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订阅
印刷版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相关下载
在线办公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二维码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上海市交大医学院检验系
上海市医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更多...
广告合作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6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1-0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免疫学检验论著
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Sa抗体方法的建立
李妍;曾常茜;尹学念;赵文秀;王金岩;王福美
2001, 16(02): 68-69.
摘要
(
293
)
PDF
(83KB) (
4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抗Sa抗体的检测方法,研究抗Sa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3组正交试验选择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a抗体的最适条件,并用该法检测RA、其他自身免疫病及健康人血清,用免疫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中的RF。结果抗Sa抗体对RA的敏感性为42.7%,特异性为100%;RF对RA的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9.2%。结论抗Sa抗体对RA的特异性高于RF与RF结合使用有利于RA的明确诊断。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论著
以粒系细胞巨变为特征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附6例报告
卢兴国;程巧群;杨仲国
2001, 16(02): 70-72.
摘要
(
540
)
PDF
(135KB) (
5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报告以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变为特征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方法用形态学检查方法分析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变为特征MA的一般临床、血象和骨髓象特点。结果此种MA的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多呈明显或显著减低,骨髓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变,而幼红细胞增生不明显甚至出现细胞量减少。幼红细胞多为轻中度巨变,一般MA中常见典型的原红和早幼红细胞巨变少见或不见。予以Vit B12或和叶酸一起治疗,具有与一般MA一样的明显疗效。结论认为骨髓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变为特征的MA是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缺乏对它的认识易于造成误诊或一时诊断难定。
生化学检验论著
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浆组织因子的含量和mRNA的表达
周丹秋;关明;苏兵;吕元
2001, 16(02): 73-757.
摘要
(
498
)
PDF
(154KB) (
4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血浆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检测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2例胃癌、45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中TF,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检测这些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mRNA。结果两组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浆中的TF均远远高于正常组,与病理分级并无相关性;采用RT-PCR法在大部分肿瘤患者单核细胞中可检测到TFmRNA,但在正常组中均不能检测到。结论肿瘤患者血浆中TF升高可能是由于单核细胞合成增加所致,检测TF在血浆中的水平和其mRNA的表达将有助于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确认辅助生育妊娠成功的预测价值
叶爱青;谢鑫友
2001, 16(02): 76-78.
摘要
(
483
)
PDF
(113KB) (
5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血清 β-人绒毛 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人类辅助生育(ART)所获妊娠中能否精确预测妊娠成功与否的价值 。方法对1998年12月至2 000年2月我院所 行的49个成功周期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均在胚胎移 植后第14天抽血检测β-hCG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 46个成功周期可行妊娠率为78.3%(36/46)。可行妊娠 组与非可 行妊娠组β-hCG ±s分别为(472± 45)U/L、(89±24)U/L,P<0.05。以β-hCG浓度1 00 U/L作为划分可行 妊娠 与非可行妊娠的判断限值,敏感性97%,特异性80%,其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 值为89%。在46例中有10例为多胎妊娠,其β-hCG为(656±70) U/L,显著区 别于单胎 妊娠[β-hCG(288±20)U/L]。可行妊娠率随β-hCG的升高而增加,多胎的概率也 随之增加。结论血清β-hCG检测在人类辅助生育所获妊 娠中是一个极好的早期预测手段,有利于帮助患者夫妇减少顾虑,多胎的预测更有助于医生 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酶校准品在血清酶测定结果标准化中的应用
苏增留;张克坚;郭健;赵海舰
2001, 16(02): 79-808.
摘要
(
330
)
PDF
(120KB) (
4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酶校准品用于校准 不同的“仪器/试剂”测定系统 时,能否增加各系统间血清酶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在日立7170A和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4种不同的试剂 分别测 定150份不同浓度分布的新鲜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 性 磷酸酶〔(ALP),100份〕,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等 6种酶的 活性。同1份标本用4种不同的“仪器/试剂”测定系统进行校准前和校准后测定,比较各 测定系统测定前后的均值。结果发现不同的“仪器/试剂”系统间的测定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各系统间均值的 CV值≥7.0%,其中ALP为27.0%,GGT为17.4%),用统一的酶校准品校准后,各系 统间测定 结果的差异明显减小(除ALP和GGT的CV值分别为6.6%和5.1%外,其余各项目的CV值均 <5%)。结论统一的某些酶校准品能增 加不同的测定系统间结果的可比性。
用克服基体效应的博来霉素法测定临床新生儿脐血浆非蛋白结合铁
张惠民;孙建华;朱建幸;钱关祥;吴圣楣
2001, 16(02): 81-83.
