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网膜素-1的变化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
方法选取93例T2DM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T2DM伴下肢血管病变组(简称T2DM+LLVD组,51例)和T2DM不伴下肢血管病变组(简称SDM组,42例),以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浆网膜素-1浓度,并分析网膜素-1与hs-CRP及其他指标的关系。
结果SDM组和T2DM+LLVD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分别为(18.30±5.17)、(12.93±4.60)ng/mL,均明显低于NC组[(23.94±7.08 ng/mL](
血浆网膜素-1水平可能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及其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plasma Omentin-1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vascular disease (LLV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mentin-1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MethodsA total of 93 patients with T2DM were enrolled and classified into T2DM patients accompanied with LLVD (51cases, T2DM+LLVD group) and simple T2DM patients (42 cases, SDM group), according to ankle brachial index (ABI), and 40 healthy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s healthy controls (NC group). Fasting plasma Omentin-1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sma Omentin-1 levels, hs-CRP and other metabolic parameters were also analyzed.
ResultsPlasma Omentin-1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DM group [(18.30±5.17)ng/mL] and T2DM+LLVD group[(12.93±4.60)ng/mL] than that in NC group[(23.94±7.08)ng/mL](
Plasma Omentin-1 levels may b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2DM LLVD and atherosclerosis.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下肢血管病变作为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目前研究发现,肥胖、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脂肪细胞因子与T2DM 及其血管并发症各环节间具有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1, 2, 3, 4]。已有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AS的发生相关[ 5],在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网膜素-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新的脂肪细胞因子,由网膜脂肪组织特异性高表达。研究发现网膜素-1参与了炎症反应、肥胖、原发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冠心病、IR及相关疾病如T2DM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病过程[ 6, 7, 8, 9, 10],也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T2DM早期AS密切相关[ 11, 12]。这些均提示血浆网膜素-1的改变可能在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我们通过测定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网膜素-1水平,分析网膜素-1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糖脂代谢指标等的关系,旨在为阐明血浆网膜素-1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就诊的T2DM患者93例,男44例,女49例,年龄(54±9)岁。诊断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多囊卵巢、肾功能不全以及感染性疾病。下肢血管病变由ABI检查证实,根据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发布的外周动脉疾病治疗指南[ 13],将ABI≤0.9作为诊断的切入点。按ABI分为2组:T2DM伴下肢血管病变(T2DM+LLVD)组(ABI≤0.9)51例(男25例、女26例);T2DM不伴下肢血管病变(SDM)组(ABI>0.9)组42例(男19例、女23例)。选择同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健康体检或志愿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男19名,女21名,平均年龄(54±11)岁,无高血压及心、脑、内分泌疾患。各组之间性别构成、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 ABI测定
患者取仰卧位,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量双侧前臂血压并取高值作肱压,测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中的收缩压为踝收缩压,双侧踝收缩压分别除以肱压,所得值即为ABI。双侧胫后或足背动脉的ABI其中有1项≤0.9,即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
2. CIMT测定
由专人应用多功能彩超诊断仪测量。探头频率7.5~11.0 MHz,测量颈动脉分叉部或壶腹部、距颈动脉分叉部1 cm内的颈总动脉主干段2个点的内膜中层厚度(IMT),两侧共4点,然后取平均值。同时测量双侧颈动脉内的斑块大小、数量。CIMT数值取IMT最厚处两侧平均值,斑块厚度和长径均取其中最大值。
由专人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5 mL,离心后用于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plasma insulin,FINS)、血脂[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网膜素-1等。其中FBG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测定采用酶法(中生北控科技有限公司试剂);FINS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血浆网膜素-1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北京爱迪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 ;hs-CRP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FBG× FINS]/22.5。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
