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订阅
印刷版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相关下载
在线办公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二维码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上海市交大医学院检验系
上海市医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更多...
广告合作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0-10-0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蛋白激酶A与精子活力关系的探讨
倪佳;丁贤胜;杨丹;郑立宏;高晓勤
2010, 25(10): 749-752.
摘要
(
327
)
HTML
PDF
(296KB) (
5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A(PKA)对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36例年龄20~40岁不育男性精液,根据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检查结果分为3组:不明原因不育组(9例)、少精或畸形精子多组(15例)、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组(12例).以17名20~40岁正常生育男性精液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精液PKA含量;并采用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分别记录每例的精子活力.结果 PKA含量与精子活力呈正相关(r=0.935,P<0.01).不育各组中的精子PKA含量和精子活力分别与正常生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子PKA含量与男性不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精子PKA含量与精子活力呈明显正相关,精子PKA 含量是评定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NT-proBNP测定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伍树芝
2010, 25(10): 753-755.
摘要
(
359
)
HTML
PDF
(186KB) (
5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107例HF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28例HF患者经常规抗HF治疗第3天、第7天、第15天时的血清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F组心功能Ⅰ~Ⅳ级[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308.31±39.64)、(510.57±92.58)、 (2 297.81±290.12)、(5 630.85±393.87) n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0 ng/L),且血清NT-proBNP 水平随着HF程度加重呈指数增加[相关系数(r)=0.76,P<0.01].HF患者治疗3 d后血清NT-ProBNP的水平开始明显降低(P<0.01),第7天、第15天血清NT-ProBNP水平继续下降,且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相对应.治疗后3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血清NT-proBNP水平下降幅度与NYHA Ⅲ~Ⅳ级患者分级下降例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53、0.77,P<0.01).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是反映心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血清中的色氨酸和酪氨酸
任亚萍;唐爱国;周前选;项忠元
2010, 25(10): 756-760.
摘要
(
396
)
HTML
PDF
(302KB) (
5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FD)同时测定血清色氨酸(Trp)和酪氨酸(Tyr)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Megre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内径为5 μm),流动相为10%乙腈溶液,流速为1.2 mL/min,Tyr和Trp的荧光检测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Tyr=228 nm、λexTrp=285 nm和λemTyr=306 nm、λemTrp=353 nm.血清样本经5%高氯酸溶液去除蛋白质后取上层清液直接进样进行分析测定.且对样本的保存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Tyr的保留时间为3.4 min,线性范围为0.275~275 μmol/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 μmol/L,回收率为90.5%~108.8%.Trp的保留时间为7.6 min,线性范围为0.490~196 μmol/L,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 μmol/L,回收率为88.8%~97.2%.Tyr和Trp的日内、日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5%,苯丙氨酸、5-羟色胺、犬尿喹啉酸、犬尿氨酸和肌酐等物质对该法均无干扰.样本应-20℃冰冻保存.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可同时测定血清Tyr和Trp,适合于临床和科研应用.
健康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区间初步调查
杨宏云;李海霞;王学晶;徐国宾
2010, 25(10): 761-764.
摘要
(
460
)
HTML
PDF
(214KB) (
6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含5′-磷酸吡哆醛(PLP)的试剂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催化活性浓度的参考区间,并与不含PLP试剂方法的参考区间作比较.方法采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方法测定3 249名健康人血清ALT和AST,试剂采用罗氏公司试剂,分别用罗氏公司cfas定标液中加PLP及不加PLP的标准液进行定标.结果 加入PLP的试剂测定健康人血清ALT、AST的结果与不加PLP试剂的测定结果有明显差异(P<0.000 1).健康人群血清ALT、AST测定值男、女性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0 1).如以含PLP试剂检测值的95%分位作为参考值上限时,ALT为男性55 IU/L、女性36 IU/L;AST为男性42 IU/L、女性33 IU/L.如以不含PLP试剂检测值的95%分位作为参考值上限时,ALT为男性50 IU/L、女性32 IU/L;AST为男性35 IU/L、女性28 IU/L.二者均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结论 含PLP的ALT和AST试剂测定健康人ALT和AST活性升高.PLP能有效地激活ALT和AST活性,用含PLP的试剂测定ALT、AST活性可准确反映患者血液中ALT、AST的实际含量.推荐临床用含PLP的试剂作为测定ALT、AST的常规方法.
