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超超, 毕晓洁, 沈波. 类风湿因子干扰导致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假阳性结果处理与分析[J]. 检验医学, 2021, 36(7): 768-770. |
[2] |
张伟, 郭慧娟, 吴系美, 凌秀婷, 姜孝新, 刘运洪. 血清sST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及疗效监测中的价值[J]. 检验医学, 2021, 36(12): 1238-1242. |
[3] |
周福江, 伍成斌, 高守霞, 徐超, 钱文楹, 黄秋兰. IDO/TTS比值在RA排除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J]. 检验医学, 2020, 35(4): 304-309. |
[4] |
刘宜昕, 魏蔚, 王阳, 白英玉, 万春友, 马骏, 郑芳. TNF-α和CRT双信号对RA患者滑膜组织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作用[J]. 检验医学, 2020, 35(4): 363-369. |
[5] |
吴蓓颖, 顾燕英, 范臻佳, 蔡刚. 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阴阳性判读标准的建立及灰区样本的基因型分析[J]. 检验医学, 2020, 35(1): 15-19. |
[6] |
张一超, 张伟群, 杨佳, 傅根莲. RA患者RDW水平变化及其与ESR、CRP和RF的关系[J]. 检验医学, 2019, 34(5): 441-442. |
[7] |
陈燚琼, 赵迪, 任方, 邓晓刚, 徐龙, 李智. 抗氨甲酰蛋白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分析[J]. 检验医学, 2018, 33(1): 26-30. |
[8] |
谢良才, 范文, 徐磊, 许蓉, 刘天春. RF对ELISA检测血清HBeAg假阴性干扰的分析[J]. 检验医学, 2017, 32(9): 765-768. |
[9] |
许健, 吴蓉, 相芬芬, 詹月萍, 倪振华, 郝文斌, 乐红红, 康向东. EB病毒再激活过程中HLA优势基因型的分析[J]. 检验医学, 2017, 32(6): 535-539. |
[10] |
章飞, 张岩, 陈保德. B-ALP和TRACP-5b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中的意义[J]. 检验医学, 2017, 32(3): 240-241. |
[11] |
谢则金, 王厚照, 林一. CD62p、IL-6和hs-CRP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 2017, 32(11): 966-969. |
[12] |
赵万辉, 王泽筠, 亓琳, 耿丽丽, 张璐璐, 刘义庆, 许瑞. 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等多种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 检验医学, 2017, 32(11): 975-978. |
[13] |
封昱辰, 房晴晴, 蔺军平, 许夏雨, 朱惠, 沈海丽.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 检验医学, 2016, 31(7): 567-570. |
[14] |
肖林林, 王璐璐, 赵卫卫, 彭攸, 肖虎, 孟倩, 魏取好, 冯景. ROC曲线在HLA-B27界值设置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6, 31(4): 338-339. |
[15] |
李笑峰, 鲁旭娟. HLA-DR4与抗CCP抗体、抗Sa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 检验医学, 2016, 31(10): 894-8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