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 2017, Vol. 32 ›› Issue (2): 71-75.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01
•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 下一篇
戴随
DAI Sui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鼠伤寒沙门菌侵袭力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从腹泻患者粪便、河水及土壤中共分离出鼠伤寒沙门菌(分别简称为临床株、水体株、土壤株)34株,分析菌株在上皮细胞黏附、侵袭以及巨噬细胞内复制能力的差异;选择与黏附、侵袭以及复制阶段相关的毒力基因(鞭毛合成位点filC,致病岛1位点hilA、invI,致病岛2位点ssrA、sseF),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不同来源细菌的毒力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土壤株和水体株的黏附力和侵袭力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但80%左右的临床株表现出比标准菌株(ATCC 14028)更高的黏附力和侵袭力。在巨噬细胞内的复制结果显示,临床株、土壤株以及水体株的胞内复制能力均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不同菌株的毒力基因表达情况与细胞黏附、侵袭及胞内复制结果相吻合。高侵袭力临床株在黏附期filC基因以及侵袭期hilA、invI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标准菌株(ATCC 14028)(P<0.05),而胞内复制期ssrA和sseF基因的表达量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土壤株和水体株在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量均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临床株显示出较环境菌株更强的黏附力、侵袭力及更多的相应毒力基因表达量,应着重加强对医院内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措施,降低医源性沙门菌的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