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株来源 所有试验菌株分离自于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ICU患者送检的痰、血液及各种无菌体液、尿、分泌物、脓液、各种导管末端等标本 (剔除同一患者1周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
2.方法 标本接种和细菌分离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3版) 进行。菌株鉴定及体外药敏实验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MicroScan WorkAway 40 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及其配套的鉴定和药敏板。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3.统计学方法 应用WHONET 5.4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1.病原菌的检出和分布 共分离病原菌309株, 其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 (109株) 、铜绿假单胞菌 (86株) 和肺炎克雷伯菌 (85株) 。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为痰标本, 在其他标本中均有检出, 见表1:
![]() | 表1 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标本分布 (株) |
2.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除了2011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66.7%以外, 对其他几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7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 均超过50%,对丁胺卡那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于15%。见表2:
![]() | 表2 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ICU是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的病区。ICU患者自身常患有严重基础疾病或重大创伤等, 接受多种侵入性诊疗和大量激素及抗菌药物等治疗, 其全身和局部抵抗力明显下降。因此, ICU医院感染的高发成为必然[ 1]。丹阳市人民医院ICU医院感染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居第1、2位, 与文献报道[ 1, 2]略有出入。来自ICU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标本主要为患者的痰液, 与文献报道[ 3, 4]一致, 这可能和ICU患者应用有创呼吸机的概率较高有关[ 5];但也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呼吸道、泌尿道、循环系统、腹腔及大面积创伤和手术创面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定植的高发部位, 防治医院感染需密切关注上述部位。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十分复杂, 耐药性强。表2结果表明, 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 耐药情况非常严重。3年来, 只有2011年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为66.7%,其他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70%,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甚至达到90%,远远高于文献报道[ 2, 3, 4, 6],与文献报道[ 7]接近。如此严重的多重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治疗非常棘手的问题, 近乎“无药可医”。因此应更加重视其预防对策, 加强硬件建设, 加强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技能, 及时评估干预, 合理用药, 以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传播和暴发流行。
与鲍曼不动杆菌相反,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低得多, 与文献报道[ 2, 7]接近。仅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达100%,对丁胺卡那、亚胺培南耐药率仅为8.1%、12.8%,低于文献报道[ 2, 8]。表2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左氧沙星、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保持较好的敏感度, 可根据体外药敏结果合理选用。但因其在治疗过程中易诱导产生获得性耐药,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反复测试其药物敏感性, 据体外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抵抗力强、致病机制复杂的特点, 可导致多种感染。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容易形成生物膜, 并受其保护, 逃逸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敏感抗菌药物的杀伤, 并在体内播散, 形成慢性、难治性感染。这或许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 检出率却一直居高的原因之一。因此, 在根据体外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同时, 还应重视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应用某些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和某些中药制剂, 重视和改良内镜管腔的清洗, 都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9, 10]。
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主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 前景堪忧。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长期坚持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