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订阅
印刷版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相关下载
在线办公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二维码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上海市交大医学院检验系
上海市医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更多...
广告合作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0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5-02-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免疫学检验论著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游离/总)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潘秀军;沈霞
2005, 20(02): 89-91.
摘要
(
393
)
PDF
(193KB) (
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PSA(TPSA)比值[(F/T)PSA]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55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和10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以TPSA>4.0 ng/ml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3.1%;以(F/T)PSA<0.15作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90.8%.TPSA在4.0~20.0 ng/ml时,两组患者间T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T)PSA比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Ca组显著低于BPH组.结论以0.15作为临界判断点,(F/T)PSA比值提高了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尤其TPSA在4.0~20.0 ng/ml范围内更有意义.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乳胶快速凝集与常规培养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比较研究
郭飒;刘胜兰;李怀芳;叶元康
2005, 20(02): 92-94.
摘要
(
397
)
PDF
(215KB) (
5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用阴道毛滴虫的粘附蛋白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研制成乳胶凝集试剂,在临床上初步应用.方法从阴道中收集分泌物,分别用乳胶凝集法和常规培养方法对197份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与常规培养方法比较,乳胶凝集法的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95.5%,阳性预测值为68.0%,阴性预测值为98.8%.结论该单克隆抗体研制成的乳胶凝集法快速、简便,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较好的敏感性,能提高临床滴虫性阴道炎的诊断率.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经验交流
手镜型白血病一例
李刚荣;刘淑霄;张玉娜;张囡
2005, 20(02): 94-949.
摘要
(
302
)
PDF
(133KB) (
3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学检验论著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与肝病关系的研究
刘宏景;李沛;刘惠敏;刘宝根
2005, 20(02): 95-97.
摘要
(
341
)
PDF
(196KB) (
4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不同程度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3例慢性肝炎(CH)、57例肝硬化(LC)和30例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及30名对照组血清中IGF-Ⅰ水平.并按Child-pugh分级法将LC分为A(19例)、B(17例)、C(21例)3组.结果CH、LC和CSH患者的血清IGF-Ⅰ分别为(199.0±40.8)ng/ml、(105.3±57.5)ng/ml和(48.9±33.2)ng/m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275.09±98.99)ng/ml,P<0.001].不同程度肝病患者血清中IGF-Ⅰ水平差异有显著性,LC患者显著低于CH患者(P<0.001),CSH患者显著低于LC患者(P<0.001);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LC患者血清IGF-Ⅰ水平呈显著性递减趋势.结论血清IGF-Ⅰ水平与肝脏的病变程度有关.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实验对比
袁宝军;邹吉敏;张会芬;王冬梅;吴寿岭;周永
2005, 20(02): 98-99.
摘要
(
462
)
PDF
(135KB) (
6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免疫透射比浊法(ITD)和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LEITD)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方法分别对2种方法进行线性评价、精密度评价、干扰评价,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种方法线性范围均符合要求;LEITD精密度和抗干扰性较ITD好;2种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使用LEITD检测CRP优于ITD.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论著
恶性血液病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郭小芳;乔宏;谭齐贤
2005, 20(02): 100-103.
摘要
(
361
)
PDF
(283KB) (
5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各类恶性血液病病例87例,以良性血液病和骨髓形态学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及亚利恩凝胶成像系统检测其骨髓标本内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随访.结果良性血液病时端粒酶阴性或低水平表达;慢性白血病慢性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端粒酶活性轻度或中度升高,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变期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完全缓解后活性水平下降,复发时端粒酶活性又升高.同时端粒酶活性水平与预后相关,活性高者往往预后较差.结论端粒酶活化与肿瘤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恶性克隆增殖的分子标志,有希望成为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的一个新指标.
双重t(8;21)易位为特征的近四倍体克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吴建国;吴茅;邱莲女;林慧君;陈志妹;王云贵
2005, 20(02): 104-108.
摘要
(
366
)
PDF
(338KB) (
7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报道1例以CD7+和双重t(8;21)易位为特征的近四倍体克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方法本例AML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和细胞倍体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t(8;21)/80-81,xxx,-x,-1,-2,-3,t(3;5)(q29;q31),-4,-5,-7,t(8;21)×2,-9,-16,-17,-18,-19;免疫分型:CD7、CD13、CD33、HLA-DR、CD34阳性;细胞倍体显示双峰状(DI=2.05);RT-PCR分析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化疗后未获缓解,生存期4个月.结论四倍体克隆与M2/t(8;21)白血病有密切的联系且为其继发性改变,免疫表型表现为异质性,通常预后差,其可能为M2/t(8;21)的一个特殊亚型.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经验交流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低温聚集一例
杨大干;陆丽芬;李雪芬;王佩佩;郭希超
2005, 20(02): 108-108.
