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订阅
印刷版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相关下载
在线办公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二维码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上海市交大医学院检验系
上海市医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更多...
广告合作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6卷 第z1期 刊出日期:2001-12-31
上一期
下一期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致病性的研究
王豫萍;王和
2001, 16(z1): 14-16.
摘要
(
410
)
PDF
(149KB) (
4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致病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经腹部皮下注射感染豚鼠,观察动物局部皮肤反应、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情况、结核菌素试验、病理变化、病变组织涂片染色及分离培养.结果剂量为2×104个/ml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注射后15d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局部皮肤未见红肿.2×106个/ml在12d后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局部皮肤也未见红肿.病变组织病理切片是非特异性改变,切片抗酸染色未见抗酸菌但可见抗酸阴性的圆球体,分离培养未能够检出结核分枝杆菌L型或细菌型.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仍然具有致病性,但毒力显著减弱,大剂量时能够引起动物局部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的炎性病变.
微生物学检验经验交流
加做红细胞裂解培养能提高细菌L型检出率
唐素兰;冯锡才;林特夫
2001, 16(z1): 16-16.
摘要
(
262
)
PDF
(59KB) (
3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细菌L型感染64例分析
岳秀芝;邱真;张秀梅
2001, 16(z1): 16-16.
摘要
(
198
)
PDF
(59KB) (
3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人胆汁中的存活和L型变异的实验研究
王满琴;张文元;何浙生
2001, 16(z1): 17-18.
摘要
(
298
)
PDF
(105KB) (
4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索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人源株能否在人胆汁中长期存活及发生L型变异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菌液稀释法,将受试菌株接种在已灭菌的人胆汁中,置35℃温箱中体外培养,经2、7、3、240 d及4年后,取此温箱中染菌人胆汁,在不同鉴别培养基上分别进行细菌总数及L型菌落形成单位的计数与鉴定.结果发现该菌能在灭菌人胆汁中35℃条件下繁殖并长期存活达4年以上,且发现活菌中已有35 6%至37 5%发生L型变异.结论提示该菌有可能构成人胆囊慢性带菌,需引起临床和流行病学上的重视和防范.
个案报道
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L型感染的药敏试验分析
马颖;桓新;马瑞;朱敏
2001, 16(z1): 18-18.
摘要
(
260
)
PDF
(61KB) (
4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稳定L型结核分枝杆菌
王豫萍;王和
2001, 16(z1): 19-20.
摘要
(
328
)
PDF
(105KB) (
3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基因重复保守序列为引物的PCR诊断试剂检测非高渗培养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经PCR扩增后电泳可见2条DNA带,其中1条主带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另1条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次带.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仍保留了与细菌型染色体PCR引物反应的特异性序列和出现1条相对小分子质量的带,但仍然可用结核分枝杆菌PCR对其进行特异性检测与鉴定.
冠周炎40例细菌L型临床分析
路明;袁还东;桓新;袁海生
2001, 16(z1): 20-20.
摘要
(
252
)
PDF
(62KB) (
4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
俞云松;陈亚岗;宋秀兰;周伟琳;马亦林
2001, 16(z1): 21-25.
摘要
(
307
)
PDF
(219KB) (
4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确定浙江省嘉兴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E3株所产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序列及亚型.方法肺炎克雷伯菌E3株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重组细菌表型鉴定.结果E3株同时产SHV和TEM型2种β-内酰胺酶,其中SHV基因片段含812个核苷酸,编码产物有266个氨基酸,应为SHV-11型β-内酰胺酶;TEM基因片段含973个核苷酸,编码产物有288个氨基酸,应为TEM-1型β-内酰胺酶.含TEM-1和SHV-11编码基因的重组细菌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阴性.结论E3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产生SHV-11和TEM-1 2种ESBLs,其可影响ESBLs的表型检测结果.
个案报道
精液细菌L型感染致男性不育一例
桓新;马颖;马瑞
2001, 16(z1): 25-25.
