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秉宇;李育;沈健;王梅. 献血员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率的研究[J]. 检验医学, 2007, 22(04): 502-504. |
[2] |
沈波;陆如岳;王冬莲;金先富. 不同医院生化、血液检测结果可比性研究初探[J]. 检验医学, 2002, 17(05): 317-318. |
[3] |
杨振修. C-反应蛋白的检测[J]. 检验医学, 1999, 14(5): 261-263. |
[4] |
李忠培; 张丽萍; 潘延华; 孙立.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J]. 检验医学, 1999, 14(3): 178-178. |
[5] |
周育洋; 倪正华; 刘美华. 血站全血和血清标本的保存方法[J]. 检验医学, 1999, 14(3): 183-183. |
[6] |
何代平; 黄云红; 江成剑; 刘业香; 王雪莎. 连续多次献血后血清蛋白的动态观察[J]. 检验医学, 1999, 14(2): 79-79. |
[7] |
杨波; 朱善德; 杜晓炬; 李顺明; 康健; 蒲菲菲; 范剑非; 冯丽雅. 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 检验医学, 1999, 14(2): 81-82. |
[8] |
张银霞; 于兰; 高福兴. 亚急性甲状腺炎血清甲状腺激素及自身抗体的检测[J]. 检验医学, 1999, 14(1): 13-13. |
[9] |
刘合玉; 王培英. 用微孔反应板培养阴道毛滴虫[J]. 检验医学, 1999, 14(1): 48-48. |
[10] |
陈兆鹏; 单咏梅; 周纪芬. 减小一步法ELISA钩状效应的方法探讨[J]. 检验医学, 1999, 14(1): 59-59. |
[11] |
龚波; 郑霞; 王小平. 湖北宜昌地区正常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结果[J]. 检验医学, 1998, 13(4): 200-201. |
[12] |
颜学兵; 吴文漪; 魏来; 张言超. 不同基因型HCV感染的慢性患者血清sIL-2R的检测[J]. 检验医学, 1998, 13(4): 212-212. |
[13] |
马京香; 林梅青; 宫奇林; 孔庆莲. 血清抗HCVIgG和IgM及HCVRNA检测结果对比[J]. 检验医学, 1998, 13(4): 215-216. |
[14] |
宗永学; 段长虹; 王兆来. 检测HBV预包被反应板拆板分次固定的节约使用法[J]. 检验医学, 1998, 13(4): 239-239. |
[15] |
耿素敏; 赵勇; 马翠丽; 王景阳; 赵宝才. 84消毒液对ELISA法显色的影响[J]. 检验医学, 1998, 13(4): 241-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