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孕妇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10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产检以及待产的孕妇, 其中单胎早、中及晚孕期分别为86、88及87例, 双胎早、中及晚孕期分别为11、29及17例, 排除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肿瘤、糖尿病的患者。各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收集所有对象的血清标本, -20 ℃冻存, 然后统一在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血清Cr及Cys C检测。Cr及Cys C均采用北京利德曼公司试剂。Cr采用酶法检测, Cys C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 各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单胎早、中、晚孕组和双胎早、中、晚孕组血清Cys C及Cr水平见表1。随着妊娠的进行, 无论单胎还是双胎, Cys C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晚孕组血清Cys C明显高于早孕组。将Cys C结果除以Cr结果, 得到Cys C/Cr比值。无论是在早孕组还是在中、晚孕组, 双胎孕妇的血清Cys C及Cys C/Cr
![]() | 表1 各组间血清Cys C及Cr水平 |
比值与相同孕期的单胎孕妇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血清Cr在中孕组及晚孕组单、双胎孕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双胎孕妇血清Cr明显低于单胎孕妇(P<0.05) 。
本研究比较了单胎及双胎孕妇在早孕、中孕以及晚孕期的Cys C和Cr水平。在单胎及双胎孕妇中, Cys C在早、中及晚孕期进行性增高的变化与文献报道[ 4, 5, 6]相符, 而这种Cys C浓度的增高有时被解释为妊娠导致孕妇肾功能受损所致[ 4],有时被解释为可能是妊娠晚期基础代谢率较妊娠早、中期增高, Cys C生成增多所致[ 5]。目前对于妊娠期血清Cys C变化的原因还不是特别清楚, 而这将影响将Cys C应用于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以及先兆子痫等疾病的肾功能评价。本研究比较了单、双胎孕妇的Cys C及Cr浓度, 虽然双胎孕妇各孕期Cys C均明显高于单胎孕妇(P<0.05),但Cr却无明显差异甚至低于单胎组。提示妊娠对Cys C的影响机制与对Cr的影响机制可能不同。孕晚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肾功能受损, 从而导致血清Cys C升高, 但更可能通过促进Cys C的生成而使血清Cys C 浓度进一步增高。由此可见, Cys C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孕妇的肾功能状况。
Cys C的生成可能并非之前认为的那样恒定生成, 而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有报道肿瘤[ 10]、甲状腺激素[ 11]以及皮质类固醇[ 12]可导致机体Cys C生成增多。妊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以及皮质类固醇, 这些激素有可能通过某些途径对人体有核细胞的Cys C生成速率产生影响, 导致生成增多, 但还需要更直接的证据证实。Cys C几乎在所有的器官组织中生成, 如肝、肾、胎盘以及子宫等[ 13],而妊娠时胎盘以及子宫逐渐变大, 双胎时胎盘子宫更远大于单胎, 组织器官变大导致的Cys C生成增多或许是孕妇血清Cys C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因此, 应该建立正常妊娠不同孕期的血清Cys C的参考区间。针对影响血清Cys C浓度的病理妊娠应该加强临床研究, 建立不同病理妊娠的Cys C的诊断临界值, 使其能更好的监测妊娠期肾功能的变化。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