摘要
(
301
)
PDF
(44KB) (
3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C57BL/6N小鼠致病与致癌的实验研究
戴云海;林特夫;姚敏;何杰;张世馥
2001, 16(z1): 26-27.
摘要
(
342
)
PDF
(116KB) (
4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结核菌L型的致病性与诱发小鼠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1株结核菌L型分别经腹股沟皮下注射和经尾静脉注射感染C57BL/6N小鼠,观察90 d后,用HE、IK抗酸及免疫酶染色(ABC法)分别检查感染小鼠主要脏器组织学改变、结核菌L型及其抗原的分布情况.结果结核菌L型2种途径感染分别有8/12和7/11只小鼠出现病变,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间质性炎症,末见典型结核病变,病变组织内IK抗酸染色均检出抗酸菌L型,并经免疫酶染色证实.其中各有2例分别于肝、肺、肾和睾丸内见有典型抗酸杆菌,而结核杆菌感染小鼠组织内未见结核杆菌原菌型,抗酸染色检出结核菌L型.此外,L型感染小鼠中有1例肝脏梭形细胞瘤样增生,3例卵巢有卵泡膜瘤样增生,免疫酶染色示瘤样增生组织的间质及细胞内有结核菌抗原存在.结论结核菌L型仍有一定致病力,主要引起感染动物各脏器组织间质性炎症,结核菌细菌型与L型可在体内相互转变,并在结核病的病程发展与转归中起一定作用;结核菌L型可能有诱发肿瘤的作用,但其确切关系及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分枝杆菌及其L型液体鉴定培养基的研制与应用
戴云海;李明君;林特夫
2001, 16(z1): 28-29.
摘要
(
319
)
PDF
(103KB) (
4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制用于鉴定培养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包括细菌型和L型)的液体鉴定培养基.方法在92-3TBL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对硝基苯甲酸(PNB)和α-羧酸肼噻吩(T2H),接种分枝杆菌及其L型标准株进行试验,根据生长情况选择适宜浓度PNB和T2H制成液体鉴定培养基,并对48份分离自结核患者标本的分枝杆菌和L型进行了鉴定培养.结果加入0.25 mg/mlPNB的液体培养基可抑制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及其L型的生长,加入2 5μg/ml T2H的液体培养基可抑制牛型结核杆菌及其L型的生长,而非结核分枝杆菌均不被抑制.即由92-3TBL培养基、0.25 mg/ml PNB培养基和2 5μg/ml T2H培养基各1管组成液体鉴定培养基.48份结核患者标本经鉴定培养,人型、牛型及非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分别占83.33%、4 17%和12.50%.结论该液体鉴定培养基既保持了液体培养检出率高、所需时间少的优势,又可使分离与鉴定一次完成,更为简便和节省时间,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治.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菌L型感染在实验动物体内、外细胞增生和癌变中的作用
汪万英;何杰;姚敏
2001, 16(z1): 29-30.
摘要
(
285
)
PDF
(110KB) (
4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细菌L型感染对C57小鼠体细胞和体外培养的猴肾细胞致瘤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后,C57小鼠肝细胞及发生的小鼠肿瘤细胞中L型阳性率,以及用稳定的0.45μm滤过的金葡菌L型原生小体感染猴肾细胞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L型感染情况.结果小鼠肝组织及肿瘤组织中金葡菌L型PNA阳性率分别为30%(3/10例),70%(7/10例).体外培养显示感染L型原生小体后的细胞部分出现空泡样变样(类似病毒感染后的形态学变化),局部区域细胞密集(轻度增生).结论细菌L型感染后的体细胞内可出现L型DNA,更在肿瘤细胞内出现频率较高,推测其诱发体细胞增生和癌变中起重要作用,很可能和病毒的致病机理相似.
细菌L型感染小鼠体细胞增生和癌变组织中PCNA表达的研究
何杰;汪万英;姚敏
2001, 16(z1): 30-31.