摘要
(
305
)
PDF
(67KB) (
3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论著
骨髓和血液学指标在判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谭春艳;覃桂芳;曾维平;王勇;赵林
2005, 20(02): 109-111.
摘要
(
349
)
PDF
(183KB) (
5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估在传统治疗下影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生存期的临床和实验室变量.方法对1980~2002年间的133例CML初诊患者的26个临床和实验室变量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多变量Cox回归表明,在传统治疗下,下列因素使患者存活时间较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80×109/L(P=0.005)、血小板<120×109/L或>650×109/L(P=0.003);骨髓涂片中无类戈谢细胞存在(P=0.008)、幼稚细胞(原始+早幼)比例(负相关,P=0.0000).结论在传统治疗下,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BPC)、骨髓涂片类戈谢细胞、幼稚细胞比例等4个实验室变量对CML患者的存活时间有显著影响.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细菌qnr基因的检测
李涛;熊自忠;沈继录;周强;徐元宏;王中新
2005, 20(02): 112-114.
摘要
(
305
)
PDF
(232KB) (
4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qnr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27株大肠埃希菌和3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进行qnr基因检测.药敏检测分别采用K-B法、break-point法.结果227株大肠埃希菌和3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中有6株细菌检出qnr基因(2株大肠埃希菌、1株产酸克雷伯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酸克雷伯菌为突变株,已在基因库注册,授权号:AY675584.6株qnr基因阳性菌株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且多重耐药菌株.结论qnr基因阳性菌株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性,我院克雷伯菌属细菌中qnr基因的携带率高于大肠埃希菌.
自然流产与TORCH感染相关性分析
郑林儿;范骏
2005, 20(02): 115-116.
摘要
(
316
)
PDF
(132KB) (
4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自然流产与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4种病原体(简称TORCH)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0年10月~2003年10月自然流产孕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TORCH各项IgM,与同时间段正常育龄孕妇TORCH IgM进行比较,探讨自然流产与TORCH感染的关系.结果自然流产孕妇TOX、RV、CMV和HSV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47%、11.18%、25.66%和3.95%.而同时段正常育龄孕妇相应的IgM抗体阳性率为0.11%、0.29%、0.50%和0.16%.自然流产孕妇TORCH各项IgM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孕妇TORCH感染是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王玉月;史伟峰;刘亚兴;赵艳;沈丽;姚丽娜
2005, 20(02): 117-118.
摘要
(
423
)
PDF
(133KB) (
4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调查我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阳性率及其耐药特点.方法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检测细菌对15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121株葡萄球菌中MRS的阳性率为86.8%,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达100%.结论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系统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评估
楼金吐;陈肖肖;曲一平;虞燕萍;吴秀英;章许平
2005, 20(02): 119-120.
摘要
(
355
)
PDF
(152KB) (
4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估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准确性.方法对23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病理组织学、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决定是否感染HP.结果以内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13C-UBT的敏感性是92.8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0%,诊断准确率95.56%.结论13C-UBT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测定小儿HP感染可靠易行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分子生物学检验论著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AGT(M235T)、ACE(I/D)基因协同效应探讨
林婴;杨明清;黄文芳;陶建虹;尹立雪
2005, 20(02): 121-125.
摘要
(
333
)
PDF
(351KB) (
5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M235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EH-LVH)的基因协同效应.方法对中国四川籍汉族人群中109例EH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ACE(I/D)、AGT(M235T)基因多态性;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质量(LVM)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EI).结果ACE(I/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频率在EH-LVH组中明显增高(x2=4.69,P=0.030),男性EH患者中,ACE(I/D)基因型构成比与LVH有关联(x2=9.55,P=0.008),协同存在AGT-TT时,ACE(I/D)基因多态性与EH-LVH有关(x2=6.22,P=0.044),且D等位基因在EH-LVH明显增高(x2=6.91,P=0.009),该类EH患者发生LVH的相对危险度增高(OR:2.50,95%CI:1.25~5.00).结论ACE(I/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可能是LVH的独立危险因子,ACE基因多态性与AGT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协同效应表明,同时携带AGT-TT型时,具有ACE(I/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的EH患者更易发生LVH.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液肿瘤细胞株PAX5 mRNA表达
张蓓;袁向亮;沈立松
2005, 20(02): 126-129.