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探讨
沈建江;王瑜敏;陈洁
2010, 25(10): 765-767.
摘要
(
359
)
HTML
PDF
(203KB) (
3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将207例脑梗死患者按其IMT分成3个亚组(Ⅰ组:IMT≤0.92 mm;Ⅱ组:0.92 mm2.00 mm);根据是否存在颈总动脉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硬化组.将10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空腹血清hs-CR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不同IMT组的hs-CRP水平存在差异,并随着IMT的增加而升高(P<0.05、P<0.01);颈动脉硬化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0.003).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239,P=0.028).结论 hs-CRP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硬化发生和脑梗死危险性的指标.
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初探
李文新;王拥军
2010, 25(10): 767-770.
摘要
(
320
)
HTML
PDF
(127KB) (
4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骨质疏松症中的意义
杨凡;单咏梅;沈英;万海英
2010, 25(10): 768-770.
摘要
(
377
)
HTML
PDF
(182KB) (
4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骨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3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及64名正常对照者(均按男性、绝经前女性及绝经后女性分别分组)的骨生化标志物.结果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生化标志物与同类型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联合应用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有助于提高检测阳性率.结论 联合检测骨生化标志物能提高临床骨质疏松症捡出率.
检测丙型肝炎病毒F抗体的一种间接ELISA的初步评价
戚中田;武文斌;巴剑波;邵圣文
2010, 25(10): 771-774.
摘要
(
440
)
HTML
PDF
(291KB) (
4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以丙型肝炎病毒(HCV) F蛋白为包被抗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以基因工程重组HCV F抗原包被酶标微孔板,检测HCV感染者血清抗-F滴度,建立阳性判断值,计算HCV感染者血清抗-F阳性率.与某市售HCV ELISA试剂同时检测HCV感染者和非感染者抗-F阳性率,计算该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技术指标.结果 该间接ELISA检测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6.7%,正确指数为63.3%,一致率为81.7%,Kappa值为0.63,变异系数(CV)为6.23%.结论 该间接ELISA初步评价指标符合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具有潜在补充检测HCV感染的扩展应用价值.
IgA肾病患者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细胞外基质的检测及意义
周仁芳;程茂良;曾爱平;李云生;林曦;柯颖杰;吴光华
2010, 25(10): 775-778.
摘要
(
309
)
HTML
PDF
(262KB) (
5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尿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外基质(ECM)在IgA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126例IgA肾病患者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A组(尿蛋白<0.5 g/24 h,GFR>60 mL/min)、B组(尿蛋白0.5~1.0 g/24 h,GFR>60 mL/min)、C组(尿蛋白1.0~3.0 g/24 h,GFR>60 mL/min)、D组(尿蛋白>3.0 g/24 h,GFR<60 mL/min或每年下降15%);同时根据病理诊断分为Ⅰ型(轻微损害)、Ⅱ型(微小病变伴少量节段性区域的增殖)、Ⅲ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少于50%的肾小球呈现显著变化)、Ⅳ型(弥漫性系膜损害伴有增殖和硬化)、Ⅴ型(弥漫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累及80%以上肾小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尿液TGF-β1,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尿液中的各种ECM,所有检测值均用尿肌酐(Cr)浓度进行校正.结果 在不同临床分组中,尿TGF-β1/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除A组外,其他各组患者尿层黏连蛋白(LN)/Cr、Ⅲ型前胶原(PCⅢ)/Cr、Ⅳ型胶原(Ⅳ-C)/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透明质酸(HA)/Cr水平明显下降.而在不同的病理分组中,尿TGF-β1/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尿LN/Cr、PCⅢ/Cr、Ⅳ-C/Cr、HA/Cr自Ⅲ型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尿TGF-β1/Cr与LN/Cr、PCⅢ/Cr、Ⅳ-C/Cr呈正相关,与HA/Cr无相关性.结论 通过尿TGF-β1和ECM在IgA肾病患者中的联合检测,为评价IgA肾病的临床进展和病理改变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赵卫国;顾逸敏;阚利娜;何俊民
2010, 25(10): 779-783.