摘要
(
285
)
PDF
(115KB) (
3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判断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探讨细菌L型感染对C57小鼠体细胞增生及癌变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小鼠正常肝组织、增生及异型增生组织(癌前演变)及肿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检测上述组织中L型抗原的表达及L型菌感染情况.结果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PCNA指数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 01.他们的L型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0%(7/10例),61.5%(8/13例),0%(0/10例);L型菌检出率分辊为70%(7/10例),53.8(7/13例),0%(0/10例).结论L型感染与小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L型可致体细胞增生或异常增生.
分枝杆菌L型的诱导及形态学观察
戴云海;林特夫;李明君
2001, 16(z1): 31-33.
摘要
(
281
)
PDF
(176KB) (
5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异烟肼(INH)诱导分枝杆菌形成L型,并观察其形态、细胞结构及染色性的变化.方法在92-3 TBL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INH,分别接种H37Ra、牛型结核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抗酸染色观察细菌形态及染色性的变化.结果诱导H37Ra与牛型结核杆菌,INH浓度以1.25μg/ml为最佳,生成的L型呈缠绕成团的长丝体,涂片不易散开,抗酸染色阴性,偶见菌体内有抗酸阳性球状体,细胞壁染色示菌体浓染缺壁.诱导堪萨斯分枝杆菌以10μg/ml浓度INH为最佳,杆菌型与L型丝状体一直并存,细胞壁染色示丝状体浓染缺壁.扫描电镜示L型株呈缠绕成团的长丝状,丝状体可见分枝,偶见有成堆的圆球体.透射电镜示L型株长丝体和圆球体细胞壁缺失,菌体内电子密度较低.微区图谱分析显示H37Ra诱导生成的L型稳定株细胞膜厚度的平均值(44 995nm)明显大于原菌型细胞膜与细胞壁厚度之和的平均值(27 969nm),P<0.001.结论INH临床应用中耐药菌株的出现,可能与其有关;液体培养基中诱导的分枝杆菌生成L型以丝状体为多见.
食管癌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和PCNA、CerbB-2、P53表达关系的研究
于东红;贾继辉;王萍;姚敏
2001, 16(z1): 33-35.
摘要
(
279
)
PDF
(170KB) (
4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erbB-2、P53表达在食管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2例食管癌和30例对照组做Hp-L型、PCNA和CerbB-2、P3基因蛋白,对Hp-L型阳性和阴性组织的PCNV、CerbB-2和P53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癌组的革兰染色L型检出率(67.9%)与对照组(26.7%)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免疫组化Hp-L型抗原阳性表达率(65.2%)差异无显著性(P>0.05),Hp-L型检出阳性率为61.6%(69/112).癌组的PCNA、CerbB-2、P53表达阳性率也高于其Hp-L型阴性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5).表明Hp-L型感染与食管癌相关,与食管癌的PCNA、CerbB-2、P53表达也相关.结论Hp-L型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加速和引起基因突变而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致间质性肺炎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毛庆波;王士敏
2001, 16(z1): 35-36.
摘要
(
300
)
PDF
(117KB) (
4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各实验动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后肺脏和其它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方法高渗培育金葡菌L型,经静脉和腹腔人工感染小白鼠、大白鼠等动物,光镜观察其相应脏器变化.结果发现主要脏器实质细胞发生变性、慢性炎细胞浸润和间质细胞增生性改变.结论细菌L型具有侵入和破坏组织脏器实质细胞的能力,引起相应脏器发生间质性炎症改变.
细菌壁缺陷对沙门菌代谢特性影响
马莉;江滟;易旭;王和
2001, 16(z1): 36-39.