摘要
(
376
)
PDF
(277KB) (
4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个血液肿瘤细胞株中PAX5和CD19的mRNA相对表达量.方法一系列稀释的反转录自NAMALWA细胞株总RNA的cDNA被用于构建PAX5、CD19和GAPDH扩增的标准曲线.实验证实靶基因(PAX5和CD19)与管家基因(GAPDH)的扩增效率一致,因此可以用比较循环数(Ct)法对PAX5和CD19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结果在NAMALWA(B细胞系)细胞株中,PAX5和CD19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5%和2.52%;而在其他T细胞和髓系细胞株中几乎不表达.结论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能简单、快速、方便地对PAX5和CD19 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且适用于对大量、不同种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研究.
血小板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表达的鉴定
高维强;李丽;白霞;阮长耿
2005, 20(02): 130-133.
摘要
(
328
)
PDF
(280KB) (
7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是一种新发现的血浆金属蛋白酶,他在人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尚待确定.本研究确定了该酶在血小板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共沉淀鉴定了血小板内vWF-cp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FCM检测了白细胞、红细胞内vWF-cp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血小板中存在该蛋白酶mRNA的表达.同时,免疫沉淀及蛋白印迹结果表明,血小板内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00 000的vWF-cp蛋白.FCM结果显示,经穿膜处理的血小板可检测到vWF-cp蛋白的明显表达,而不经穿膜处理以及经过穿膜处理的白细胞和红细胞中不存在该酶的表达.结论本研究不仅证实了外周血血小板中存在vWF-cp,由于血小板亦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一个主要合成/贮存场所,这将有助于深入阐明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与止血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检验论著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刘华;王蕾;高锋
2005, 20(02): 134-136.
摘要
(
292
)
PDF
(194KB) (
3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5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液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相关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前血清Cys C、β2-MG、RBP、尿素(Urea)、肌酐(Crea)分别为(7.56±0.96)mg/L、(26.89±6.19)mg/L、(107.53±13.13)mg/L、(24.00±5.49)mmol/L、(1 086.80±189.50)μ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小分子物质Urea、Crea的清除率分别为(76.71±6.77)%、(70.92±6.89)%,而中分子物质Cys C、β2-MG、RBP未被清除,反而分别升高了(22.98±12.8)%、(25.1±12.4)%、(17.61±17.18)%,明显高于血液透析前水平(P<0.01).结论血清Cys C可以作为评价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及透析膜选择的指标.
免疫学检验经验交流
应用混合纯化重组亚单位抗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王缚鲲;冉向阳;张林;冯子坛;陈兴;安黎云;王宪灵;刘洁东
2005, 20(02): 136-136.
摘要
(
358
)
PDF
(142KB) (
5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化学检验论著
β2-微球蛋白测定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
蒋显勇;刘庆武;罗云海
2005, 20(02): 137-139.
摘要
(
336
)
PDF
(221KB) (
7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在病毒性脑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对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及12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及脑脊液β2-M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期各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β2-MG即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恢复期血清β2-MG降至正常.结论β2-MG参与了病毒性脑炎的发病过程,可作为判断病毒性脑炎病情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初探
丁媛媛;杨蔺;郑慧雅;张永为;陈福祥
2005, 20(02): 140-142.
摘要
(
494
)
PDF
(207KB) (
7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同工酶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用Sebi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30名正常人、23例PBC患者和25例其他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ALP同工酶,经光密度扫描仪扫描后,分析各型同工酶的相对含量.结果血清ALP同工酶经电泳后可分为肝型、胆汁型、肠型和骨型4个区带.PBC患者的肝型ALP的相对含量最高,约为56%~7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0.05),而其胆汁型ALP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肝外阻塞性黄疸患者(P<0.05).结论ALP同工酶分析可辅助诊断PBC.
微生物学检验经验交流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分析研究
宫奇林;石晓红;李寅
2005, 20(02): 142-142.
摘要
(
273
)
PDF
(148KB) (
5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化学检验论著
酶校正品在血清酶测定中的应用
汤蓓;石凌波;李尔凡
2005, 20(02): 143-145.
