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艳芝,女,1964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和免疫检验工作。
通过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标准中质量监督的条款对比分析,结合医学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实际应用方法和需解决的问题,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实验室不合格血液标本比例,从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角度对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如何合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去满足准则要求,达到提高医学实验室检验质量,满足临床需求的目的进行了实践,也为拟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医学实验室理解质量监督的内涵并实施监督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terms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15189 standar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edical laboratory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he problems needed to be solved, the proportion of unqualified blood specimens in laboratory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4 is analyzed. In the yield of pre-examina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assessm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supervision work is evaluated. How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laboratory resources to meet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boratory medicine, how to meet the clinical needs to practice, and how to provide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connotation of intends to apply for approval or approved medical laboratory quality supervision are considered.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15189标准中质量监督是医学实验室保持检测质量和评估质量活动效果的重要措施, 是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不可或缺的质量活动。然而, 初次和/或已在运行ISO15189标准体系的医学实验室尽管在其医学实验室的质量文件中对质量监督岗位的工作职责、权限及任职资格做出具体的规定, 但在现场评审过程中却不难发现不少医学实验室在质量监督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诸多表里不一和文实不一的现象, 在执行过程中对质量监督如何贯穿医学实验室质量目标的这一宗旨表现出诸多的疑惑。
ISO15189, 《医学实验室能力和质量的专用要求》2012[1]标准在其引言中陈述:本标准基于GB/T 27025/ISO/IEC17025和GB/T 19001/ISO9001制定, 提出了针对医学实验室能力与质量的专用要求。标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005[2, 3, 4]所提出的质量监督定义是: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 对实体的状况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的活动。可知监督的目的是满足规定的要求, 对象是产品或过程等, 方法是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记录, 分析和评估监督的结果以求改进。随着ISO9000标准的演变, 实验室认可对监督的侧重点也不断变化, 见表1。
![]() | 表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监督条款要求的更新对比 |
从ISO/IEC17025 3个版本对监督效果要求的发展轨迹可知, “ 标准” 注重监督工作结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表现在由原先强调监督人员与非监督人员的比例至强调足够的监督直至强调充分的监督。
标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能力和质量的专用要求》沿用了ISO17025标准的表述, 内容需要符合医学检验的要求, 见表2。
![]() | 表2 《医学实验室能力和质量的专用要求》对监督条款要求的更新对比 |
从上述标准要求可见, 无论ISO/IEC17025标准和/或ISO15189标准发展轨迹可以发现, 为保证监督的质量医学实验室按ISO15189标准的要求设置质量监督, 意在监督医学实验室的产品— — 检测结果(数据、报告)、检验程序或过程, 符合检验程序和质量文件的要求, 以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 为满足所有患者及负责患者医疗保健的临床人员的需求, 提供合格乃至优质产品(数据、信息、服务)。
标准对监督人员任职要求均注重应是熟悉相关检验目的、程序和结果评价的有能力的(即掌握某个技术领域的技术和/或掌握某项技术业务和/或具备某项技术专长的)技术人员, 某个监督人员可能有多项技能, 但对每项技术能力都熟悉是不现实的。而医学实验室负责监督工作的管理人员应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监督运行负责, 对确保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质量负责。所以, 受监督的对象所需监督的内容在一定的期间内不同(或许是操作过程, 或许操作结果内涵的核查、复核), 对施行的质量指标以及评价实验室对患者医护的贡献的影响程度不同而监督人员的人选或许不同。可以是有很长资历的操作员工(相对于监督对象而言), 可以是在某个专项技能方面有能力的技术人员, 可以是一般的操作员工(相对于监督对象而言), 也可以是在某个领域方面有专长的懂技术的管理人员。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这些监督人员是在某个技术领域或某个专项技能方面的佼佼者(相对于监督对象而言)。
“ 标准” 对受监督的对象都作了一致的要求, 即对原始样本检验结果有影响的人员。涉及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样本的输送人员、样本前处理人员、检验人员、设备操作和/或设备性能维护人员、检验结果记录与复核人员等。不仅仅是已在职的执行和/或操作人员要得到监督, 还包括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员在换岗时也应该得到一定的监督, 更特别强调尚处在培训期间的人员要受到始终的监督(包括临时雇佣人员或签约人员)。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 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 并按照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工作。监督方式是由监督人员对受监督对象的操作过程、受监督对象的工作结果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或核查、复核。