摘要
(
327
)
PDF
(229KB) (
3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细胞壁缺陷沙门菌的代谢特性、某些酶活性及化学构成的特点,探讨细胞壁缺陷对沙门菌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定量检测与分析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及其经L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突变株(CWDM)和伤寒沙门菌CWDM返祖菌的细胞裂解物中无机离子磷(PO43-)、镁(Mg2+)、钙(Ca2+)、及总蛋白、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含量及某些代谢酶的活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检测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细菌型、CWDMs及伤寒沙门菌CWDM返祖菌的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同功酶.结果沙门菌CWDMs的PO43-、Mg2+、Ca2+含量明显低于其亲代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返祖菌( P<0.01).两菌的CWDMs均可检测出Tch和TG,而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沙门菌返祖菌则不能检出Tch和TG.代谢酶活性检测显示两菌的CWDMs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明显低于其亲代细菌型或返祖菌(P<0.01).PAGE检测显示两菌的CWDMs及其亲代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返祖菌均具有乳酸脱氧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功酶活性,细菌型及返祖菌有4种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CWDMs仅显示2种快泳动的LDH同功酶,但缺乏慢泳动的2种LDH同功酶.两菌的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返祖菌经PAGE电泳可见一条漫泳动MDH同功酶带,CWDMs电泳后可见快慢泳动2条MDH同功酶带.分光光度法检测证实,细菌型与粗糙型的MDH活性相似;CWDMs的活性则明显较低.结论细胞壁缺陷可导致沙门菌的多种代谢酶活性及某些离子含量明显降低,具有与其亲代细菌型不相同的乳酸脱氧酶同功酶和苹果酸脱氨酶同功酶谱以发显著的Tch和TG代谢活性.由于沙门菌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在获得外源遗传物质时能够有规律地返祖并恢复与其亲代细菌型相同的各种代谢特性,提示细胞壁缺陷所导致沙门菌的代谢改变极可能与相关基因的的表达被抑制或开放有关.在沙门菌的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有胆固醇代谢等基因,也可能是由于细胞壁缺陷导致了沙门菌的基因发生重排.
6种中草药对酵母型真菌L型抗菌作用的实验观察
李绣辉;钟有添
2001, 16(z1): 40-41.
摘要
(
286
)
PDF
(110KB) (
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黄莲、黄芩、知母、七叶一枝花、五蓓子及大黄对酵母型真菌L型的抗菌作用.方法在分别涂布接种白色念珠菌L型、新型隐球菌L型的琼脂平板上打直径5 mm的孔,各孔分别加乙醇提取的中草药液100μ1,于37℃培养,24~72 h后观察抑菌圈,根据抑菌圈判定药物对L型菌的抗菌作用.结果接种白色念珠菌L型的平板加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五蓓子、黄芩的孔周围分别形成直径为14~17 rmm抑菌圈,加大黄的孔周围无抑菌圈.接种新型隐球菌L型的平板加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五蓓子的孔周围分别形成直径为20~30 nm抑菌圈,加黄芩、大黄的孔周围无抑菌圈.结论黄莲、知母、七叶一枝花、五蓓子对白色念珠菌L型和新型隐球菌L型菌有抑菌作用,黄芩只对白色念珠菌L型有抑菌作用,大黄对白色念珠菌L型、新型隐球菌L型无抑菌作用.
红细胞对细菌L型的天然免疫粘附
孙建中
2001, 16(z1): 41-42.
摘要
(
317
)
PDF
(110KB) (
4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红细胞具有天然免疫功能,探讨红细胞对细菌L型能否免疫粘附.方法红细胞花环法(不加补体),将伤寒沙门菌及L型加入不加补体的红细胞悬液中,37℃水溶30 min.用献血员和肿瘤患者的红细胞对照进行.结果红细胞能自然粘附细菌及其L型,肿瘤患者的红细胞对细菌及其L型菌的免疫反应较为低下.结论细菌及其L型菌在感染机体时,机体红细胞具有识别、粘附,并可携带至网状系统加以消除的功能.
肺癌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出与鉴定
戴云海;林特夫;李明君;姚敏
2001, 16(z1): 42-44.
