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琦, 曲新艺, 徐莉. 免疫印迹法HIV-1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者的转归分析[J]. 检验医学, 2022, 37(8): 741-744. |
[2] |
王万海, 孟真, 杨若男, 高楠, 王庆芳, 张磊, 王梅芬, 明亮. 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条带常见模式分析及在随访中的价值[J]. 检验医学, 2020, 35(2): 95-99. |
[3] |
张程, 杨莹, 吴珊珊, 吕丹, 张婷婷. 液流芯片法在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的价值[J]. 检验医学, 2019, 34(7): 633-636. |
[4] |
张兴旺, 何莉莉, 高霞, 王芳, 张晓梅, 魏莲花. 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对胎传梅毒诊断的价值[J]. 检验医学, 2019, 34(1): 84-85. |
[5] |
庄亦晖, 龚燕, 许晓峰, 卢仁泉, 高翔, 郭林.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在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评估[J]. 检验医学, 2018, 33(7): 633-636. |
[6] |
赵凌旭, 赵婕, 胡晓波. 微阵列ELFA和IBT 2种过敏原筛查方法临床应用评价[J]. 检验医学, 2017, 32(9): 806-808. |
[7] |
詹文丽, 李立新, 黄卓春, 胡静, 武永康. 2种检测系统测定抗核抗体谱的一致性分析[J]. 检验医学, 2016, 31(11): 969-973. |
[8] |
杨华, 杨晓东, 饶丽华. 化学发光微粒法检测抗TP抗体复检流程探讨[J]. 检验医学, 2015, 30(12): 1181-1184. |
[9] |
许晓峰, 江铭磊, 卢仁泉, 邹淳缘, 龚志赟, 沈利, 郭林.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抗TP抗体S/CO比值与确证试验阳性的相关性研究[J]. 检验医学, 2015, 30(12): 1185-1189. |
[10] |
唐婧, 包建玲, 孟存仁, 张朝霞. ROC曲线对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判断值的确定和分析[J]. 检验医学, 2014, 29(8): 826-830. |
[11] |
董晓微;胡朝军;张道强;李丽君;张蜀澜;董晓娟;李永哲. 抗核抗体与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J]. 检验医学, 2011, 26(09): 606-609. |
[12] |
张丽萍;郝钦芳;刘元明;宋娜;张丹浩;李晓晨;谭坤;杨晓莉. 酶增强免疫分析法与微粒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他克莫司药物浓度的结果对比研究[J]. 检验医学, 2011, 26(08): 501-505. |
[13] |
侯晓菁;梁艳;陈洁;孙贞;崔艳芳;仲人前;王皓.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实验评价[J]. 检验医学, 2010, 25(05): 365-367. |
[14] |
陈燕;姚定康;周晔;蒋廷旺;吴传勇;钱(王争);邓安梅;仲人前. 用重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单位检测M2抗体及其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07, 22(02): 119-121. |
[15] |
钱春艳;吴晓玲;张玥;王升年;季育华. 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J]. 检验医学, 2006, 21(z1): 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