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家骥.丙型肝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2.[2] 钟细涛,叶 进.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新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4(1):56-58.[3] 庄 辉.重视丙型肝炎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2):65-66.[4] 祁自柏,凌世淦,陶其敏,等.抗HCV国家参考品及高质量丙肝诊断试剂的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2,31(10):17-19.[5] 李 玲.武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梅毒及丙肝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49-251.[6] 何 波,农丽萍,赵绍基,等.2009年凭祥市吸毒人群艾滋病行为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51(6): 48-50.[7] 黄银娟,李一为,杜全丽,等. 西安市吸毒人员艾滋病和丙型肝炎感染及合并感染的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63-1264.[8] 徐哲懿,魏晓敏.上海市丙肝患者对丙型肝炎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9):675-678.[9] 李 刚.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与治疗策略[J].广东医学,2002,23(7): 674-675.[10]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2):131-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