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苏君, 冀恒涛, 彭梦乐. IL-18、IL-37、NLRP3及NK/DC比值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 2022, 37(6): 518-523. |
[2] |
肖潇, 高春芳. 循环肿瘤细胞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应用进展[J]. 检验医学, 2019, 34(7): 661-666. |
[3] |
廖楚舒, 范莎莎, 邓中华, 曹友德. 血清TSP-1、VEGF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J]. 检验医学, 2017, 32(2): 104-107. |
[4] |
宗迎迎, 徐浩, 许伟, 顾玉明, 祖茂衡, 万豪光, 吴康.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血清DKK1、GP73和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 检验医学, 2015, 30(6): 559-563. |
[5] |
范公忍,王伟芳,韩聚强,姜胜莹,曹建彪. 血清AFP、GP73和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4, 29(9): 884-888. |
[6] |
濮珏彪,王学锋,彭奕冰.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4, 29(3): 270-273. |
[7] |
钟志敏,王维,莫云丹,戴卉. 脱-γ-羧基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J]. 检验医学, 2013, 28(5): 382-386. |
[8] |
李继荣.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J]. 检验医学, 2013, 28(2): 166-167. |
[9] |
王坤;房萌;赵琳;蔡美琳;高春芳. 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J]. 检验医学, 2012, 27(2): 118-121. |
[10] |
王丽娜,李晓斐.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相关性研究[J]. 检验医学, 2012, 27(12): 1047-1049. |
[11] |
季君;顾星;高致远;孙小娟;董桂玲;周军;陈建栋;高春芳. 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评价[J]. 检验医学, 2011, 26(04): 256-259. |
[12] |
黄庆梅;覃锦耀. CD4+CD25+细胞和CD8+CD28-调节性T细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J]. 检验医学, 2010, 25(09): 705-707. |
[13] |
王彦春;刘树业;段樱;顾春刚.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10, 25(02): 110-112. |
[14] |
金立钢;陈允硕;何银华;王林. 原发性肝癌中合理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的筛选[J]. 检验医学, 2008, 23(02): 183-186. |
[15] |
桂嵘;李登清;黄民主;聂新民. 肝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8 mRNA的表达[J]. 检验医学, 2004, 19(06): 521-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