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腹部癌症之一,是第五大癌症,占癌症死亡人数的第3位[
收集来自瑞金医院2012年3至6月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36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100例,非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2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标本要求是来源于由病理学诊断或临床诊断[
因维生素K和华法林等会影响血清中PIVKA Ⅱ的含量,所以正在使用这2种药物的研究对象的标本予以剔除。
1. 标本要求.
排除明显溶血、脂血、黄疸或微生物污染等的标本,标本采集后室温保存不超过8 h 或2~8 ℃保存不超过7 d,标本-20 ℃冻存不超过1个月或-80 ℃冻存不超过6个月。
2. 试验方法.
血清AFP采用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参考范围为<20 ng/mL;PIVKA Ⅱ采用酶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为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已获中国上市许可证),参考范围为<40 mAU/mL。所用试剂均为原装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测定过程中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文件进行。在试验标本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分别进行质控检测。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疾病组间PIVKA Ⅱ和AFP水平,发现其数据均呈偏态分布,因此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不同组间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间AFP和PIVKA Ⅱ水平,计算各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指数、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 Kappa值,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确定AFP和PIVKA Ⅱ合适的参考范围,并且对所有标本和原发性肝癌标本AFP和PIVKA Ⅱ检测结果分别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原发性肝癌组患者AFP和PIVKA 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其它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 ( 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继发性肝癌、慢性肝病和其它肝脏病变组的AFP水平偏高 ( P<0.01),但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癌组。而在PIVKA Ⅱ的检测结果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只有原发性肝癌组PIVKA Ⅱ水平明显升高 ( P<0.01),继发性肝癌、慢性肝病、其它肝脏病变和消化系统肿瘤组其数值均没有明显差异。见表1:
![]() | 表1 不同疾病组血清AFP和PIVKA Ⅱ检测结果比较.[中位数(四分位数)]. |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1;与原发性肝癌组比较,# P<0.01.
AFP、PIVKA Ⅱ判断原发性肝癌的临界值分别为20 ng/mL和40 mAU/mL。由表2可知,与金标准结果相比,AFP共有77例不符,其中37例为假阴性,40例为假阳性;PIVKA Ⅱ有53例不符,其中26例假阴性,27例假阳性。为进一步分析这2个指标的诊断学价值,采用统计学方法分别计算了其特异性、敏感性、正确指数、符合率、 Kappa值、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见表3。PIVKA Ⅱ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AFP,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达到了74.00%和89.81%, Kappa值为0.636,说明其与金标准相比一致性较好。
以敏感性为纵坐标、1-特异性为横坐标分别绘制AFP和PIVKA Ⅱ的ROC曲线,见图1:
经过统计学分析,AFP和PIVKA Ⅱ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和0.873( P均<0.05),说明这2项指标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均有较高的意义。此外,PIVKA Ⅱ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AFP,提示在本研究中,前者的诊断价值高于后者。
![]() | 表2 AFP、PIVKA Ⅱ单独和联合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比较 |
为了满足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最优,将最接近ROC曲线左上角的点定位最佳临界点,即正确指数(敏感性+特异性-1)最大的点为临界点。通过计算,AFP的最佳临界点为25.97 ng/mL,此时敏感性为63.00%,特异性为84.91%;PIVKA Ⅱ的最佳临界点为42.5 mAU/mL,此时敏感性为74.00%,特异性为89.81%,均高于AFP。
联合诊断1指AFP和PIVKA Ⅱ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定义为阳性,联合诊断2指AFP和PIVKA Ⅱ检测结果只要有1项为阳性即为阳性。联合诊断1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其诊断特异性可高达98.49%,以联合诊断2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其诊断敏感性可高达81.00%。由此可知,相比单独诊断,联合诊断大大地提高了诊断效能。见表3:
![]() | 表3 AFP、 PIVKA Ⅱ单独和联合诊断的评价指标 |
对全部标本和原发性肝癌标本分别做了AFP、PIVKA Ⅱ的相关性分析,在全部标本中,2项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157( P=0.003),说明两者相关程度很低;在原发性肝癌标本中,2项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97( P=0.339),说明两者无相关性。
长期以来,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肝穿刺和血清AFP检测等。AFP作为首个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AFP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局限性引起了临床和检验人员的注意,特别是AFP阴性的原发性癌患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随着蛋白组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肝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大多数肝癌的标志物还只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如高尔基蛋白73[
PIVKA Ⅱ是一个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肿瘤标志物,目前已有商品化的自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LUMIPULSE PIVKA Ⅱ)上市。分析研究PIVKA Ⅱ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更有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水平。本研究选取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65例非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检测其PIVKA Ⅱ水平,结果表明PIVKA Ⅱ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AFP。PIVKA Ⅱ ROC曲线下面积高于AFP,表明其诊断价值高于血清AFP。当PIVKA Ⅱ诊断临界点设为42.5 mAU/mL时,其诊断特异性可以提高到89.81%。本研究结果与文献[
在实际临床检测中,由于单项肿瘤标志物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诊断成为1个提高诊断效能的重要方法。有研究表明,肿瘤标志物AFP和癌胚抗原(carcinoem bryonic antigen, CEA)联合检测使原发性肝癌的检测率提高到84.2%,远高于单项指标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血清PIVKA Ⅱ对原发性肝癌具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价值,与血清AFP联合检测同时提高了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PIVKA Ⅱ可称为临床诊断肝细胞癌的重要指标。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