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7-07-31
    脂蛋白(a)检测方法进展专题
    脂蛋白(a)检测的标准化
    冯仁丰
    2017, 32(7):  555-56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01
    摘要 ( 337 )   HTML ( 6)   PDF (2904KB) ( 6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蛋白(a)[Lp(a)]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示因子,但各临床实验室间Lp(a)检测结果缺乏可比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尽管在2003年就已建立了Lp(a)的参考方法并确定了参考物质,但直到最近才在市场上出现了真正以nmol/L表达检测结果的商品化试剂,其结果可溯源至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 SRM 2B。文章简述了Lp(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以及Lp(a)的标准化工作,同时介绍了罗氏公司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北脂类与糖尿病研究实验室(NWLRL)Marcovina教授的指导下,消除了Lp(a)内载脂蛋白(a)[apo(a)]环饼(kringle)结构对检测的影响,使常规检测系统可溯源至WHO/IFCC SRM 2B,从而使Lp(a)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这也是在临床实验室免疫学检测方法设计中很少见的一个示例。

    脂蛋白(a)——血脂家族的重要一员
    乔蕊, 张捷
    2017, 32(7):  561-56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02
    摘要 ( 361 )   HTML ( 5)   PDF (1233KB) ( 7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蛋白(a)[Lp(a)]是血脂家族中特殊的一员,由低密度脂蛋白(LDL)样微粒和载脂蛋白(apo)(a)构成。血浆Lp(a)水平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主要受LPA基因位点kringle Ⅳ拷贝数多态性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由于Lp(a)分子大小差异很大,因此其检测方法尚未完全标准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Lp(a)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相关,其可能具有促炎、促动脉粥样硬化和促血栓作用。文章对Lp (a)的结构、代谢、遗传特点、测定方法及其与CVD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不同检测系统脂蛋白(a)测定结果一致性比较
    唐文佳, 吴炯, 王蓓丽, 郭玮, 潘柏申
    2017, 32(7):  566-56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03
    摘要 ( 302 )   HTML ( 6)   PDF (1222KB) ( 6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脂蛋白(a)[Lp(a)]检测试剂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情况,研究校准品是否能改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用6种临床常用的Lp(a)试剂(罗氏、九强、德赛、云大、美康及迈克),分别与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成6种检测系统,同时检测51例患者样本。以罗氏检测系统作为标准检测系统,以罗氏配套校准品对其他5种检测系统进行校准后重复检测上述样本。比较校准前、后同一样本不同检测系统之间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不同检测系统之间Lp(a)测定结果有明显差异[变异系数(CV)的均值为29.8%、中位数为28.9%],用同一校准品校准后差异减小(CV的均值为17.6%、中位数为13.3%)。校准后各检测系统与标准检测系统回归方程中的截距明显缩小,但结果无法通过系数互通。校准后各检测系统与标准检测系统的差异明显缩小,两检测系统之间偏差< ±30%和< ±15%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不同检测系统之间Lp(a)的测定结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统一校准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果的差异,但无法完全消除差异。

    脂蛋白(a)颗粒浓度测定方法与2种脂蛋白(a)质量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及临床应用评价
    贾珂珂, 秦雁飞, 杨硕, 张捷
    2017, 32(7):  570-57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04
    摘要 ( 338 )   HTML ( 10)   PDF (1249KB) ( 6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新一代脂蛋白(a)[Lp(a)]颗粒浓度测定方法(方法A)和2种Lp(a)质量浓度测定方法(方法B、方法C)进行性能验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评价3种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及回收率。采用3种方法分别检测322例样本的Lp(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和分组一致性比较。方法A以75 nmol/L、方法B和方法C以300 mg/L作为Lp(a)的判断限,比较冠状动脉疾病(CAD)组、外周动脉疾病(PAD)组、脑卒中组及正常对照组3种方法检测Lp(a)的阳性率。结果 方法A、方法B和方法C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回收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临床报告范围分别为0.8~920.0 nmol/L、1~4 000 mg/ L、3~1 960 mg/L,参考区间均通过验证。方法B与方法A的相关性较好(R2=0.932),方法C和方法A的相关性较差(R2=0.631)。相对于方法A,方法B对11.8%的样本有高估现象,方法C对13.7%的样本有高估现象、对3.1%的样本有低估现象。CAD组、PAD组、脑卒中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种方法的Lp(a)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方法A在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较低,但3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B和方法C在CAD组和PAD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方法A(P<0.05);方法B在脑卒中组中的阳性率与方法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方法C则明显高于方法A(P<0.001)。结论 方法A检测Lp (a)的颗粒浓度可溯源到SRM 2B,能更准确地反映样本Lp(a)水平;方法B和方法C检测Lp(a)的质量浓度,与Lp(a)颗粒浓度比较,高估了样本中的Lp(a)水平。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判断限的确定对Lp(a)在心血管疾病、PAD以及脑卒中等疾病风险预测研究中的应用有较大影响。