T2DM+LLVD组、SDM组和NC组之间性别构成、年龄、BMI、TC、SBP、DBP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SDM组和T2DM+LLVD组ABI及HDL-C明显低于NC组( P<0.05、 P<0.01),FBG、FINS、 HOMA-IR、TG、CIMT和hs-CRP明显高于NC组( P<0.05或 P<0.01)。与SDM组相比,T2DM+LLVD组ABI和HDL-C明显降低( P<0.05、 P<0.01),FBG、HOMA-IR、hs-CRP和 CIMT明显升高( P<0.05、 P<0.01)。见表1:
![]() | 表1 T2DM+LLVD组、SDM组和NC组之间一般临床指标比较(![]() |
SDM组和T2DM+LLVD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分别为(18.30±5.17)、(12.93±4.60)ng/mL,均明显低于NC组[(23.94±7.08 ng/mL]( P均<0.01);T2DM+LLVD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SDM组( P<0.01)。见图1:
注:与NC组比较,* P<0.01;与SDM组比较,# P<0.01
T2DM+LLVD组患者血浆网膜素-1与hs-CRP、SBP、TG、 FBG、HOMA-IR和CIMT呈明显负相关[ r值分别为-0.405、-0.260、-0.148、-0.209、-0.307、-0.419, P值分别为0.000、0.046、0.039、0.005、0.012、0.003],与ABI呈明显正相关( r=0.358, P=0.007)。在T2DM+LLVD组中,以网膜素-1为因变量,以SBP、DBP、TG、TC、hs-CRP、ABI、FBG、CIMT、HOMA-IR、FINS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CIMT和ABI为影响T2DM患者血浆网膜素-1的独立相关因素,回归方程为 Y网膜素-1=6.120-0.358 Xhs-CRP-0.420 XCIMT+0.372 XABI。
糖尿病主要危害是其血管并发症,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基础是AS。近年来,与IR相关的脂肪因子如脂联素(adiponcetin)、瘦素(leptin)在T2DM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4]。网膜素-1是最新研究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主要表达于网膜脂肪组织的血管基质细胞中。大量研究表明网膜素-1与IR有关[ 6, 7],血清网膜素-1水平在CHD和新诊断T2DM患者斑块组中明显降低[ 10, 12],与T2DM动脉僵硬和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 15]。这些结果均表明网膜素-1与AS及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密切关系。
本研究通过检测T2DM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网膜素-1水平,探讨网膜素-1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表明T2DM+LLVD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SDM组和NC组( P=0.007、 P=0.000);SDM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又明显高于NC组( P=0.005)。提示低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T2DM+LLVD组血浆网膜素-1与ABI呈正相关。ABI是影响T2DM+LLVD组血浆网膜素-1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ABI是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可靠指标,能有效反映下肢血压与血管状态。临床上以0.9为分界点,与血管造影的阳性相比,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这些进一步提示低网膜素-1血症可能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AS是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病理特征,早期病变是CIMT增加。近年研究表明,颈动脉与AS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及全身AS的一个“窗口”[ 16]。根据颈动脉病变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身大血管病变。Shibata等[ 17]研究发现日本正常人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Liu等[ 11]研究也发现MS患者血浆网膜素-1水平较正常人降低,且MS合并颈AS患者血浆网膜素-1更低,血浆网膜素-1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此外,动物实验表明网膜素-1对离体血管具有舒张作用[ 18],抑制动脉血管的钙化。提示网膜素-1对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能对AS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防治作用。本研究发现T2DM+LLVD组CIMT明显高于SDM组和NC组;SDM组患者CIMT又明显高于NC组,可见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AS疾病。进一步研究发现T2DM+LLVD组血浆网膜素-1与CIMT呈负相关,CIMT是影响T2DM+LLVD组血浆网膜素-1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与Shibata等[ 17]、Liu等[ 11]研究基本一致。进一步提示网膜素-1水平可能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实时监测血浆网膜素-1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疾病。
hs-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中最敏感的指标,是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标志,反映了炎症以及AS病变的程度,且与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有关,能预测CHD以及周围血管病变(PVD)的发生。Pan等[ 19]发现T2DM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T2DM+LLVD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hs-CRP呈负相关;hs-CRP是影响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浆网膜素-1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提示血浆网膜素-1抗AS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网膜素-1可以通过阻止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20],也可通过促进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转而调节内皮细胞内的一氧化氮合成酶,从而可能对内皮功能紊乱产生潜在影响,而内皮功能的紊乱是AS发病过程的关键步骤[ 18]。Omno-Navarrete等[ 21]的研究结果表明网膜素-1水平可以作为预示内皮功能的标志性分子。这些研究结果均提示血浆网膜素-1可能通过减轻血管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进而抑制AS,从而可能减轻或延缓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但是网膜素-1是否参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T2DM患者,尤其是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其血浆网膜素-1水平明显降低,与炎症反应相关的AS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