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旦曲, 罗桑次珍, 泽仁曲措, 马超超, 刘治娟. 联合检测尿总蛋白避免尿微量白蛋白钩状效应的方法[J]. 检验医学, 2021, 36(5): 477-479. |
[2] |
贾珂珂, 孙文苑, 聂睿, 崔丽艳. 免疫透射比浊法常见干扰因素的识别与应对策略[J]. 检验医学, 2021, 36(4): 362-368. |
[3] |
夏勇, 薛灏, 李明洋, 纪玲. 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钩状效应性能确认方法的建立[J]. 检验医学, 2018, 33(12): 1132-1135. |
[4] |
贾汝琳, 李云, 赵静, 朱雷, 杨冬月, 何菁, 栗占国. EUROPattern全自动免疫核型及滴度判读系统检测抗核抗体的评价与合理应用[J]. 检验医学, 2017, 32(12): 1143-1147. |
[5] |
仲腊春. 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临界值范围HBsAg的性能比较[J]. 检验医学, 2013, 28(12): 1149-1151. |
[6] |
李慧.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出现钩状效应一例[J]. 检验医学, 2012, 27(9): 706-706. |
[7] |
丁红辉. 革兰染色二步法在阴道分泌物涂片中的临床应用[J]. 检验医学, 2009, 24(10): 755-756. |
[8] |
熊石龙;王前;包杰;郑磊;曾方银;裘宇容. 人组织因子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 检验医学, 2008, 23(02): 187-190. |
[9] |
袁开影.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的钩状效应及对策[J]. 检验医学, 2006, 21(02): 190-190. |
[10] |
吴俊庆;吴俊琪;胡焉凡;徐瑞龙. HBsAg阴性、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表现模式的分析[J]. 检验医学, 2005, 20(04): 331-334. |
[11] |
曾淑燕;张端伟;黄梓伦;余展超. 10例凝血因子Ⅷ抗体阳性分析[J]. 检验医学, 2001, 16(06): 374-376. |
[12] |
郑彤; 戴友良; 朱卫奋. 克服肌酐速率法中高胆红素的干扰[J]. 检验医学, 1999, 14(6): 363-363. |
[13] |
郑彤; 戴友良; 朱卫奋. 克服肌酐速率法中高胆红素的干扰[J]. 检验医学, 1999, 14(6): 363-363. |
[14] |
李丰尧; 柳建强. 介绍一种稀释棒的清洁方法[J]. 检验医学, 1999, 14(5): 307-307. |
[15] |
曹谊; 卢加波. 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J]. 检验医学, 1999, 14(4): 254-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