    临床应用研究_论著
    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活性的分析
    姚冬婷, 胡骏, 张雪清, 胡晓波
    2017, 32(7):  577-58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05
    摘要 ( 270 )   HTML ( 5)   PDF (896KB) ( 6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体外的抑菌活性。方法 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6年1—4月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71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13)为质控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21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黄连对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3.91~31.25 mg/mL,对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体外抑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分离于脓/分泌物样本52株(73.24%),分离于其他样本19株(26.76%),黄连对不同样本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分离于外科住院患者40株(56.34%),分离于其他病区住院患者25株(35.21%),分离于门诊患者6株(8.45%),黄连对不同病区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尤其是对MRSA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尿红细胞形态判断标准探究
    刘金祥, 丁勇, 曹翠云, 潘妍
    2017, 32(7):  582-58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06
    摘要 ( 254 )   HTML ( 3)   PDF (1110KB) ( 4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寻找一个主观性小而又实用的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方法 首先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确定特征变形红细胞(主要为环形、靶形和芽胞形3种),然后分析经过肾穿刺病理确诊的150例患者的特征变形红细胞的百分比,分成多个诊断值,分别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30%,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10%。以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30%为标准,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其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7%、AUC为0.976,同时显著缩小了混合型血尿的范围。结论 以环形、靶形、芽孢形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征变形红细胞,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简单、易行,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微小RNA-1246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王攀, 朱杰, 顾婉红, 李招云
    2017, 32(7):  586-58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07
    摘要 ( 177 )   HTML ( 1)   PDF (973KB) ( 4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微小RNA(miRNA)-1246在乳腺癌患者血清、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血清miRNA-1246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4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以及30例乳腺癌组织、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iRNA-1246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miRNA-1246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组织miRNA-1246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NA-1246诊断乳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75%。结论 血清miRNA-1246诊断乳腺癌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乳腺癌潜在的肿瘤生物标志物。

    459例乳腺癌患者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的临床意义
    林佳菲, 吴佳毅, 蔡刚, 吴蓓颖, 林琳
    2017, 32(7):  590-59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08
    摘要 ( 254 )   HTML ( 2)   PDF (1087KB) ( 11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乳腺癌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同时探讨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在辅助化疗选择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459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提取患者石蜡标本RNA,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1基因(16个乳腺癌相关基因和5个参考基因)的表达,计算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并以此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不同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亚组与常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辅助化疗选择上的区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459例乳腺癌患者中低危组117例(25.5%)、中危组254例(55.3%)、高危组88例(19.2%),各组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孕激素受体(PR)状态及Ki67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状态和组织学分级是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危险度分组的影响因素。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接受化疗的比例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能有效整合一些重要的常规临床病理指标,并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为辅助化疗的选择提供支持。

    广西地区胱抑素C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黄胜贤, 郑利平, 杨兰, 陆俊佳, 朱旭
    2017, 32(7):  597-60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09
    摘要 ( 148 )   HTML ( 1)   PDF (1802KB) ( 4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胱抑素C(Cys C)水平及其基因位点+73A/G和-82G/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壮族CHD患者、壮族体检健康者(壮族正常对照组)、汉族CHD患者和汉族体检健康者(汉族正常对照组)各10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 Cys C +73A/G和-82G/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同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CHD组与同民族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Cys C水平及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Cys C +73A/G位点基因型频率与同民族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G基因型的CHD患者Cys C水平明显低于AG和AA型(P<0.05),而AG与AA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血清Cys C水平与肌酐(Cr)水平、Cys C +73A/G基因位点呈正相关(r = 0.60,P<0.01;r =0.42,P<0.01)。结论 CHD患者肾功能下降引起的Cys C水平升高掩盖了Cys C +73A/G基因多态性所致的低Cys C水平。Cys C +73A/G基因多态性所致的低Cys C水平可能是广西地区人群CHD的易感因素。