摘要
(
519
)
HTML
PDF
(295KB) (
5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人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浓度的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2株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抗β-HCG抗体,其中一株抗体用来包被发光微粒,另一株抗体标记生物素,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血清中的β-HCG浓度,并与Beckman-Coulter公司试剂(化学发光法)进行比较.结果 发光微粒浓度为100 μg/mL、生物素标记抗体浓度为7 μg/mL时,检测范围为0~1 000 mIU/mL,灵敏度为0.16 mIU/mL,平均回收率为100.3%,批内变异系数(CV)为0.80%~3.99%,批间CV为2.25%,与TSH、FSH和LH的交叉反应率低,稳定性较好,与化学发光法的符合率好(r=0.99).结论 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β-HCG具有较高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性,与化学发光法的符合率较好,适用于临床测定.
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比值作为预测子痫前期患病风险的价值
蒋雅琴;袁小松;张一鸣;蒋丽霞
2010, 25(10): 784-786.
摘要
(
368
)
HTML
PDF
(193KB) (
5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孕妇在中期妊娠时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探讨母血sFlt-1/PLGF比值是否可作为预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标志物.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200例正常妊娠妇女、57例子痫前期孕妇妊娠中期血清PLGF和sFlt-1水平,计算sFlt-1/PLGF比值.结果 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浓度[(1 385.0±178.8)ng/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1 087.3±122.7)ng/L](P<0.01),血清PLGF浓度[(501.9±86.3)ng/L]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712.7±103.6)ng/L],(P<0.01);子痫前期组sFlt-1和PLGF水平呈负相关(r =-0.629,P<0.01),正常妊娠组sFlt-1和PLGF水平呈正相关(r =0.682, P<0.01).在妊娠中期,sFlt-1/PLGF比值>1.9时,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97.5%.结论 妊娠中期血清sFlt-1水平增高伴有PLGF水平降低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密切相关,sFlt-1/PLGF比值可以作为预测子痫前期的标志物.
四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检测梅毒抗体的比较
德吉曲珍;张津萍;尤永燕;王千秋
2010, 25(10): 787-789.
摘要
(
382
)
HTML
PDF
(202KB) (
4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国内常用的4种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的有效性,为临床选择梅毒诊断试剂提供依据.方法 对180例临床血清分别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4种试剂的ELISA(试剂分别为A、B、C、D).以TPPA结果为参考对照,分别统计各ELISA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80例血清标本中,RPR阳性58例,TPPA阳性84例,两者均阴性95例.TPPA检测阳性率为46.67%(84/180),A试剂为44.44%(80/180),B试剂为45.00%(81/180),C试剂为45.00%(81/180),D试剂为28.33%(51/180).D试剂与TPPA及其他3种试剂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试剂的敏感性最差(57.14%),而其他几种ELISA试剂的敏感性较好(94.05%~95.24%).4种ELISA试剂的特异性均较理想(96.88%~100.00%).结论 个别国产ELISA试剂的敏感性差,提示在选择这类试剂时,应以质控血清进行预试验,使用符合要求的试剂.
1例症状不典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报道
张淑青;王贺永;李宏芬;张树春
2010, 25(10): 789-793.
摘要
(
296
)
HTML
PDF
(146KB) (
4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复苏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影响
王晓蓉;王明山;杨丽红;潘景业;金艳慧
2010, 25(10): 790-793.
摘要
(
315
)
HTML
PDF
(288KB) (
5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不同复苏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5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假手术组、休克组、林格组和万汶组),每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后,复苏各组在失血性休克1 h后给予不同复苏液(林格氏液、6%万汶+林格氏液),复苏2h后采血.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活性(FⅡ:C、FⅤ:C、FⅦ:C、FⅩ:C)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休克组、林格组和万汶组FⅡ:C、FⅦ:C、FⅩ:C和FIB含量均明显下降,PT、AP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休克组比较,林格组FⅡ:C、FⅦ:C、FⅩ:C明显下降,PT、APTT明显延长;万汶组FⅡ:C、FⅦ:C、FⅩ:C明显升高,PT、APT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FⅤ:C休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万汶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林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失血性休克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除FⅤ:C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单用林格液复苏可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凝血功能更加紊乱;采用万汶+林格液复苏对凝血功能有改善作用.
