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居民体检部分生化指标分析
侯玉敏, 朱捷, 顾佩娟, 黄晓峰, 杜维虹, 冯星, 王红明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上海 200030
摘要
关键词: 生化指标; 检出率; 社区; 老年居民
Abstract
Keyword:

全世界大约有60多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上升1.91%,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严重[ 1]。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引起了极大关注。随着全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兴建,服务设施和人员配制的完善和健全,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定期为老年居民提供全面体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有助于了解和追踪人体代谢状况,对疾病诊断、发展和预后做出准确判断。我们从上海市徐汇区枫林社区65岁及以上居民的常规血液生化检测项目入手,分析生化检测指标高值居民检出率和生化检测指标高值居民的生化项目数及分布,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进一步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1. 对象 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在徐汇区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享受政府免费提供体检的65岁以上老年居民2 993名,男1 354名,女1 639名。其中65~69岁958名,男440名,女518名;70~74岁729名,男300名,女429名;75~79岁812名,男384名,女428名;80~84岁392名,男181名,女211名;≥85岁102名,男49名,女53名。采集所有对象空腹12 h静脉血,4 h内检测完毕。

2. 仪器 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经评价符合性能与参数要求,参与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室内和室间质控评价,每天2次质控品测定,IQC结果合格后再作临床标本的数据评估并生成检验报告。

3. 试剂 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试剂由日本和光公司提供,肌酐(Cr)和尿酸(UA)试剂由日本世诺公司提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试剂由南京威特曼公司提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剂由上海北加公司提供。均采用酶法检测。

4. 判断标准 异常判断标准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第3版)[ 2]:Glu 3.9~6.1 mmol/L,UA 208~428 μmol/L (男)、155~357 μmol/L (女),Cr 59~104 μmol/L(男)、45~84 μmol/L(女)。按试剂盒提供:ALT 5~50 IU/L。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2007年版的血脂水平分层标准确定[ 3]:TG<1.70 mmol/L、TC<5.18 mmol/L、LDL-C<3.37 mmol/L为合适范围。凡被1项或1项以上生化项目检测值高于参考区间上限均列为高值者。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正态分布数据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做检出率的两两比较;ALT结果呈偏态分布,用中位数(范围)表示,统计方法为非参数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2 993名老年居民生化检测项目结果 UA、Cr和TG水平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Cr和UA水平随年龄递增而逐渐升高,ALT和TG水平则随年龄增加而略呈下降趋势。其他项目无变化。除<79岁组的TG外,其他检测项目的结果均在各项目的参考区间内。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比较

2. 2 993名老年居民生化项目高值者检出率比较 2 993名老年居民中高值者检出率为71.7%,其中男性为62.6%、女性为79.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0.01),也高于总体检出率。高值者检出率未随年龄变化而有明显变化,见表2:

表2 各年龄组生化项目高值者检测率[例(%)]
注:与女性组比较,* P<0.01.

3. 老年居民生化高值项目的检出率及分布 老年居民中高ALT检出率为2.8%、高Glu检出率为15.9%、高Cr检出率为6.5%、高UA检出率为24.6%、高TG检出率为39.9%、高TC检出率为36.6%、高LDL-C检出率为30.4%。女性高UA、高TG、高TC、高LDL-C检出率均高于男性( P<0.01)。≥85岁组男性高Glu检出率明显高于65~69岁组( P<0.01)。高Cr和高UA的检测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增高,高UA检出率在群体与女性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女性高TG检出率则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从65~69岁组的45.6%降至≥85岁组的35.8%)。 高TC及高LDL-C检出率除≥85岁组外,其他各年龄组男、女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高ALT和高Glu检出率在各年龄组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老年居民中生化检测指标高值检出率[例(%)]

续表 3
注:与同年龄男性组比较,* P<0.05、** P<0.01.