    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M-CSF和MPO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徐庆雷, 周红, 马小波, 张巍, 刘玲玲, 刘刚, 张敏
    2017, 32(7):  603-60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10
    摘要 ( 182 )   HTML ( 0)   PDF (947KB) ( 4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9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以及25例对照患儿的BALF样本,在显微镜下计数中性粒细胞(NEU)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GM-CSF和MPO水平。结果 哮喘组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及对照组BALF GM-CSF的水平分别为(164.8±34.0)、(129.5±30.4)和(123.0±25.7)ng/L,MPO水平分别为(25.1±9.7)、(15.5±4.4)和 (13.8±3.5) ng/ L,NEU百分率分别为(35.1±7.6)%、(26.3±6.2)%和(23.8±5.5)%。哮喘组哮喘发作期BALF GM-CSF和MPO水平及NEU百分率均高于哮喘缓解期和对照组(P<0.01),而哮喘组哮喘缓解期BALF GM-CSF和MPO水平及NEU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哮喘发作期GM-CSF水平与NEU百分率、MPO水平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504、0.665,P <0.01),NEU百分率与MPO水平呈正相关(r =0.669,P<0.01)。结论 哮喘患儿BALF GM-CSF和MPO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BALF GM-CSF和MPO可作为评价和监测哮喘患儿病情的有效指标。

    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何娜, 崔浩杰, 彭永利, 张连坡
    2017, 32(7):  607-60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11
    摘要 ( 152 )   HTML ( 0)   PDF (844KB) ( 4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对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80例骨折患者按不同骨折部位分为手足组30例、上肢组30例、下肢组40例、骨盆组40例、脊椎组40例,分别于入院后、术前、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50名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80例骨折患者中有17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未并发DVT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未并发DVT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2个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 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升高,未并发DVT 组呈进行性下降。不同部位骨折各组术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下肢组、骨盆组、脊椎组血浆D-二聚体水明显高于手足组、上肢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预防骨折患者发生DVT的有效途径。

    华中地区0~12岁儿童静脉血血常规参考区间调查
    张驰, 黄李霜, 李果
    2017, 32(7):  610-61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12
    摘要 ( 312 )   HTML ( 2)   PDF (809KB) ( 6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华中地区0~12岁儿童外周血24项血常规参数参考区间。方法 收集483例0~12岁外科疾病患儿,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T 402—2012)排除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相关因素。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24项血常规参数[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百分数(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单核细胞百分数(MO%)、单核细胞绝对数(MO#)、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EO%)、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EO#)、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BASO%)、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BASO#)、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标准差(RDW-s)、红细胞体积宽度的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其中0~2岁组男145例、女32例,>2~12岁组男249例、女57例。有性别差异的项目按性别分别计算参考区间,无性别差异的项目合并计算参考区间。结果 0~2岁组男、女之间EO%、MPV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岁组男、女之间RBC、Hb、HCT、MCV、MCHC、M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步建立了本地区0~12岁儿童静脉血24项血常规参数的参考区间。

    基于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的ATLAS尿干化学分析仪红细胞反射率验证思考
    张洪波, 张驰, 李果
    2017, 32(7):  614-61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13
    摘要 ( 134 )   HTML ( 0)   PDF (1300KB) ( 4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对ATLAS尿干化学分析仪从阴性到3+分级范围验证的同时,找出分级范围、反射率及红细胞(RBC)浓度间存在的关系,为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校准奠定基础。方法 人工配制梯度浓度的RBC,同时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ATLAS尿干化学分析仪上进行检测,找出二者的关联性。结果 实测数据得出的分级范围和仪器给定的范围不一致。结论 ATLAS尿干化学分析仪在RBC<240个/μL时与RBC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借助反射率对设备进行校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程娟, 姚如恩, 杨蔺, 杨慧, 潘秋辉
    2017, 32(7):  616-61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14
    摘要 ( 200 )   HTML ( 2)   PDF (824KB) ( 9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WBC)计数影响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有血常规检测与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计数2项检测结果的新生儿患者197例,按出生体重分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及足月儿,4组新生儿分别根据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数校正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得的WBC计数结果,计算校正前后WBC计数的差值,并分析不同分组新生儿校正前后WBC计数的差值。结果 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分组间校正前后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外周血有核红细胞会对WBC计数产生干扰,早产儿尤其是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必须进行WBC计数的校正。

    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汁酸中的试剂污染分析及解决方案
    颜霞, 程正江, 金梅, 蔺萍, 尹鹏程
    2017, 32(7):  619-62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0.015
    摘要 ( 238 )   HTML ( 3)   PDF (904KB) ( 60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的试剂交叉污染及其消除措施。方法 选用常用生化检测试剂作为污染观察对象,以新鲜混合血清为样本,通过一系列的筛查及确证试验分别研究这些项目试剂在TBA检测过程中对试剂针、加样针、搅拌棒、比色杯的交叉污染情况,并以生理盐水空白试验结果作为对照。结果 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检测TBA过程中经试剂针、搅拌棒污染的是尿酸(UA)试剂1(简称UAR1)、补体(C)3试剂1(简称C3R1)、胆碱酯酶(CHE)试剂1(简称CHER1)、类风湿因子(RF)试剂2(简称RFR2),经比色杯污染以UAR1最为严重,不易消除。在检测TBA项目之前设置对搅拌棒、试剂针的特殊清洗程序或清洗/更换污染严重的比色杯,然后重新检测可消除干扰试剂的交叉污染;淘汰对TBA污染严重的UA试剂盒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结论 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BA受多种试剂交叉污染,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