摘要
(
480
)
PDF
(124KB) (
5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能实际用于临床的测定血浆非蛋 白结合铁的方法。方法选取正常和窒息新生儿 各10例,分别用校正和传统博来霉素法测定 其脐血浆非蛋白结合铁含量,并比较两者的标准曲线、回收率和t检验结果 。结果传统博 来霉素法测定血浆非蛋白结合铁用于临床血样时,回收率只有32%左右,基体效应明显。结 果不可靠用基体血浆克服基体效应后,发现正常和窒息新生儿脐血浆非蛋白结合铁含量差别 增大,t检验差异具显著性。且回收试验提示回收率达101%左右。结论用克服基体效应的 博来霉素法测得的血浆非蛋白结合铁其数值客观反映临床实际情况,且方法稳定可靠。
免疫学检验论著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检测临床评价
孙剑;何淑;张群智;刘德琮
2001, 16(02): 84-85.
摘要
(
312
)
PDF
(68KB) (
13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 RP)、前白蛋白(PA)、白细胞介 素-6(IL-6)在区分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0 例及外科无炎症手术患儿11例血常规和血清中CRP、PA、IL-6含量。结果(1)细菌 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RP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A明显降低(P<0.01),IL-6变化不明显 。(2) 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CRP、PA、IL-6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液中CRP和 PA呈不同程度的变化可藉 以鉴别细菌感染,但临床上CRP检测因其快速、简便、准确而更值得推荐。
论文
上海市肺科医院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肺部细菌学检验新进展”学习班
2001, 16(02): 85-85.
摘要
(
2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学检验论著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β-绒毛膜膜促性腺激素的方法比较
蔡新;葛亮
2001, 16(02): 86-87.
摘要
(
309
)
PDF
(74KB) (
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替代放射免疫法检测的可靠性及在方法学上前者是否更具优势。方法利用两法分别检测血清β-绒毛膜膜促 性腺激素(β-HCG),并进行精密度、准确度、 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回收率方面的比较。结果两法检测结果差异 无显著性(P>0.05),并且相关性良好(r=0.9972), 但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在病人结果可报 告范围、精密度、分析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方面均优于放射免疫法。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 法完全能够替代放谢免疫法,并且还具有报告范围宽、精密度和分析灵敏高、抗干扰能力强 的优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Fas检测及其意义
徐红星;魏爱旺;梁德辉
2001, 16(02): 88-89.
摘要
(
469
)
PDF
(72KB) (
3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 LE)患者血清sFas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对照和SLE患者血清sFas水平。结果SLE患者sFas水平与正常 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活动期sFas 水平 较缓解期明显增高(P<0.01)。SLE患者血清在抗核抗体(ANA)强阳性(滴度 ≥1∶160)或抗dsDNA阳性,sFas水平较阴性组显著增高。 结论血清sFas在SLE患者表达增高,提示sFas在SLE的发病机制 中起作用,sFas可作为SLE的活动性指标之一。
端粒酶活性在乳腺肿块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胡晓武;张向民;王德琴;许霞;史晓静;吕元;朱玉胜
2001, 16(02): 90-92.
摘要
(
301
)
PDF
(67KB) (
4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部疾病患者痰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徐向红
2001, 16(02): 91-92.
摘要
(
288
)
PDF
(66KB) (
7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IL-2R和IL-6水平的变化
张学宁;沈秀芬;杨红英;邰文琳;李江;胡家鹏
2001, 16(02): 93-93.
摘要
(
389
)
PDF
(44KB) (
3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肿瘤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郭占文;拱玉华;薛文成;李玉;田起和;阎英
2001, 16(02): 94-95.
摘要
(
366
)
PDF
(72KB) (
4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与血液学经验交流
460例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杨润霞;张磊;白玉华
2001, 16(02): 95-95.
