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C反应蛋白检测系统的可比性及偏倚评估
王奇军, 陈佩, 汪一萍
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浙江 宁波 315040

作者简介:王奇军,男,1980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检验工作。

摘要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对细菌感染、炎症、组织损伤、坏死、病情评估与疗效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1]。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对CRP进行简便化、微量化、快速化检测。然而,由于检测仪器和原理不同,不同方法的结果可能有所差异[2]。如何保证其结果的可比性是实现检验结果互认的前提,也是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本实验室有3种CRP检测系统,为评价不同系统间CRP结果的可比性,我们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要求,对3种CRP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方法内、方法间均未发现离群点。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比对; 偏差;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14)07-0781-03
Abstract
Keyword:
一、材料和方法
1.检测系统组成

(1)目标检测系统[比较方法(X)]:Beckman-Coulter IMMAGE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原装配套试剂、校准品;(2)检测系统1[实验方法1(Y1)]:Beckman-Coulter AU5421全自动生化仪(免疫透射比浊法),亚太生物诊断试剂、校准品;(3)检测系统2[实验方法2(Y2)]:韩国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免疫荧光双抗夹心法)及配套试剂。

2.质控品

BIO-RAD公司Immunology Control 两水平质控(批号为40252、40253)。

3.标本来源

按CLSI EP9-A2 文件[ 3]要求,每日选取8份不同浓度无溶血、无黄疸、无脂浊的血清标本,共40份,其中异常范围样本超过50%。

4.方法

(1)比对前准备:对各检测系统进行常规维护、保养、校准;(2)样本测定: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常规进行两水平质控检测,每天收集8份患者新鲜血清,分别在3个检测系统进行2次重复测定,测定时先对样本排序,每组样本第1次按顺序1→8测定,第2次按顺序8→1测定,2 h内完成。连续测定5 d,共计40份标本;(3)数据处理:将检测系统1、2的40份数据和检测系统1、3的40份数据分别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的结果( Xij, Yij)输入X、Y列,计算机自动计算并绘制相应图表;(4)方法內、方法间离群点检验:按CLSI EP9-A2文件[ 3]要求检查;(5)作图:以实验方法为Y轴,以比较方法为X轴,以 作散点图,检查两种方法在整个检测范围内的线性关系;以 - 作偏差图,水平中线为0值,检查两种方法重复测定均值间的差异,反映两种方法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6)比较方法(X)取值范围的检验:如 r≥0.975,则认为比较方法(X)取值范围合适,直线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可靠;(7)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Y=bX+a;(8)临床可接受性能判断:将CRP的医学决定水平(Xc)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实验方法与比较方法之间的系统误差(SE)[预期偏差(Bc)], SE=( b-1) Xc+a; SE(%)= SE/Xc×100%,以Xc处的系统误差来判断检测系统间误差是否可接受。

二、结果
1. BIO-RAD质控结果

3个检测系统两个水平质控结果均符合要求,批间 CV均<5.0%,说明3个检测系统均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2.离群值检查

方法内、方法间均未发现离群点。

3.散点图

目标检测系统与检测系统1、2的CRP双份测定均值的散点图见图1、2,3种检测系统间CRP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双份测定均值差散点图见图3、4检测系统1的CRP测定值多数低于目标检测系统,而检测系统2的CRP测定值多数高于目标检测系统,两种方法间结果存在差异。

图1 检测系统1与目标检测系统测定均值的散点图

图2 检测系统2与目标检测系统测定均值的散点图

图3 检测系统1与目标检测系统测定均值偏差的散点图

图4 检测系统2与目标检测系统测定均值偏差的散点图

4.直线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分别为 Y1 =0 .943 2 X-0 .294 3, r=0.999 2; Y2 =1 .089 9 X+0.146 5, r=0.998 7。各检测系统间的 r均>0.975,说明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可靠。

5.临床可接受性能的判断

分别计算CRP在不同Xc处的Bc,并与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10%)进行比较。除检测系统2(Y2)在Xc为10 mg/L时Bc高于允许误差外,其余范围测定结果的Bc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见表1:

表1 各检测系统CRP结果的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
三、讨论

检测系统是指完成一个检验项目的测定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消耗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程序、维护保养程序等的组合[ 4]。当同一个实验室同一个检测项目存在两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务必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确保其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

本室有3种不同的CRP检测系统,为评价不同系统间的可比性,我们按CLSI EP9-A2文件对其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因目标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因此将检测系统1和检测系统2测定结果与其比较。结果显示,检测系统1(Y1)、检测系统2(Y2)与目标检测系统(X)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r值分别为0.999 2、0.998 7,均>0.975;回归方程 Y1 =0 .943 2 X-0 .294 3、 Y2 =1 .089 9 X+0.146 5。计算不同Xc处的Bc,检测系统1的Bc均为负值,表示检测系统1的检测结果低于目标检测系统,存在负偏差;检测系统2的Bc均为正值,表示检测系统2的结果高于目标检测系统,存在正偏差。因此,本实验室对CRP项目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了检测仪器,并建立了各自的参考区间。检测系统2在医学决定水平为10 mg/L时的SE(%)为10.45%,略超过临床可接受水平,可能与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为半自动仪器,需手动加样,使低值结果变异较大有关。因此,应加强手工操作的标准化培训;除此之外,其他检测系统的误差均可接受,提示3种不同的检测系统具有可比性。

检测系统性能评估是医学实验室认可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检验质量、规范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自建开放系统、POCT仪器,实验室必须定期进行评估,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度,提升实验室检测质量。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宋 娜, 张家云, 余小红, . 两种检测方法测定C反应蛋白的比较[J]. 检验医学, 2012, 27(4): 257-260. [本文引用:1]
[2] 戴 悦, 昊文清. 两种检测系统测定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偏差评估[J]. 检验医学, 2013, 28(5): 408-411. [本文引用:1]
[3]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 ards.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S]. EP9-A2, NCCLS, 2002. [本文引用:2]
[4] 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14-16. [本文引用:1]
[5] 林向阳, 石 亮, 温秀姝, . 不同检测系统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可比性和偏倚评估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12): 3319-332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