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背景下建立检验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机制的研究
孙杰1, 徐炜新1, 任军2
1.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检验科,上海 201800
2.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信息科,上海 201800

作者简介:孙杰,男,1969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和手机短信服务(SMS)组成综合性信息化技术平台,并以此来建立一套检验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系统,从而提升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临床工作的价值。

方法

统计运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后对于提升危急值报告效率的相关数据,分析重点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机制的临床效用。

结果

在对检验危急值报告运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后提高了报告的及时性和记录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对于危重患者的处置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重点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于临床工作的价值。

结论

检验危急值报告实现信息化管理及重点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机制的建立,强化了检验危急值报告对于临床的预警作用,为提升临床医生对急、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效率及相关医疗风险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切实提高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关键词: 检验危急值报告; 信息化技术; 追踪预警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4)04-0380-04
A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chanism for tracing and warning the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N Jie1, XU Weixin1, REN Jun2
1.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hanghai Jiading Central Hospital, Shanghai 201800, China
2.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Shanghai Jiading Central Hospital,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se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S),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IS) and mobile phone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into becoming a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tracing and warning the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and to enhance the significance of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he dat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improving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key mechanism for tracing and warning the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critical value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improved the timeliness and accuracy, and for clinical doctors, won more valuable time for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 sickness pati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chanism for tracing and warning the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had the significance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Conclusions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realize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key mechanism for tracing and warning, and strengthens the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significance for early war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emergency treatment efficiency for clinical doctors among critical sickness patients and prevent the related medical risk 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It increases effectively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treatment.

Keyword: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cing and warning
引言

众所周知,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已经成为了事关医院整体医疗安全的一项核心制度,同时也是检验科分析后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1, 2, 3, 4]。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检验科的危急值管理报告制度的实施始于2003年,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到做好这项工作有2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面对海量数据如何甄别出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项目和报告范围设置,并通过快速有效的渠道及时向临床发布;二是要做好检验危急值产生后实验室与临床之间报告的有效交接,形成以危急值为“激发键”快速启动临床对于危重患者及时、有效处置的应对机制。

随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S)在分析后质量管理中功能的不断提升,我们于2012年将LIS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IS)、医院办公网(OA网)和医院医疗数字手机中的短信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平台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检验危急值管理技术平台,实现了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同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于2013年1月起选择部分危急值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并依托这一信息化技术平台建立了一套检验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系统,用于监控危急值报告的有效交接及临床的及时、有效处置。

材料和方法
一、危急值项目与报告范围的设置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2013年版)中的检验危急值设置情况见表1:

表1 《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中检验危急值设置情况
二、检验危急值报告信息化技术管理平台的构成

1.LIS 设置危急值提示与网络直报功能,并能进行危急值上报情况的统计汇总。

2.HIS 设置危急值提示功能。

3.SMS 发送危急值提醒短信到开单医生的手机上。

4.OA网 每月发布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5.报告流程 见图1:

图1 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

三、重点危急值追踪预警机制的建立

1.重点危急值项目选择 血清钾、血葡萄糖、心肌肌钙蛋白T。

2.追踪预警系统的组成 见图2:

图2 追踪预警系统的组成

四、评价与监控

1.危急值项目与报告范围设置的评价

每个年度向临床各科室的医生与护士发放相关调查问卷。

2.检验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评价

(1)信息化改造后电话报告途径的危急值报告情况:统计2012年7至9月的住院、门诊和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的时间、实验室与临床间危急值记录的一致性;(2)信息化改造后LIS-HIS报告途径的危急值报告情况:统计2012年7至9月的住院、门诊和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的时间、实验室与临床间危急值记录的一致性;(3)信息化改造后SMS报告途径的危急值报告情况:统计2012年7至9月的住院、门诊和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的时间、实验室与临床间危急值记录的一致性。

3.追踪预警机制的监控要点

(1)责任医生接收到危急值后进行处置的及时性:统计2013年1至3月各病区护士危急值登记本中相关记录内容;(2)复查标本报告回报时间的监控:统计2013年1至3月各病区危急值复查标本报告回报时间;(3)危急值复查频率监控:统计2013年1至3月各病区危急值复查间隔的统计,该数据可从侧面反映临床处置的及时性。