摘要
(
315
)
PDF
(154KB) (
5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肺癌组织中结核菌L型的存在情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用IK抗酸染色、免疫组化染色(ABC法)、液体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查肺癌组织的病理切片标本和新鲜活检、手术标本.结果肺癌组织切片标本中,抗酸染色结核菌L型检出率为48 0%(24/50),ABC染色结核菌抗原阳性率为58.0%(29/50),活检肺癌组织中,抗酸染色和ABC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9.4%(10/34)和35.3%(12/34).手术肺癌组织中,抗酸染色和ABC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3.3%(4/12)和41 6%(5/12),并有5例培养出结核菌L型,6例PCR检测阳性.肺癌组织中所检出的结核菌均为L型,未见典型结核杆菌.结论结核菌L型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但其确切关系及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血液标本细菌L型培养结果分析
陈多炎
2001, 16(z1): 44-44.
摘要
(
317
)
PDF
(46KB) (
4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为提高常规血培养的细菌检出率,将血液L型培养与常规培养同步进行,以提高细菌检出率.方法用血液L型培养与常规培养同时进行培养.结果371份血液标本用2种增菌液同步培养结果显示可明显提高细菌检出率,在53株细菌L型中葡萄球菌为39株,占73 6%.66株细菌型中葡萄球菌为54株,占68.2%.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引起败血症的细菌L型和细菌型均以葡萄球菌为主.
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血中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初步研究
朱明利;王月华;张元和
2001, 16(z1): 45-45.
摘要
(
306
)
PDF
(60KB) (
4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诊断外周血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取肺癌病人和牛型分枝杆菌L型感染小鼠的血液注入1640培养基内,常规进行淋巴细胞培养,7 d后制备滴片并进行抗酸和免疫组化染色,其结果与溶血离心培养法和滴片法比较.结果7例肺癌病人外周血细胞培养法有2例查见分枝杆菌或其L型,感染小鼠心脏血检测均阳性.结论在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染色体检查的同时,淋巴细胞培养法可用于检测血中分枝杆菌及其L型,可缩短培养时间,方法简便.
单纯性牙周炎116例病原学探讨
袁还东;路明;项岚
2001, 16(z1): 46-46.
摘要
(
285
)
PDF
(59KB) (
4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霉素诱导细菌L型状态的初步实验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戴观书;徐志学;刘晓明
2001, 16(z1): 47-48.
摘要
(
294
)
PDF
(105KB) (
4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型及细菌L型混合感染及药敏试验分析
袁还东;桓新;马颖;马瑞
2001, 16(z1): 48-49.
摘要
(
284
)
PDF
(111KB) (
4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0例血性前列腺液L型细菌溶血培养法结果分析
阿斯亚;苏娜;梁文英;路则莲;潘秀琴;伊惠霞;热衣汉
2001, 16(z1): 49-50.
摘要
(
264
)
PDF
(118KB) (
4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67例血培养结果分析
穆新林;闵宏林;唐素兰;刘勇;张元和
2001, 16(z1): 50-51.
摘要
(
276
)
PDF
(107KB) (
5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数菌类群相直接药敏试验实践初探
袁鸿慈
2001, 16(z1): 51-54.
摘要
(
238
)
PDF
(210KB) (
4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痰涂片检查质量控制体会
毛海斌
2001, 16(z1): 54-54.
摘要
(
252
)
PDF
(56KB) (
5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细胞壁缺陷与细菌的演变
王和
2001, 16(z1): 55-57.
摘要
(
240
)
PDF
(198KB) (
4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L型与肿瘤和不孕症的关系
汪万英;何杰
2001, 16(z1): 58-59.
摘要
(
244
)
PDF
(129KB) (
5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
L型细菌的耐药性与医院感染
李力;刘海水
2001, 16(z1): 60-61.
摘要
(
252
)
PDF
(121KB) (
8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L型研究在临床上的价值和防治
吴昂;韩淑萍
2001, 16(z1): 61-61.
摘要
(
249
)
PDF
(56KB) (
4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学检验经验交流
细菌L型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价值
吴昀;韩其香
2001, 16(z1): 62-63.
摘要
(
229
)
PDF
(109KB) (
4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L型耐药性10年临床观察及新对策研究
杨光裕;吴焕卿;任桂花;杨平
2001, 16(z1): 62-62.
