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雯, 屠丽红, 张雯霞, 张曦, 陈敏. 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的鉴定和耐药谱分析[J]. 检验医学, 2018, 33(9): 798-802. |
[2] |
戴随. 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菌的侵袭力及毒力基因表达[J]. 检验医学, 2017, 32(2): 71-75. |
[3] |
刘珍, 阙凤霞, 李嫄渊, 吴淑燕, 黄瑞. 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对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毒力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15, 30(10): 1033-1038. |
[4] |
沈秀芬;刘晓莉;杨旭;胡芸;吴昉. 98例菌血症患者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监测[J]. 检验医学, 2009, 24(04): 259-263. |
[5] |
杨菊红;胡丽华;李一荣;时杰. 血常规结果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06, 21(04): 386-388. |
[6] |
俞连琴;夏英勤. 123例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酶类特征分析[J]. 检验医学, 2003, 18(05): 299-300. |
[7] |
贾川. 鼠伤寒沙门菌致臀部脓肿及其药敏试验[J]. 检验医学, 2002, 17(02): 89-89. |
[8] |
孙建中. 红细胞对细菌L型的天然免疫粘附[J]. 检验医学, 2001, 16(z1): 41-42. |
[9] |
黄瑞;吴淑燕.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耐药质粒与伤寒沙门菌在巨噬细胞内生存的关系[J]. 检验医学, 2001, 16(04): 211-213. |
[10] |
姜惠;段英梅;张京文;李显波;邓书杰. 发酵乳糖的鼠伤寒沙门菌医院感染10例[J]. 检验医学, 2001, 16(03): 152-152. |
[11] |
赵宏; 马志俊. 伤寒沙门菌330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 1999, 14(2): 77-77. |
[12] |
陈土良; 张翊. 163株伤寒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J]. 检验医学, 1998, 13(2): 96-97. |
[13] |
马艳春; 曹连青. 从血液和骨髓标本中同时分离出伤寒沙门菌L型[J]. 检验医学, 1998, 13(2): 126-126. |
[14] |
郭玉伟; 肖桂芝; 张新. 院内感染致一起鼠伤寒沙门菌流行报告[J]. 检验医学, 1996, 11(4): 246-246. |
[15] |
张熙勇; 汤荣华. 肥达氏反应试验的加速法[J]. 检验医学, 1995, 10(3): 157-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