五、统计学方法

1.数据的计算

综合《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卫医发[2008]27号)、《综合医院评价标准》(2009年版)、《患者安全目标》(2010年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以及美国病理学家协会质量跟踪(Q-Tracks)计划的Q-T10[ 5]中有关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评估的相关内容,进行以下数据的计算统计。(1)报告时间:以“min”计,以发现并确认患者危急值之后报告给临床相关人员所用的时间来表示;(2)记录一致性:实验室与临床危急值记录一致的报告数/总报告数×100%;(3)危急值处理及时性:以“min”计,护士记录责任医生处置时间与报告时间的差值;(4)复查标本报告回报时间:以“h”计,检验报告发放时间与标本采集时间的差值;(5)危急值复查频率:以“h”计,首次危急值报告时间与第2次危急值复查标本接收时间的间隔。

2.数据的处理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

结果
一、危急值项目与报告范围设置的评价

医院在危急值项目与报告范围的设置方面,检验科与各临床科室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充分听取了临床科室的相关意见,见表2:

表2 2010至2012年检验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临床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二、检验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评价

1.信息化改造后3个报告途径在住院、门诊和急诊间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平均时间 信息化改造后危急值报告的时间因SMS报告途径的加入有了明显缩短,尤其是门诊危急值报告的时间大为缩短,见表3:

表3 信息化改造后3个报告途径在住院、门诊和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平均间比较

2.信息化改造后住院、门诊和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的记录一致性在3种报告途径间的比较 临床通过LIS-HIS及SMS 2种途径获得的报告内容与检验科之间的一致性达到了100%,而通过电话报告所做的手工记录如年龄、性别以及报告时间等几个方面或有错误或有缺失,造成潜在的医疗隐患,见表4:

表4 信息化改造后住院、门诊和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的纪录一致性在3种报告途径间的比较(%)
三、追踪预警机制的监控评价

各个重点危急值临床处置及时性、复查标本TAT、危急值复查频率及2013年1至3月间的比较,见表5:

表5 2013年1至3月重点危急值处置及时性、复查标本报告回报时间及复查频率的比较

预警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医生、护士与检验科的各个岗位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也加强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

讨论

所谓“危急值”通常指的是检验结果高度异常,患者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6]。如此时临床医生能获得实验室的及时报告与提醒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就有可能挽回患者的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危急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临床实验室如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及时、准确、高效地将检验危急值结果报告给临床关系到医院整体综合诊疗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医学检验工作在整个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我院近些年来以信息化技术作为抓手对于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不断优化所取得的进展来看,多元化、电子化的报告渠道从技术层面保证了危急值报告的及时发布与接收,而当危急值报告出了实验室以后,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对临床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却不得而知,因此如何进一步运用这一技术平台深入到危急值产生之后临床处置与实验室配套服务的监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难题。

我院对于建立危急值追踪预警机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危急值产生之后医生、护士、检验科等各个部分的后续处置进行有效监控,以各个环节的监控数据来督促各个相关岗位的人员能各尽其责,使整个系统能高效运转,以期提升整体应对危、急、重患者的医疗能力。当然,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对于追踪预警机制有效运转的监控关键还是各个数据采集环节的客观性与可信性,如LIS中记录的时间较为客观可信,而护士所记录的数据是手工记录,存在人为因素的干扰,这就要求相关软件设计和工作流程的持续提升、优化来解决[ 7]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基于信息化管理背景下建立检验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机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这对于提升危急值报告对临床工作的贡献大有裨益。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魏吴, 丛玉隆.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认可指南[M]. 北京: 北京计量出版社, 2004: 22-80. [本文引用:1]
[2]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 ardization. Medical laboratories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S]. IS015189, ISO, 2007. [本文引用:1]
[3] Howanitz PJ, Steindel SJ, Heard NV. Laboratory critical values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a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Q-Probes Study in 623 institutions[J]. Arch Pathol Lab Med, 2002, 126(6): 663-669. [本文引用:1] [JCR: 2.781]
[4] 钱净, 施茜, 胡大春. 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0, 25(2): 140-142. [本文引用:1]
[5]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2011 surveys and anatomic pathology education programs[EB/OL]. (2011-01-01)[2013-10-01]. http: //www. cap. org/apps/docs/proficiency_testing/2011_surveys_catolog. pdf. [本文引用:1]
[6] 张真路, 刘泽金, 赵耿生, . 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4): 452-453. [本文引用:1]
[7] 陆怡德, 施新明, 杨帆, . 临床化学审核规则的制定及计算机自动确认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1, 26(4): 277-28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