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 2020, Vol. 35 ›› Issue (11): 1108-1111.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1.006
张时民1, 孔虹2, 贾茹3
摘要: 人体中许多代谢物和水分通过尿液排出,有形成分和溶质均可作为废物从尿液排出体外,有时这些物质会凝结,形成某种特定结构晶体,称为尿结晶。形成结晶的因素很多,例如当溶质浓度增加或尿pH值增加时,可形成晶体。尿液中出现结晶有时是生理性的,但有时也能反映机体出现的问题,例如严重腹痛、发烧、脱水、黄疸、尿中带血、疲劳等。当出现尿结晶时可通过
饮食、饮水、改变生活方式等来进行调节,如果比较严重可进行医疗干预。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包括尿结晶种类及形态检验,常分为生理性结晶、病理性结晶以及药物结晶,这些结晶的出现与尿pH值有关[1],其常见成分及划分见表1。
临床上对尿生理性结晶可能会不关注、不报告,实际上生理性结晶有时也有诊断价值。除常见结晶外,还有一些少见但并不罕见的药物结晶,或许因认识不足导致漏检,需引起注意。本研究列举了相关案例,希望能为检验工作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