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象 选取上海胸科医院2012 年1月至11月住院患者943例, 年龄39~90岁, 其中DM患者353例、非DM患者590例,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将非DM组按HbA1c浓度分组, A组:HbA1c为42.1~46.4 mmol/moL;B组:HbA1c为36.6~40.9 mmol/moL;C组:HbA1c<36.6 mmol/moL。以DM组为对照组 (HbA1c≥47.5 mmol/moL) 。
2.仪器与试剂 BIO-RAD D-10高效液相色谱 (HPLC) 仪及配套试剂 (美国Bio-Rad公司) 。ARCHITECT 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美国雅培公司) 。GE Innova2100血管造影系统 (美国GE公司) 。
3.检测方法 HbA1c采用HPLC检测, 按照2007年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 (IFCC) 新的标准, 其定量单位计算依据DM控制和并发症试验 (DCCT) 百分比表述方式转换为IFCC单位的转换公式:IFCC-HbA1c(mmol/moL) = [DCCT-HbA1c(%)-2.15]× 10.929[ 2, 3]。
4.统计学方法 采用JMP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非DM组HbA1c浓度与CHD发病率比较结果见表1。非DM组HbA1c浓度变化主要集中在A组和B组, 其中A组CHD发病率为88.12%, 明显高于B组 (80.48%)和C组 (68.30%),而HbA1c浓度依次递减的B组、C组患者中CHD发病率也逐渐减低, 比例依次为80.48%、68.3%。非DM患者CHD总发病率为81.8%,而DM组CHD.
发病率达93.23%。进一步根据HbA1c浓度进行CHD发病风险计算, 结果显示非DM患者HbA1c浓度每升高5 mmol/mol, CHD发病风险可增高5%~12%。
![]() | 表1 非DM组及DM组CHD发病率比较 |
DM是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目前, 非DM患者中血糖异常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Sarwar等[ 4] 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非DM患者中, 餐后1 h血糖每增高1 mmol/L, 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Kramer等[ 5]认为空腹血糖 (FBG) 可作为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的独立预测指标。有学者揭示了HbA1c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机制[ 6]。在尚未达到DM诊断标准的患者中血糖的轻度升高可能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血管病变[ 7]。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否患DM, HbA1c的轻度增高都与粥样硬化的发展有关[ 8]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DM患者HbA1c浓度普遍低于DM患者, 且随着HbA1c浓度的降低, CHD发病比例逐渐降低。本研究根据HbA1c浓度进一步进行CHD发病风险计算。结果显示非DM患者HbA1c浓度每升高5 mmol/mol, CHD发病风险可增高5%~12%。这与Sarwar等[ 4]的观点相似。由此可以肯定HbA1c浓度检测并不是DM患者的专属, 在非DM患者中检测HbA1c浓度升高也反映了机体的长期血糖负荷, 可作为CHD发生的危险评估指标。
综上所述, 检测HbA1c浓度不仅有助于隐性DM的检出, 还有助于评估CHD的发病风险。目前已证实DM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FBG≤7 mmol/L、HbA1c≤47.4 mmol/moL的非DM患者也应进行常规监测, 及早进行合理干预, 这对降低CH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