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杭建峰, 马丽颜, 林志坚, 李林海, 孙朝晖. 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检测在不同病程COPD患者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9, 34(8): 765-767. |
[2] |
饶丽华,赵诗云,尹小明. 川芎嗪抗血小板聚集的实验研究[J]. 检验医学, 2014, 29(9): 976-977. |
[3] |
刘旭;张磊;卢若筠.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血流变指标的变化[J]. 检验医学, 2010, 25(04): 332-333. |
[4] |
徐克;王小青.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探讨[J]. 检验医学, 2002, 17(01): 38-39. |
[5] |
乐忠庆;胡钧培;窦红菊;邹丽芳;叶为德;杨景文. 健康老年人部分止凝血指标的变化[J]. 检验医学, 2000, 15(03): 183-184. |
[6] |
田名扬; 朱其华; 朱斌; 龚倩. 蛇毒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J]. 检验医学, 1999, 14(6): 362-363. |
[7] |
茅福成. 血液流变学检测现状调查及对策的思考[J]. 检验医学, 1999, 14(5): 306-307. |
[8] |
金秀国; 方国安; 刘波; 庄晓玲; 方汉波. 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1999, 14(3): 163-163. |
[9] |
虞仲英; 张颖琪; 程寅琳. 三种诱聚剂在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pAgT检测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1998, 13(3): 173-174. |
[10] |
刘慧敏. 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各50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初探[J]. 检验医学, 1998, 13(2): 112-113. |
[11] |
刘鸿玲; 张少玫; 刘卫红; 杨菁; 王胜华; 陈新华. 红细胞解聚指数公式的推导及其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1998, 13(2): 115-116. |
[12] |
许兰. 土家族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调查[J]. 检验医学, 1998, 13(2): 123-123. |
[13] |
刘鸿玲; 杨菁; 葛美玉; 张明; 白丽. 粘度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J]. 检验医学, 1997, 12(4): 231-232. |
[14] |
李俐佳; 秦梅; 许辛伯; 张华丽; 杨永慕. 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J]. 检验医学, 1997, 12(4): 251-251. |
[15] |
杨琪.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三种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评价[J]. 检验医学, 1997, 12(3): 171-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