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丽, 周敏, 乔丹, 朱咏臻, 韩立中. 恶性血液病患者继发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检验医学, 2020, 35(3): 189-194. |
[2] |
路凌怡, 翟元琦, 王剑飚. 血液病患者人附红细胞体感染调查[J]. 检验医学, 2017, 32(1): 26-29. |
[3] |
陈岩 1,王淑惠 2,黄宝青 2,倪雄 3,黄晓春 1,秦阳华 1.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 检验医学, 2013, 28(1): 7-10. |
[4] |
茅蔚;熊立凡;于嘉屏. XE-2100血液分析仪两种血小板计数方法的准确性在血液疾病中的观察[J]. 检验医学, 2007, 22(04): 459-462. |
[5] |
常玉荣;石峻;殷华;何晓娟.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意义[J]. 检验医学, 2007, 22(01): 78-80. |
[6] |
李泳;许蕾. 重视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J]. 检验医学, 2007, 22(01): 97-98. |
[7] |
陈月香;周淑华. 输血及手术前多项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及其必要性探讨[J]. 检验医学, 2006, 21(01): 30-34. |
[8] |
郭小芳;乔宏;谭齐贤. 恶性血液病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05, 20(02): 100-103. |
[9] |
古丽娟;朱蕾;卢兴国;王炜琴;许晓华;徐根波;徐志;许凯声. 909例骨髓缺铁及其血液学异常探讨[J]. 检验医学, 2004, 19(06): 541-543. |
[10] |
陈涛;叶珩;赵英豪.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意义[J]. 检验医学, 2004, 19(01): 84-85. |
[11] |
卢兴国;徐根波;李早荣. 对血细胞形态学的一些再认识[J]. 检验医学, 2003, 18(04): 254-256. |
[12] |
张涛. D-二聚体检测在白血病和脑梗死中的意义[J]. 检验医学, 1999, 14(2): 90-90. |
[13] |
王霄霞; 王明山. 四种血液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J]. 检验医学, 1999, 14(2): 122-122. |
[14] |
王霄霞; 王明山. 四种血液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J]. 检验医学, 1999, 14(2): 122-122. |
[15] |
卢兴国. 200例巨核细胞脱核形态观察[J]. 检验医学, 1998, 13(4): 202-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