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 2014, Vol. 29 ›› Issue (9): 913-917.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9.010
赵付菊,方毅,张景皓,刘文健,周丽芳,庞立峰,赵虎
ZHAO Fuju, FANG Yi, ZHANG Jinghao, LIU Wenjian, ZHOU Lifang, PANG Lifeng, ZHAO Hu
摘要: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与产气肠杆菌持续高产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分离自华东医院老年病区住院患者的产气肠杆菌临床菌株,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检测产酶类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选择感染野生型和持续高产型AmpC酶的产气肠杆菌的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结果 分离出产气肠杆菌 19株,单产持续高产型AmpC酶的阳性率为31.58%(6/19),野生型AmpC酶的阳性率为26.32%(5/19)。呼吸道分离的痰标本中持续高产型AmpC酶菌株阳性率为83.33%,尿标本分离的阳性率为33.33%。治疗持续高产型组所用抗菌药物剂量和天数明显高于野生型组。使用头霉素类抗菌药物2周以上出现产酶类型由野生型转变为持续高产型。结论 华东医院产气肠杆菌的持续高产型AmpC酶菌株阳性率高,尤以呼吸道来源的菌株更为严重,慎用或避免使用第3代及以下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加强产酶类型检测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