摘要
(
277
)
PDF
(41KB) (
2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血清内毒素和β-1.3-D-葡聚糖检测方法的探讨
闻平
2001, 16(02): 96-97.
摘要
(
389
)
PDF
(78KB) (
7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血清内毒素和β-1.3-D-葡聚糖的方法。方法籍鲎试验(LAL)可同时与内毒素和β-1.3-D-葡聚糖反应之特点,和多粘菌素B能灭活内毒素LAL反应的特性,分别检测血清中内毒素和β-1.3-D-葡聚糖的LAL总反应性和β-1.3-D-葡聚糖的LAL反应性;与相应的标准比较后推算出内毒素和β-1.3-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每毫克多粘菌素B可中和5 mg内毒素(E.coli Olll∶B4 LPS)的LAL反应能力;本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批内CV:内毒素为1.25%,β-1.3-D-葡聚糖为5.52%;批间CV:内毒素为6.35%,β-1.3-D-葡聚糖为7.98%。并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内毒素为<1 000 pg/ml;β-1.3-D-葡聚糖为<500 pg/ml。血清内毒素的参考范围为2.1~8.9 pg/ml,无性别差异;β-1.3-D-葡聚糖的参考范围为男性4.1~9.3 pg/ml;女性10.2~25.8 pg/ml。临床标本检测结果表明血清β-1.3-D-葡聚糖检测可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指标。结论本法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血清中内毒素和β-1.3-D-葡聚糖检测方法。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及耐药谱分析
刘建栋;吕火祥;俞晓洁;沈蓓琼;孙明洪
2001, 16(02): 98-991.
摘要
(
299
)
PDF
(97KB) (
4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内的流行情况及耐药谱的特性,以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用Vitek 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用E-test法检测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997~1999年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占当年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株数分别为:3.8%(8/58)、18.7%(23/123)、19.3%(53/275)。在三年中分离到耐亚胺培南菌株,其来源按标本分以痰液最多见,分别为:62.5%(5/8)、60.9%(14/23)、73.6%(39/53)。按病区分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高,分别为:37.5%(3/8)、43.5%(10/23)、43.4%(23/53)。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种类抗生素敏感试验显示,其耐药率对氨基糖苷类中的妥布霉素相对较低,其次为哌拉西林和复合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内的分离率有随年度增加趋势,其主要来源为ICU病房,主要致病部位为呼吸道。治疗此类细菌感染宜参考实验室的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氨基糖苷类或哌拉西林。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刘瑛;沈霞
2001, 16(02): 100-101.
摘要
(
250
)
PDF
(65KB) (
3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论著
1 808名健康人静脉血血液分析仪常用指标参考值调查
孙端阳;王婷;刘征兰;谢忠明;陈进
2001, 16(02): 102-104.
摘要
(
310
)
PDF
(63KB) (
3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T和APTT样本采集顺序和保存温度的探讨
肖秀林;陈红宇;王昌富;彭长华;李莉
2001, 16(02): 103-104.
摘要
(
350
)
PDF
(65KB) (
5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尿素血症引起平均血小板体积假性增高
李松森;郑源海;林庆友
2001, 16(02): 105-107.
摘要
(
305
)
PDF
(69KB) (
4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化学检验论著
血、尿淀粉酶三种测定方法的参考值调查和临床应用比较
蔡逸婷;吴文俊;夏青
2001, 16(02): 106-107.
摘要
(
465
)
PDF
(71KB) (
6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三种血、尿淀粉 酶(AMS)测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在调查并确定其参考值上限的基础上,同时用这三 种方法测定临床已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AMS含量。方法1.碘-淀粉比色法;2.对硝基苯 酚麦芽七糖苷(PNPG7)法;3. 2-氯-4-硝基苯酚麦芽三糖苷(CNPG3)法。结果三种AMS 测定方法的参考值上限:参考人群血清中测得的AMS值(±2s)分别为263 U(碘-淀粉比色 法),45 U/L PNPG7法),66 U/L (CNPG3法),尿液中测得的AMS值单侧95%上限分别为 :692 U,260 U/L,323 U/L。用三种AMS测定方法同时对15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 者的血、尿AMS测定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中6例用三种方 法测得的血、尿AMS均高于各自参考值的上限;5例血清AMS均高于各自参考值的上限,而尿A MS则均在参考值范围以内;另有4例血清AMS均正常而尿AMS则均超过各自参考值的上限。 结论三种AMS测定方法在诊断性能上基本相同,因此在实际 应用 中各个实验室可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加以选用。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论著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郑建方;涂朝勇;李欣华;杨建荣
2001, 16(02): 108-110.