    技术研究与评价_论著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灭活试验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效能评价
    余佳佳, 刘瑛, 俞静, 李媛睿, 刘婧娴
    2017, 32(7):  628-6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17
    摘要 ( 199 )   HTML ( 0)   PDF (1508KB) ( 4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灭活试验(CIM)快速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碳青霉烯酶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结果为金标准,用CIM在154株肠杆菌科细菌(分离于临床样本)中筛查产碳青霉烯酶的细菌,并与改良Hodge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IM的符合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9.4%、96.6%和100.0%,改良Hodge试验的符合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8.7%、93.1%和100.0%。结论 与改良Hodge试验相比,CIM具有符合率和特异性高、结果易于观察等优势,适合在各级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中推广使用。

    全自动新生儿疾病筛查系统的性能评价
    田国力, 王燕敏, 周卓, 郭静, 许洪平, 姚静
    2017, 32(7):  633-63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18
    摘要 ( 290 )   HTML ( 1)   PDF (856KB) ( 70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全自动新生儿疾病筛查系统(GSP)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EP15-A2文件的要求,对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苯丙酮尿症(PKU)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4种疾病筛查的对应检测指标——促甲状腺素(TSH)、17-羟基孕酮(17-OHP)、苯丙氨酸(Phe)和G6PD进行检测,评价GSP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等,并与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荧光酶免疫分析法(TSH、17-OHP)和荧光法(Phe、G6PD)进行比对。结果 GSP检测TSH、17-OHP、Phe、G6PD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均在厂商要求的范围内;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新生儿筛查室间质评样本靶值的偏移为-8.37%~12.96%,均<1/2允许总误差(TEa)。线性回归方程的截距b为0.83~1.69,r2>0.95,达到厂商声明的线性要求(r2≥0.90)。GSP与荧光酶免疫分析法和荧光法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分别为0.83、0.73、0.93和0.97,P<0.001),检测结果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97、0.94、0.99、0.91,P<0.001)。结论 GSP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均达到了厂家声明的检测性能,可用于临床检测。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人附睾蛋白4的新方法
    逯岭松, 刘蓓, 冷建杭, 马宵
    2017, 32(7):  637-64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19
    摘要 ( 152 )   HTML ( 0)   PDF (1245KB) ( 3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石墨烯和纳米金粒子自组装纳米复合物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新方法。方法 将石墨烯和纳米金粒子复合物组装在丝网印刷电极(SPE)表面,利用纳米金粒子比表面积大和石墨烯电子传导速率快等特点,将大量的HE4一抗吸附在纳米金表面,继而结合大量抗原。根据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大量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体也与抗原结合,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H2O2)产生的电流信号测定HE4水平。结果 新建传感器检测HE4的范围是0 ~ 400 pmol/L,检出限(LOD)是0.5 pmol/L。结论 所建方法可用于早期评估受检者患卵巢癌的风险,是临床早期诊断卵巢癌快速、简便的新方法。

    实验室管理_论著
    医学实验室血清K+、Na+、Cl-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及检测质量改进分析
    潘锡龙, 刘小冬, 黄绍芬
    2017, 32(7):  642-64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20
    摘要 ( 177 )   HTML ( 3)   PDF (853KB) ( 5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医学实验室离子选择电极(ISE)法检测血清钾离子(K+)、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的测量不确定度(MU),提高检测质量。方法 参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2012年发布的《医学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达》,采用“自上而下”方法,联合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价(EQA)数据评估K+、Na+、Cl-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对2个主要分量[Ucrel(bias)和Urel(Rw)]分别设定管理目标,将未达标项作为提高检测质量的重点。结果 当K+水平在3.64~4.41和5.70~7.00 mmol/L时,其MU分别为8.84%和7.76%,Ucrel(bias)未达标,Urel(Rw)达标,ISE法检测K+的正确度性能需改进;当Na+水平在106~122和130~152 mmol/L时,其MU分别为5.20%和4.60%,Ucrel(bias)和Urel(Rw)均未达标,ISE法检测Na+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性能均需提高;当Cl-水平在68.9~78.3和96.4~107.9 mmol/L时,其MU分别为7.15%和6.86%,Ucrel(bias)和Urel(Rw)均未达标,ISE法检测Cl-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性能均需提高。结论 在医学实验室检测质量的管理工作中,参照CNAS文件,联合IQC和EQA数据评估并分析MU及其主要分量,能够明确具体检测性能的不足,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质量。