摘要
(
200
)
PDF
(58KB) (
4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9~2000年温岭市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性监测
刘玲珑;毛文祥
2001, 16(z1): 63-64.
摘要
(
254
)
PDF
(106KB) (
4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案报道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实验室检测及结果分析
毛文祥;沈心钿
2001, 16(z1): 64-65.
摘要
(
277
)
PDF
(105KB) (
3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学检验经验交流
红细胞膜免疫分子在细菌L型败血症中的表达
张伊莉;王恩举;潘立民;李莹;卞建军
2001, 16(z1): 64-64.
摘要
(
265
)
PDF
(55KB) (
5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案报道
细菌L型败血症误诊为"变应性亚败血症"一例
桓新;马颖;马瑞
2001, 16(z1): 65-65.
摘要
(
235
)
PDF
(58KB) (
4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学检验摘要
结核菌L型耐药性测定初探
蒋绍双;卢润生;李定越;郑德福;刘杨椅;邓大志
2001, 16(z1): 66-67.
摘要
(
245
)
PDF
(126KB) (
4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猴肾细胞致病变作用的研究
夏佩莹;刘勇;汪万英
2001, 16(z1): 66-66.
摘要
(
187
)
PDF
(63KB) (
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痢疾杆菌L型致病性研究
李凤云;孙阳;唐素兰;王朝夫;汪万英
2001, 16(z1): 66-66.
摘要
(
187
)
PDF
(63KB) (
3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位杂交检测子宫内膜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DNA
夏佩莹;汪万英;赵发英;郭才;何杰
2001, 16(z1): 66-66.
摘要
(
211
)
PDF
(63KB) (
3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的治疗研究
张卫东;张燕;贾平;陶荣亚
2001, 16(z1): 67-67.
摘要
(
262
)
PDF
(69KB) (
3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门菌CWDMs细胞结构的研究
江滟;王和
2001, 16(z1): 67-67.
摘要
(
209
)
PDF
(72KB) (
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枝杆菌L型血行感染与肺癌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
朱明利;张元和
2001, 16(z1): 67-67.
摘要
(
189
)
PDF
(72KB) (
3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结核菌L型培基的对比分析
卢润生;蒋绍双;李定越
2001, 16(z1): 67-67.
摘要
(
210
)
PDF
(72KB) (
3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标本中钩端螺旋体及其L型的检测与鉴定
宋秀宇;唐素兰;林特夫;黄谷良;汤郡;娄峥
2001, 16(z1): 68-69.
摘要
(
277
)
PDF
(119KB) (
4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畸形胎儿石蜡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的检测
刘勇;夏佩莹;刘德纯;刘运贤
2001, 16(z1): 68-68.
摘要
(
187
)
PDF
(63KB) (
2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渗透压培养基对细菌L型的诱导研究
边藏丽;郑健;沈定树;黄凤翥
2001, 16(z1): 68-68.
摘要
(
197
)
PDF
(63KB) (
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壁缺陷对淋病奈瑟菌cppB基因的影响
魏荣旋;王和
2001, 16(z1): 68-68.
摘要
(
204
)
PDF
(63KB) (
3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壁缺陷对伤寒沙门菌MDH活性影响的观察
江滟;王和
2001, 16(z1): 68-68.
摘要
(
180
)
PDF
(63KB) (
3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气荚膜梭菌L型的非高渗需氧培养研究
陈峥宏;王和
2001, 16(z1): 68-68.
摘要
(
173
)
PDF
(63KB) (
2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感染对小鼠垂直传播及DNA原位杂交的研究
夏佩莹;刘勇;汪万英;姚敏
2001, 16(z1): 69-69.
摘要
(
261
)
PDF
(64KB) (
4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囊细菌L型
王和;陈峥宏;余秀专
2001, 16(z1): 69-69.
摘要
(
195
)
PDF
(64KB) (
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学测定在细菌L型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宋秀宇;闵宏林;韩俊;刘丛森;王利娟;唐素兰
2001, 16(z1): 69-69.
