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沁青, 许静, 刘华, 刘鷖雯, 何怡青, 杜艳, 张国良, 高锋, 杨翠霞.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洗脱液透明质酸水平在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价值[J]. 检验医学, 2023, 38(4): 320-324. |
[2] |
闫安, 关煦慧子, 蔚田, 缪刚, 赵艳阳. 基于WES识别中国人群甲状腺乳头状癌新易感基因变异EPB41L4A rs1455421289[J]. 检验医学, 2023, 38(11): 1009-1014. |
[3] |
李涛, 李佳, 潘婧, 梁霄, 于丽娜. miR-338-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J]. 检验医学, 2022, 37(6): 583-589. |
[4] |
王彬阶, 胡丽, 崔天盆, 王月芹. 不同来源标本细胞病理学联合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 检验医学, 2016, 31(1): 13-16. |
[5] |
毛敏静, 叶廷军, 施新明, 彭奕冰, 王学锋.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疑似转移淋巴结细针穿刺液中甲状腺球蛋白检测的意义[J]. 检验医学, 2015, 30(3): 230-233. |
[6] |
严宏娟.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P-Cadherin、CK-19及MMP-9的变化[J]. 检验医学, 2013, 28(4): 322-323. |
[7] |
孟慧君. 半乳糖凝集素-3、细胞角蛋白19、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13, 28(11): 1048-1049. |
[8] |
高绪锋;张守永;张松涛;黄新明;陈生. 细针穿刺细胞学与抗酸染色检验在淋巴结核诊断中的比较[J]. 检验医学, 2010, 25(12): 944-946. |
[9] |
张迎春;张敏;胡亚涛;王洪芳. 穿刺液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的比较[J]. 检验医学, 2002, 17(06): 358-359. |
[10] |
徐全民; 匡建梅. 计算机在细胞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检验医学, 1999, 14(3): 168-168. |
[11] |
高爱平; 杨宏亮; 张岩. 颈囊虫病合并囊内申克氏真菌感染一例[J]. 检验医学, 1999, 14(3): 176-176. |
[12] |
袁勤; 施新明; 刘静华; 汪登斌. X线定位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J]. 检验医学, 1998, 13(3): 175-175. |
[13] |
施新明; 袁勤; 刘静华; 胡晓波. 胰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的临床应用及其与病理诊断的对比[J]. 检验医学, 1998, 13(3): 176-177. |
[14] |
童风琴; 李珍大; 邵海枫. 从一患者痰中分离出1株以色列放线菌[J]. 检验医学, 1998, 13(2): 75-75. |
[15] |
李洪文; 陈子芳; 张洪勤; 韩其锋.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抗酸杆菌检测结果观察[J]. 检验医学, 1997, 12(4): 248-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