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艳宏, 傅琳, 刘彪, 肖美芳. 海南地区3~14岁人群乳酸脱氢酶参考区间分析[J]. 检验医学, 2023, 38(11): 1041-1043. |
[2] |
宋爽, 孙静芳, 徐娜, 郭毅. 高荧光细胞和血清乳酸脱氢酶/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比值在鉴别胸腔积液性质中的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 2022, 37(1): 101-102. |
[3] |
虞啸炫, 欧元祝, 唐立萍, 刘文彬, 林斐然, 葛丹红, 龚敬凯, 朱宇清. 甜菜碱在提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稳定性中的作用[J]. 检验医学, 2021, 36(6): 623-626. |
[4] |
孔存权, 连利霞. 临床常用指标在辅助诊断COVID-19中的价值[J]. 检验医学, 2021, 36(2): 206-208. |
[5] |
董奕裕, 吴奕征, 沈丽丽, 陈群. 纳米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J]. 检验医学, 2017, 32(2): 138-142. |
[6] |
何亚利, 梁顺容, 范佳鑫.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厚朴酚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前后血清β2-MG及LDH的变化[J]. 检验医学, 2016, 31(6): 449-452. |
[7] |
旦正尖措, 马越云, 周磊, 付晓蕊, 苏明权, 郝晓柯. devR基因调控的结核分枝杆菌细胞毒性的研究[J]. 检验医学, 2015, 30(6): 607-612. |
[8] |
李多孚, 陈郁琳, 夏雨. 胸水ADA、LDH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能评价[J]. 检验医学, 2015, 30(10): 987-990. |
[9] |
邓拥军, 石英, 周俊, 吴立山, 沈敏. 基于IFCC参考测量程序实现常规检测系统量值溯源的可行性探索[J]. 检验医学, 2015, 30(10): 1039-1043. |
[10] |
朱征, 杨敏, 潘虹, 吴启晓, 陆芸芸. CIK细胞免疫治疗对肿瘤患者血清LDH、ADA水平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14, 29(8): 860-862. |
[11] |
刘华,郑沁,曾婷婷,叶远馨,李贵星,粟军. 动态监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 检验医学, 2014, 29(6): 622-626. |
[12] |
谢军军;方涵;童向民;王剑超.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清LDH和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10, 25(10): 807-809. |
[13] |
郭永铁. 尿pH值对尿β_2-微球蛋白检测的影响及其对策[J]. 检验医学, 2010, 25(03): 231-232. |
[14] |
林诚;肖洪广;杜晶春. 用脱离子水代替磷酸盐缓冲液检测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J]. 检验医学, 2006, 21(06): 671-673. |
[15] |
桂晓美;杨德昌.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临床意义分析[J]. 检验医学, 2005, 20(01):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