不同血液分析仪测定机采血小板计数结果的比较分析
童海明;傅立强;桑列勇
2010, 25(10): 794-796.
摘要
(
439
)
HTML
PDF
(210KB) (
4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分析仪测定机采献血者采前与成品标本中血小板(PLT)数量的准确性.方法 先对绍兴市中心血站2台仪器(三分类分析仪及五分类分析仪)计数PLT的批内、批间精密度进行测定,再对68例采前静脉血标本和52例机采后样管标本分别用绍兴市中心血站2台仪器与手工镜检法进行PLT计数,并取其中的各20例标本用其他品牌仪器进行比对,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绍兴市中心血站2台仪器计数PLT均有较好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在采前静脉血标本检测上,不同仪器间,仪器与手工镜检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后样管检测上,三分类分析仪与五分类分析仪、手工镜检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后成品PLT数量检测应该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计数,如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则需特别注意测定值低于实际值的现象, 可通过每月一次与五分类仪器或手工法比对的方法,调整检测系数或增大稀释倍数加以克服.
不典型山夫登堡沙门菌流行菌株的鉴定
许学斌;陈敏;屠丽红;盛跃颖;扈庆华;冉陆;刁保卫;崔志刚;阚飙
2010, 25(10): 797-800.
摘要
(
395
)
HTML
PDF
(307KB) (
4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对新出现的硫化氢(H2S)阴性山夫登堡沙门菌流行菌株进行鉴定.方法 比较腹泻患者分离的山夫登堡沙门菌落、生化、耐药表型和沙门菌毒力岛1(SPI-1)的编码基因表型(hilA、invA),使用Riboprinter进行核糖体指纹图谱分型,脉冲凝胶电泳(PFGE)选用XbaⅠ限制性内切酶,聚类软件选用BioNumerics软件.结果 2006年30株山夫登堡沙门菌腹泻菌株中,确认12株属于H2S和hilA、invA基因均阴性的表型不典型菌株;所有菌株除对四环素有较高耐药性(75.6%)外,对其他测试抗菌药物均较敏感;Riboprinter核糖体分型图谱证实不典型与典型山夫登堡沙门菌在遗传学上属独立的克隆;PFGE分型将34株腹泻株分成16个带型,11株不典型菌株间存在90%的遗传学同源,优势带型为6型(6株)和4型(3株);13株典型菌株间有80%的遗传学同源,优势带型为17型(5株)、23型(5株)和11型(3株),不典型与典型菌株分别聚类成2个克隆族.结论 生化、基因表型和遗传学特征不典型的山夫登堡沙门菌构成了2006年上海市山夫登堡的多点暴发病例,建议使用经过优化的常规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以避免临床实验室对表型不典型沙门菌株的漏检.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预防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系统评价
季育华;卫蓓文;胡炯
2010, 25(10): 801-806.
摘要
(
398
)
HTML
PDF
(397KB) (
5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综合评价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有效性,为临床医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近20年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群,收集相关文献;手工检索未发表的研究和会议资料,同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与相应作者联系以获得相关信息.采用文献质量评价结合meta分析的方法作综合性评价.结果 预防性用药能有效的减少移植群体IFI的感染率.其中伊曲康唑在降低曲霉菌感染方面优于氟康唑(P=0.02),但在降低念珠菌感染、总体真菌感染发病率及生存率方面两者比较无差异(P=0.47、0.10、0.11).伊曲康唑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明显高于氟康唑(P<0.000 01)."漏斗图"分析提示可能存在着发表偏倚.结论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于干预IFI具有相同效果,但两类药物抗菌谱和毒副作用有差异,临床医生应当针对移植患者不同真菌病原体感染的危险度进行合理选择.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清LDH和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
谢军军;方涵;童向民;王剑超
2010, 25(10): 807-809.
摘要
(
370
)
HTML
PDF
(211KB) (
5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速率法和放免法测定31例HPS患者和17名正常对照者血清LDH和β2-MG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HPS组、HPS治疗缓解组与初发组、非肿瘤相关性HPS(NT-HPS)与肿瘤相关性HPS(T-HPS)组的β2-MG水平相比,后者均明显高于前者(P<0.05);而LDH在前2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NT-HPS和T-HP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2-MG和LDH的检测有助于HPS诊断和疗效的评价.而且β2-MG还可以作为鉴别NT-HPS和T-HPS的一个辅助指标.
