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惠芬. 血清P-选择素、ICAM-1、IL-17A水平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 2021, 36(6): 646-649. |
[2] |
徐黎明, 王力, 范志佳, 王志成. 血小板相关参数在银屑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 检验医学, 2019, 34(4): 335-338. |
[3] |
谢则金, 王厚照, 林一. CD62p、IL-6和hs-CRP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 2017, 32(11): 966-969. |
[4] |
白以琳, 孙涛, 王颖娴, 刘芷伊, 郑文芝. 景天三七对阿司匹林所致胃出血大鼠血小板及血管壁功能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16, 31(2): 131-134. |
[5] |
赵安成,任永强. 高敏C反应蛋白、CD62P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 2012, 27(12): 1091-1092. |
[6] |
饶绘;赵惠;李彬;润袁敏. PCI术前测定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意义[J]. 检验医学, 2012, 27(1): 12-14. |
[7] |
杨震;于美玲;于欣. PAF、P选择素和TXB2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检验医学, 2011, 26(03): 204-206. |
[8] |
刘丽燕;张平;王苏建;孙学军;刘文武. 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11, 26(01): 31-31. |
[9] |
黄永秩;张梁;黄涵;周娜;邓巧莹.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及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10, 25(08): 606-608. |
[10] |
陈士华.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监测的意义[J]. 检验医学, 2009, 24(07): 539-541. |
[11] |
邹伟华;顾金华;胡小芹.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选择素检测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09, 24(06): 452-454. |
[12] |
马志俊;赵宏;王玉华;蒯迎平;朱奋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L-选择素、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J]. 检验医学, 2007, 22(03): 339-341. |
[13] |
张淑兰;魏晨玲;冯忠军;颉玉欣. E-选择素A561C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和HBV DNA载量的相关分析[J]. 检验医学, 2006, 21(05): 524-527. |
[14] |
唐任光;韦叶生;袁锡华;蓝景生. 冠心病患者E-选择素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06, 21(05): 475-477. |
[15] |
董德平;于银坤;崔益祥.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排泄率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相关分析[J]. 检验医学, 2005, 20(01): 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