4. 老年居民生化高值项目数比较 2 993名老年居民中1项高值者占23.8%、2项高值者占22.8%、3项高值者占15.9%、4项高值者占7.2%,5项以上高值者则明显减少。男性除1项生化高值率(27.1%)高于女性(21.0%)外,2项以上高值率均明显低于老年女性( P<0.01)。有1例女性被检出7项高值。见表4:

表4 老年居民生化高值项目数比较

三、讨论

人体细胞、器官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老化,导致抵抗力下降、患病率增加。老年居民的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因此,掌握社区老年居民的健康分布状况与规律,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和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以社区内志愿享受免费体检的2 993名老年居民为普查对象,以盲检的研究形式检测7项常规生化项目。从纯实验室角度反映老年居民血液中生化检测指标的真实表现水平,分析其检测结果及项目高值者检出率、项目数和分布。

本研究结果发现:(1)社区内老年女性的受检人数多于老年男性;(2)老年居民的各项生化检测项目中,除TG(<79岁)外,检测结果均在各项目的参考区间内;(3)肝功能指标显示较低的高值检测率(2.6%~3.0%);(4)高血糖的老年居民比例较高,男性为16.4%、女性为15.6%;(5)显示肾功能异常的高龄老人检测率随年龄递增而明显增加,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6)老年女性高血脂检出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高血脂检出率和表现型与区域性有着极大的关系;(7)71.7%的老年居民患有代谢性异常血症或功能性异常血症,其中47.9%的老年居民可能患有多重代谢性异常或功能异常性血症,表现为多重生化项目高值。

2008年全世界约有3.47亿人口患有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男性占9.8%、女性为9.2%[ 4]。2009年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确诊和未确诊的发病率分别为7.4%和5.2%[ 5],并有递增的趋势。本社区老年居民的血糖检测均值均低于标准水平。但高血糖的检出率为15.9%(男16.4%、女15.6%),明显高于近年的报道[ 4, 5]

Cr和UA的检测均值及高值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高龄组更显突出。随年龄增长,肾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增加。老年女性的高UA血症患病率高于老年男性,与卢燕等[ 6]的报道相符,但与刘巧芬等的结果不同[ 7]。UA主要由嘌呤代谢产生、大部分从肾脏排泄。高UA血症与性别、年龄、饮食、肾功能、药物、肥胖、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相关,还与高TG血症有关。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UA排泄减弱,使UA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造成老年女性高UA血症患病率高于老年男性的主要原因。

高血脂检出率居本研究各项目高值检出率的首位,且老年女性增高者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男性( P<0.01)。本研究显示TG水平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老年女性组,TG正常在长寿女性中更显突出,其原因还有待探讨。高血脂的表现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本地区老年人高TG检出率明显高于北京地区,高TC和高LDL-C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北京地区[ 8]。本研究发现7.4%的高血脂居民表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和高UA血症等疾病。

本研究还发现71.7%的老年居民被检出1项或多项生化检测指标高值,其中女性为79.3%,明显高于男性(62.6%, P<0.01);有48.1%的老年居民(男35.5%、女58.3%)被检出多重生化检测指标高值。23.8%的老年居民被检出单一的生化指标高值,有可能是由于生化检测指标先天性或后天性高值、饮食搭配不合理、疾病初期或单一慢性疾病等等导致。单一疾病或慢性疾病可能为糖尿病、心血管性疾病、肾病或肝病。48.1%的老年居民显示多项生化检测指标高值,极有可能合并有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性疾病、肾病和肝病中的2项或多项组合。这说明老年人所患疾病很少是单一的,都是多种疾病并存,这也是老年人慢性病的明显特点。

多年来,社区居民都有着轻预防、重治疗、重特殊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而轻视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本研究通过对老年居民体检生化项目检测和数据分析,发现社区内多数老年居民被检出生化检测指标高值,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高UA或高血脂等,提示生化检测指标高值居民具有患某些疾病或慢性病的可能性。同时,也提示全科医生团队需加强对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说明体检的重要性,尤其是女性人群中的宣教工作,防患未然,治已病不如治未病,使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时间,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R].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2011. [本文引用:1]
[2] 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616-619. [本文引用:1]
[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5): 390-419. [本文引用:1]
[4] Danaei G, Finucane MM, Lu Y, et al.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trends in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diabetes prevalence since 1980: systematic analysis of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s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with 370 country-years and 2. 7 million participants[J]. Lancet, 2011, 3789785): 31-40. [本文引用:2]
[5] Li R, Lu W, Jiang QW, et al.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 in Shanghai[J]. Diabetes Care, 2012, 355): 1028-1030. [本文引用:2] [JCR: 7.735]
[6] 卢 燕, 张 贤. 上海市湖南社区60岁以上老人代谢异常现况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2): 254-255. [本文引用:1]
[7] 刘巧芬, 李 珊, 张红丽. 丽水市机关干部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09, 2111): 533-534. [本文引用:1]
[8] Cai L, Zhang L, Liu Ap, 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dyslipidemia among adults in Beijing, China[J].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2, 192): 159-168. [本文引用:1] [JCR: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