摘要
(
507
)
PDF
(209KB) (
4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应用酶校正品校准不同的"仪器/试剂"测定系统,观察系统间血清酶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日立仪器/cfas/罗氏试剂"为参照系统,用cfas对各系统作校正,测定科华及中生试剂在校正前、后的比例误差与恒定误差.结果科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比例误差由校正前-17.7%、8.5%、-26.1%变为5.2%、4.1%、0%;恒定误差则由校正前-1.494U/L、-7.290U/L、2.620 U/L变为-2.326U/L、-4.461 U/L、4.856 U/L;中生ALT、AST、GGT的比例误差由校正前-31.4%、-23.9%、-27.8%变为-9.3%、-13.4%、-6.7%;恒定误差则由校正前0.000 1U/L、-0.451 U/L、0.035U/L变为0.956 U/L、3.727 U/L、2.236 U/L.结论各系统经校正后的测定结果更接近于参照系统测定值但仍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需要将系统间存在的比例误差及恒定误差进行校正才能与参照系统的结果相一致.
尿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在鉴别泌尿系统感染中的价值
张建华;杨文东;刘民
2005, 20(02): 146-148.
摘要
(
577
)
PDF
(223KB) (
4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检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探讨检测尿GGT在泌尿系统感染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检测泌尿系统感染者的尿GGT及尿肌酐(Cr)水平,并用U/(g·Cr)表示酶活性单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特性分析尿GGT在泌尿系统感染鉴别肾脏炎症时的临界值.结果(1)肾脏炎症组尿G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下尿路感染患者尿GG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ROC曲线特性分析显示,以75.0 U/(g·Cr)为鉴别限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最高,能较好的区分肾脏炎症和下尿路感染,但敏感性和准确度均较低.以69.0 U/(g·Cr)为鉴别限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准确度最高,可以较好的筛选肾脏炎症患者.结论检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GGT水平,对肾脏炎症和下尿路感染的定位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不同检测系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结果的一致性
潘逸茹;薛惠君;龚立琪
2005, 20(02): 149-150.
摘要
(
312
)
PDF
(121KB) (
3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在不同分析仪上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的可比性的方法.方法通过cfas转移ALT定值至新鲜混合血清,以该混合血清作为校准品,对同一批标本测定校准前后的ALT结果.结果校准前,同一批标本在3台不同品牌仪器上测得的ALT值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01).校准后,同一批标本在3台不同品牌仪器上测得的AL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cfas转移ALT定值的新鲜混合血清作为校准品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校准,可以实现ALT测定的一致性.
酶活性测定结果相对一致的可行性探讨
王现;孙民强
2005, 20(02): 151-153.
摘要
(
266
)
PDF
(167KB) (
5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应用新鲜混合定值人血清作为校准品,探讨各医院之间临床常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测定结果相对一致的可行性.方法将cfas校准品中6个酶活性的定值传递给新鲜混合人血清,然后以此作为校准品,校准分析系统后再测定标本值.结果应用上述方法后,30所医院间6个酶活性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明显提高,各级医院之间6个酶活性测定结果的平均变异系数(CV)显著下降,均值和定值亦趋向一致.结论应用新鲜混合定值人血清作为校准品,使各医院之间酶活性测定结果相对一致是可行的.
免疫学检验论著
15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不常见情况分析
符玉瑛;刘华;王蕾
2005, 20(02): 154-156.
摘要
(
295
)
PDF
(204KB) (
4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指标检测中的不常见情况的原因.方法检测8 099例HBV血清学指标:(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HBsAb);(3)e抗原(HBeAg);(4)e抗体(HBeAb);(5)核心抗体(HBcAb);(6)核心抗体IgM(HBcIgM),以阳性项目出现的序号作为该类型的代码.结合肝功能指标,分析其中150例10种不常见类型的原因.结果8 099例检测者中有150例HBV血清学指标出现了不常见的情况,占1.93%,共有10种类型.其中以"1.3.4.5"、"1.2.3.5"、"4.5.6"、"1.2.4.5"最多见,分别占44.0%、14.67%、12.67%、12.0%.结论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指标中的不常出现的类型,有助于临床对HBV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论著
抗凝静脉血中白细胞形态变化观察
黄斌伦
2005, 20(02): 156-157.