摘要
(
289
)
PDF
(70KB) (
4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化学检验论著
脂蛋白(a)、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祝有国;符自清;周明黎
2001, 16(02): 109-110.
摘要
(
316
)
PDF
(75KB) (
3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脂蛋白(a)、载脂蛋B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 关系。方法用免疫透射比 浊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 分析ApoB基因。结果正常 健康人组脂蛋白(a)(170±148)mg/L,ApoBX+等位基因频率为0 .082;高血压组脂蛋白(a)(482±151)mg/L,ApoBX+等位基因为0.030;心肌梗死组脂蛋 白(a)(781±278)mg/L,ApoBX+等位基因频率为0.302。结论脂蛋白(a)的水平(≥3 000 mg/L),ApoB X +等位基因频率与心肌梗死高度相关,高血压组的脂蛋白(a)、ApoBX+等位基因频率与正 常健康人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三酰甘油、尿酸试剂盒抗还原性干扰能力的评价
金鹤成
2001, 16(02): 111-112.
摘要
(
310
)
PDF
(100KB) (
4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为评价部分三酰甘油(TG)、尿酸(U A)试剂盒抗还原性干扰的能力。方法用A、B、C、D四家公司试剂盒在Hitachi 7060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含不同浓度胆红素、维生素C、丹 参的混和血清TG、UA,测定值除以各组对照血清测定值。结果 A、B公司的TG、UA试剂盒对462 μmol/L以下胆红素、0.8 g/L 以下维生素C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得率”均大于94%。其他公司的试剂盒“得率”呈不 同 程度降低,部分实验条件下竟达到零。大部分试剂盒对复方丹参的抗干扰能力较差 。结论改善试剂盒的抗干扰能力十分重要。
C-反应蛋白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宋秀丽;俞兴元
2001, 16(02): 113-114.
摘要
(
334
)
PDF
(70KB) (
4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学检验经验交流
各期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
艾光松;鲜胜;余良芳
2001, 16(02): 114-114.
摘要
(
287
)
PDF
(39KB) (
5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化学检验论著
天津市血气及pH测定室间质评调查报告
杨彬;黄繁嫱
2001, 16(02): 115-121.
摘要
(
273
)
PDF
(69KB) (
4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讲座
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王华梁
2001, 16(02): 116-118.
摘要
(
346
)
PDF
(98KB) (
4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幽门螺杆菌无创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曾浩;邹全明
2001, 16(02): 119-121.
摘要
(
260
)
PDF
(105KB) (
3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量管理论坛
检验结果的审核、复核及动态分析
沈愉;杨子介
2001, 16(02): 122-123.
摘要
(
248
)
PDF
(62KB) (
11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与血液学经验交流
一种白细胞分类染色方法的改进
吴祥林
2001, 16(02): 123-123.
摘要
(
284
)
PDF
(38KB) (
3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案报道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骨转移性肿瘤一例
张云香;郎晓东;赵丽萍;张荣花;苗霞;居瑞雪
2001, 16(02): 124-124.
摘要
(
295
)
PDF
(35KB) (
4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学检验经验交流
137株志贺菌阳性病例分析
陈丽;陈多炎
2001, 16(02): 125-125.
摘要
(
269
)
PDF
(34KB) (
3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经验与血液学经验交流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三种质控物的比较
廖国林;陈绪林;曹先银
2001, 16(02): 126-126.
摘要
(
288
)
PDF
(38KB) (
3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化学检验经验交流
血清铁的自动化分析法
连国军;李东;方芳;陈红
2001, 16(02): 127-127.
摘要
(
276
)
PDF
(40KB) (
3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学检验经验交流
速率散射比浊法与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浆免疫蛋白的比较
吴朝梅;陈卫华;崔秋英;张新
2001, 16(02): 128-128.
摘要
(
255
)
PDF
(33KB) (
5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