进驻高原人群淋巴细胞脆性的变化及意义研究
周建丽;王斌;谢祥红;陈玮;徐海;康宁;李俊
2010, 25(10): 809-811.
摘要
(
292
)
HTML
PDF
(201KB) (
2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进驻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脆性的变化,分析其意义.方法 以3个月为界将驻训人员分为急进人员和常驻人员,按不同海拔高度将驻训人员分成3组,采用淋巴细胞脆性试验检测淋巴细胞应急损伤的情况,淋巴细胞和抗原靶细胞在37℃下温育5~30 min,高倍镜下观察淋巴细胞破碎的程度,与靶细胞接触的淋巴细胞膜完整无破坏者其脆性为阴性,与靶细胞接触的淋巴细胞中30%以内被破坏者为脆性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变化.结果 不同海拔高度的急进人员其淋巴细胞脆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显著高于常驻人员和平原居住人群平均水平,其中海拔3 700 m损伤最为严重.IL-2水平随海拔升高无论急进人员还是常驻人员都有下降趋势,同一海拔急进人员血清IL-2明显高于常驻人员.结论 高原环境下无论急进人员还是常驻人员其淋巴细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在3 700 m淋巴细胞易受损伤的程度最重.
162例老年人大细胞性贫血病因分析
谢守军;宗春光;赵维川;武英伟;王娜
2010, 25(10): 811-813.
摘要
(
447
)
HTML
PDF
(213KB) (
5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方法对162例60岁以上,血红蛋白(Hb)<100 g/L,平均红细胞容积(MCV)>100fl,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的老年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2例中,初诊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或混合性贫血54例,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RID)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0例,高度疑似MDS 2例,白血病/骨髓瘤18例,未明原因者23例.对其中19例未明原因者随访6个月~49个月,确诊为营养性MA 1例,风湿免疫性疾病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MDS 6例,意义未定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ICUS)7例.结论 老年大细胞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MA、RID以及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初诊未明原因者中MDS比例较高,应密切随访,及早确诊.
海岛地区泌尿道感染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模式
王立军
2010, 25(10): 813-815.
摘要
(
319
)
HTML
PDF
(233KB) (
2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海岛地区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并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尿培养分离出的517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泌尿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42.36%;其次为粪肠球菌,占10.0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亦为0.结论 海岛地区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其相应模式,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高于其他地区.
上海市崇明县19所基层医院临床血液体液检测质量调查分析
王青;李泳;许蕾
2010, 25(10): 816-818.
摘要
(
556
)
HTML
PDF
(202KB) (
5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崇明县二级乙等以下医院临床血液体液专业的质量状况.方法 采用现场督查的方法对崇明县19所二级乙等以下医院临床血液体液专业质量进行现场督查.结果 19所医疗机构除一所民营门诊部不合格以外,其余18所公办医院全部合格,合格率为94.7%.其中60~70分有5所,占26.3%;70~80分有3所,占15.8%;80~90分有7所,占36.8%;90~100分有3所,占15.8%.结论 一所民营医疗机构质量问题比较严重,需加强监管,十八所公立医院总体质量水平一般,问题不少,政府部门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须加大软实力的提高及人员培训和考核的力度.
信息动态
2010, 25(10): 818-818.
摘要
(
255
)
HTML
PDF
(194KB) (
2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医疗单位常规检验结果可比性探讨
胡雷光;朱立岳
2010, 25(10): 819-821.
摘要
(
341
)
HTML
PDF
(189KB) (
3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甲基化检测方法的进展
吴炯;郭玮
2010, 25(10): 822-825.
摘要
(
292
)
HTML
PDF
(294KB) (
5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绍兴地区健康人群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调查及参考范围的建立
娄坚江
2010, 25(10): 826-827.
摘要
(
356
)
HTML
PDF
(128KB) (
3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女性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白新珍;滕瑞军
2010, 25(10): 827-828.
摘要
(
362
)
HTML
PDF
(128KB) (
4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