摘要
(
346
)
PDF
(127KB) (
4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抗凝静脉血放置不同时间白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留取EDTA-K2抗凝静脉血,在4℃和22℃2种温度下保存,分别于2、4、6和8 h时制作薄血片,经瑞吉染色后人工油镜分类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2种温度下中性粒细胞在2 h时均出现了空泡、退化变性和内、外细胞质,并随时间延长其比例逐渐增高,内、外细胞质形成则在6 h时最高.淋巴细胞在2 h时出现了空泡、哑铃状核和花瓣样核变化,同样随保存时间延长,后2种现象比例增高;另外,在4 h后还出现了淋巴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呈粗网状结构现象.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出现少量空泡变性,其他改变少见.结论抗凝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保存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人工白细胞分类应采用新鲜血涂片.
生物化学检验论著
血清标本冰冻保存对生化测定结果的影响
孙晨光;左雪梅;黄忠华
2005, 20(02): 158-160.
摘要
(
270
)
PDF
(187KB) (
3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标本冰冻保存后,血清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的规律,为检验科提供保存标本的可靠参数,以利于检验科提高检验质量和医疗纠纷的公正解决.方法随机留取患者血清标本,混合后经分装置-20℃和-30℃温度下保存,每天分别取不同温度下保存的标本1份,常规测定16种生化项目.结果标本冰冻保存后,随时间的延长,其浓度呈下降趋势;标本在2种不同温度中保存,测定结果经t检验,除钾(K+)、糖(Glu)、白蛋白(Alb)、胆固醇(Chol)外,差异均有显著性(t>2.447,P<0.05).结论血清(浆)置-20℃冰冻保存以1个月为宜;血清(浆)标本冰冻保存作为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和分析差错原因的措施是确实可行的,但要作为解决医疗事故的证据,则必须慎之又慎.
脂肪肝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标改变的分析
董春富;吴国华
2005, 20(02): 160-161.
摘要
(
515
)
PDF
(139KB) (
5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血脂、肝功能指标与脂肪肝发生的关系,为脂肪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体检B超检出的284例脂肪肝患者和体检B超结果健康的322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检测及其水平差异比较.结果脂肪肝组的TG、CHE、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TC、ALT、GG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2组间的TBil、HDL-C、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脂肪肝患者不仅具有显著的血清TG和TC的代谢紊乱,而且存在明显的肝细胞病理损伤及其胆红素代谢和胆汁酸分泌的异常.
实验室管理
推荐一种简便的临床细菌学检验程序记录单
周庭银;赵虎;倪语星
2005, 20(02): 162-163.
摘要
(
324
)
PDF
(144KB) (
5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灵敏度与功能灵敏度的临床意义区别
王志刚;曹浩强;沈瑞林
2005, 20(02): 164-164.
摘要
(
496
)
PDF
(78KB) (
6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讲座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形态学和分子病理
卢兴国;马顺高
2005, 20(02): 165-167.
摘要
(
439
)
PDF
(201KB) (
4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机多态性DNA基因分型方法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研究中的进展
孙阳;张友林;倪语星
2005, 20(02): 168-170.
摘要
(
337
)
PDF
(251KB) (
3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子生物学检验经验交流
淋病奈瑟菌青霉素耐药基因研究
郑亚芬;承晓京;黄瑞萍
2005, 20(02): 170-170.
摘要
(
313
)
PDF
(143KB) (
3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讲座
循证医学与实验室检查
许叔祥
2005, 20(02): 171-174.
摘要
(
223
)
PDF
(328KB) (
4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实验室自动化的构成、现状与发展
戴翔;邵松;徐勇
2005, 20(02): 175-178.
摘要
(
296
)
PDF
(332KB) (
9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学检验经验交流
临床感染肠球菌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王萍;周丽华
2005, 20(02): 178-179.
摘要
(
340
)
PDF
(128KB) (
3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梅毒检验方法比较的初步研究
阮豪骥
2005, 20(02): 180-180.
摘要
(
309
)
PDF
(61KB) (
4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子生物学检验经验交流
12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血清及乳汁HBV DNA含量的检测
杨美云;应晟;斯志萍
2005, 20(02): 181-182.
摘要
(
293
)
PDF
(123KB) (
4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化学检验经验交流
高寒地区哈萨克族儿童碱性磷酸酶与钙浓度调查分析
靳静中;朱云霞
2005, 20(02): 182-183.
摘要
(
302
)
PDF
(131KB) (
3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OVA5电解质分析仪自制试剂与原装试剂的应用比较
陈增强;曾爱兵;王彬
2005, 20(02): 183-184.
摘要
(
280
)
PDF
(156KB) (
3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