1.日常监督 将质量监督的内涵扩展到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各检验环节的整个过程, 督查内容见表3。
![]() | 表3 日常质量监督表 |
2.专项监督 对技术要求较强和易犯错误的环节进行特别的监督, 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以骨髓涂片的专项监督为例, 内容见表4。
![]() | 表4 骨髓细胞检查过程监督记录 |
通过上述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实验室工作流程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整体提高, 降低了检验全过程的差错率, 特别是分析前过程的差错率, 临床投诉也大大减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的分析前差错率见表5。
![]() | 表5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血液样本不合格比例 |
通过日常监督, 弥补了质量体系内审一年一次的不利因素, 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日常质量体系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专项监督, 对日常工作中的重点部分和难点问题进行不间断的提醒、修正、调整, 从而使质量工作得以高效、常态化运行, 使质量体系得以充分的持续改进。
无论是ISO/IEC17025标准或是ISO15189标准均将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列入“ 组织要素” 和“ 人员要素” , 可见监督工作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地位及其在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所体现出的基础条件, 也反映出医学实验室要成功地做好监督工作, 组织保证和人力资源保证是必不可少的。正如ISO/IEC17025:4.1.5a(ISO15189:4.1.5a) 所要求, 保证监督的质量还需实验室管理层更关注并营造所在组织内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不论他们的其他责任, 他们应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来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 识别对管理体系或检测和/或校准程序的偏离, 以及采取预防或减少这些偏离的措施的氛围。然而, 由于监督工作是亲临现场的直接观察或核查方能做到。故监督人员应由具备公平心、懂技术、有交流技巧、熟悉标准和体系文件的人担当。
“ 标准” 对监督的力度做了客观的陈述, 即监督人员对受监督的对象所需受监督的操作(全过程和/或过程结果)进行足够的或适当的或相应的监督。这些看似定量又非定量的用词, 却包含着丰富的含义。因为受监督对象所需监督的内容(某个过程或某个子过程的观察或某个过程结果的核查/复核)是不一致的, 或许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或熟练性操作水平是不一样的; 有检验前的, 检验过程中的, 也有检验后的; 等等。这就需要医学实验室的管理者或监督人员对需受监督对象及其监督的内容进行评估, 评估其对施行的质量指标以及评价实验室对患者医护的影响程度做好监督需求分析, 监督人员要做到监督什么心中有数并形成记录。做到随时监督和有计划监督相结合。“ 随时” 意味着监督是无处不在的, “ 有计划” 意味着监督是有针对性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监督机制是符合医学实验室的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和工作量及其员工构成, 包括专业特点和其检验程序难易及其节点, 建立在针对每一个岗位员工的监督需求分析之上的, 因岗位的质量指标不同, 目标管理的要求不同, 监督又是因人而异、轻重缓急、频繁简易、张弛有度的。监督的实施记录可以是详细的, 也可以是较简单的, 或许就是一个简单的符号, 甚至于某些场合所进行的监督没有记录, 完全依赖于监督过程所处的时机、地点及目的而被体现。
由于监督的对象落实在人, 具体监督的内容却可能是受监督对象在操作某项技术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的, 如检测环境条件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条件; 实施过程中的设备性能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技术指标; 当室内质量控制指标未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时是否按规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经其审核的原始记录和/或签发的尚未发出报告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经该样本输送人员输送的样本是否在规定的时间送达和/或是否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递送和/或是否在规定的安全措施下递送等, 举不胜举。而一旦在监督的过程发现不符合则应及时指正(即ISO15189:2012/4.9ab)。除此以外, 此时的监督人员更应及时跟进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即ISO15189:2007/4.1.5g)。由于此类培训是发现不符合后具有针对性的及时培训, 其培训的有效性验收将会产生延续的针对性的且具备一定频率的持续监督, 监督结果将被用来判定被监督对象是否掌握了应该掌握的技能, 评估结果如果不理想或达不到既定的要求, 应继续培训并重新评审培训的效果。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关人员能力评价的基础工作之一, 也是衡量和评价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完整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如ISO15189:2012/5.1.6人员能力评审所述, 医学实验室应根据所建立的标准, 评估每一位员工在适当的培训后, 执行所指派管理或技术工作的能力。应定期进行再评估。必要时, 应进行再培训。上述的定期再评估的输入信息就可以来自于日常随时的和/或有计划的服务于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持续不断的监督结果的沉淀。因而医学实验室质量监督的最终结果并不是处罚, 而是对人员能力所提供的信任。
医学实验室在质量监督的运作过程中暴露出诸多表里不一和文实不一的尴尬, 应以医学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宗旨, 就自身的工作量、工作范围、工作类型, 建立适合自身的质量监督机制, 形成文件并认真执行, 分析检验全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 不断完善监督的机制, 使其更适合医学实验室自身的方针和目标。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