摘要
(
200
)
PDF
(64KB) (
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嗜肺巴杆菌L型的诱导及其流行病学意义初探
张丽芳;李红;刘星
2001, 16(z1): 69-69.
摘要
(
193
)
PDF
(64KB) (
3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幽门螺杆菌L型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叶荷平;林特夫;黄谷良
2001, 16(z1): 69-70.
摘要
(
208
)
PDF
(122KB) (
3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淋球菌稳定L型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康沛萍;陈峥宏;王和
2001, 16(z1): 70-71.
摘要
(
279
)
PDF
(126KB) (
4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胃炎患者的Hp菌株L型研究
陈峥宏;王和;武静;严凤仪
2001, 16(z1): 70-70.
摘要
(
188
)
PDF
(66KB) (
2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淋球菌L型的诱导与基因鉴定
康沛萍;王和;陈峥宏
2001, 16(z1): 70-70.
摘要
(
218
)
PDF
(66KB) (
4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囊细菌L型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王和;余秀专;陈峥宏;叶长芸
2001, 16(z1): 70-70.
摘要
(
219
)
PDF
(66KB) (
3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幽门螺杆菌L型实验动物感染的研究
叶荷平;于东红;赵连军;林特夫
2001, 16(z1): 70-70.
摘要
(
195
)
PDF
(66KB) (
3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用抗生素对细菌L型诱导抑制的观察
余晓玲;陈峥宏;王和
2001, 16(z1): 70-70.
摘要
(
171
)
PDF
(66KB) (
3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模拟越冬中的超微形态观察
刘端;孟凡亮;王淑京;张树波
2001, 16(z1): 71-72.
摘要
(
258
)
PDF
(127KB) (
3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典型细菌L型败血症246例临床分析
张伊莉;潘立民
2001, 16(z1): 71-71.
摘要
(
190
)
PDF
(68KB) (
3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培养基培养物中细菌L型的检测
周沛萍;陈峥宏;王和
2001, 16(z1): 71-71.
摘要
(
193
)
PDF
(68KB) (
3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易旭;王和
2001, 16(z1): 71-71.
摘要
(
195
)
PDF
(68KB) (
3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门菌CWDMS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观察
江滟;王和;易旭
2001, 16(z1): 71-71.
摘要
(
209
)
PDF
(68KB) (
3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在细菌L型败血症中意义
张伊莉;王恩举;潘立民;李莹;卞建军
2001, 16(z1): 72-73.
摘要
(
238
)
PDF
(127KB) (
4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L型败血症32例临床分析
郭筱枝;李梅
2001, 16(z1): 72-72.
摘要
(
187
)
PDF
(67KB) (
3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L型败血症红细胞粘附功能测定
潘立民;张伊莉;李莹;张元和;闵宏林;朱明利
2001, 16(z1): 72-72.
摘要
(
229
)
PDF
(67KB) (
2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模拟越冬株的致病性研究
刘端;孟凡亮;王淑京;张树坡;李峰
2001, 16(z1): 72-72.
摘要
(
197
)
PDF
(67KB) (
3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L型败血症312例15年随访
潘立民;张伊莉;谢康
2001, 16(z1): 72-72.
摘要
(
207
)
PDF
(67KB) (
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8株革阴性细菌及102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盛清;王满琴;何浙生
2001, 16(z1): 73-74.
摘要
(
256
)
PDF
(121KB) (
3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型细菌检测工作的回顾与体会
朱秀亚;娄国强
2001, 16(z1): 73-73.
摘要
(
212
)
PDF
(69KB) (
3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型和细菌型溶血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观察
朱培芳;吕火祥;张志芳;王伯昌
2001, 16(z1): 73-73.
摘要
(
228
)
PDF
(69KB) (
3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易旭;王和
2001, 16(z1): 73-73.
摘要
(
164
)
PDF
(127KB) (
3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动态变化
娄国强;朱秀亚
2001, 16(z1): 74-74.
摘要
(
241
)
PDF
(61KB) (
3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