    基础研究_论著
    海豚链球菌类M样蛋白基因突变株BY-1ΔsimA的免疫保护作用
    杨成良, 李从荣
    2017, 32(7):  647-65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21
    摘要 ( 139 )   HTML ( 1)   PDF (843KB) ( 6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海豚链球菌类M样蛋白基因突变株BY-1ΔsimA作为减毒活疫苗保护小鼠免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能力。方法 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海豚链球菌类M样蛋白基因突变株,利用穿梭载体pVE6007温度敏感、可在链球菌中复制的特征,高效率筛选突变株BY-1ΔsimA。将鉴定正确的BY-1ΔsimA经腹腔注射免疫昆明鼠,21 d后,用3倍半数致死剂量的海豚链球菌BY-1进行攻毒,观察15 d,统计动物死亡数。结果 经海豚链球菌突变株BY-1ΔsimA免疫后的昆明鼠感染海豚链球菌BY-1后的死亡率为13.3%,即相对保护率(RPS)为77.8%,与免疫海豚链球菌野生株BY-1全菌灭活疫苗获得的RPS(55.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豚链球菌突变株BY-1ΔsimA可有效保护昆明鼠免受海豚链球菌感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减毒活疫苗候选物。

    基础研究· 论著
    海豚链球菌类M样蛋白基因突变株BY-1ΔsimA的免疫保护作用
    杨成良, 李从荣
    2017, 32(7):  647-65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21
    摘要 ( 96 )   HTML ( 0)   PDF (1073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海豚链球菌类M样蛋白基因突变株BY-1ΔsimA作为减毒活疫苗保护小鼠免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能力。方法 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海豚链球菌类M样蛋白基因突变株,利用穿梭载体pVE6007温度敏感、可在链球菌中复制的特征,高效率筛选突变株BY-1ΔsimA。将鉴定正确的BY-1ΔsimA经腹腔注射免疫昆明鼠,21 d后,用3倍半数致死剂量的海豚链球菌BY-1进行攻毒,观察15 d,统计动物死亡数。结果 经海豚链球菌突变株BY-1ΔsimA免疫后的昆明鼠感染海豚链球菌BY-1后的死亡率为13.3%,即相对保护率(RPS)为77.8%,与免疫海豚链球菌野生株BY-1全菌灭活疫苗获得的RPS(55.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豚链球菌突变株BY-1ΔsimA可有效保护昆明鼠免受海豚链球菌感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减毒活疫苗候选物。

    病例报道_论著
    1例近四倍体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朱建锋, 王蓓丽, 郭玮, 潘柏申
    2017, 32(7):  652-65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22
    摘要 ( 238 )   HTML ( 0)   PDF (1448KB) ( 4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报道1例近四倍型急性髓系白血病(NT-AML),通过文献复习进一步分析NT-AML的临床、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1例形态异常的NT-AML 从形态学、免疫表型、治疗与预后等方面进行评估。形态特征包括细胞核大小、核形状、胞浆空泡、颗粒和发育不良情况。结果 该病例染色体分析显示近四倍体核型。免疫分型符合髓系白血病表型,无淋系抗原表达。形态学上近四倍体原始细胞体积增大,出现胞浆颗粒显著增多,似异常早幼粒细胞。同时粒细胞形态伴有骨髓增生异常相关的改变。结论 NT-AML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常以原始细胞体积增大和骨髓造血发育不良为特点。患者存在造血发育异常及复杂核型,缓解率与生存时间短,近四倍体核型可作为总体生存率不良预后的标志。

    综述与讲座
    CD73分子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
    高姚怡, 马晓路, 吴炯综述, 郭玮, 潘柏申校审
    2017, 32(7):  656-66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23
    摘要 ( 303 )   HTML ( 0)   PDF (899KB) ( 4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嘌呤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信号通路受到一系列核苷酸酶调控。在这些酶中,CD73是关键酶之一,可以催化磷酸腺苷(AMP)水解为腺苷,从而介导腺苷的生物学作用。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CD73高表达于多种实体肿瘤,多个因子和机制都参与CD73表达的调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D73是体外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体内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关键调控分子。体内试验的证据显示,对于肿瘤患者,靶向阻断CD73将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文章总结了CD73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其对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机制、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系统的抑制效应以及未来抗CD73分子的治疗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