 23(03): 286-289. |
[15] |
马宏伟;赵卫国;潘柏申.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的建立[J]. 检验医学, 2007, 22(04): 398-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