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人缺血修饰白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及适用性评价
曹辉彩1, 蔡会欣1, 张志强2, 戴冬雪1, 冯亮3, 马蓓洁1, 张明3
1.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北 保定 071000
2.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外科,河北 保定 071000
3.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北 保定 071000

通讯作者:蔡会欣,联系电话:0312-5976674。

作者简介:曹辉彩,女,1975年生,硕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建立本地区健康成人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参考区间,并对IMA的临床适用性进行评价。

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8-A2文件中推荐的方法,选取654名健康体检者测定其血清IMA含量,按年龄和性别分别计算其参考区间。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作为病例组,评价IMA的临床适用性。

结果

健康体检者血清IMA浓度与年龄、性别无关,健康成人IMA参考区间为≥83.7 U/mL。用此区间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敏感性为89.8%,特异性为86.3%。

结论

建立了适合本地区健康人群的IMA参考区间。IMA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关键词: 缺血修饰白蛋白; 参考区间; 健康成人; 临床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4)12-1243-03
Abstract
Keyword:

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IMA)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认可的心肌缺血检测指标[1]。IMA可敏感地反映心肌缺血状况,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检测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目前IMA已经可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由于临床检测的对象是患者, 其在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IMA参考区间的不同。临床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是临床医生判断患者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 实验室给临床提供的参考区间应正确适用, 否则可能会导致误诊, 甚至错误的治疗[2]。因此, 我们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NCCLS)C28-A2文件[3]的相关要求, 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IMA参考区间, 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清IMA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至2月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参加体检的健康成人654名, 男336名, 女318名, 年龄20~81岁。收集同期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心内科入院时间< 6 h的急性胸痛患者89例, 将49例最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患者作为病例组, 其中男28例, 女21例, 年龄39~75岁。

1.纳入标准 无烟酒嗜好, 肝功能、肾功能、血压、心肺功能正常, 近期无手术及住院治疗史, 无遗传病史的男、女个体, 其中女性为非妊娠、哺乳、月经期。654名健康体检者均符合NCCLS的标准要求[3]

2.排除标准 贫血、胸痛、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律不齐、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气管及支气管炎症、支气管扩张症、肺炎、1型及2型糖尿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80 U/L、血清肌酐> 160 μ mol/L。

二、样本采集与处理

健康体检者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 急性胸痛患者入院后即刻抽血, 立即送检验科。1 h内完成样本离心(2 200× g离心5 min), 所得血清样本无溶血、无脂血, -70 ℃冷冻保存备用。

三、试剂与仪器

仪器为ROCHE P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MA试剂盒(批号20131217)、配套校准液(批号20131209)和质控品(批号20131109)均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四、方法

1.IMA检测 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lbumin cobalt binding, ACB)试验间接测定法检测IMA。检测前仔细校正仪器, 使其质控结果在控。待样本置于室温中完全溶解并充分混匀后进行检测, 详细记录实验数据。

2.数据中疑似离群点的判断 按照NCCLS C28-A2文件的要求, 将疑似离群点和相邻点的差值(D)和数据全距(R)相除。D/R应≤ 1/3, 即可排除离群点, 若> 1/3考虑为离群值, 将其剔除。若离群点被剔除后, 应即将其它数据补上。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 x-± s表示, 按 x-± 1.96s确定参考区间,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M)[四分位数(P25, P75)]表示, 用百分位数法(P2.5~P97.5)计算参考区间, 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检测结果中疑似离群值的处理

检测数据中存在2个疑似离群点。其中最小的一个值(65.2 U/mL)与其相邻点的D为1.3, R为31, D/R=0.04< 1/3, 所以不认为该点为离群点, 因而保留所有测定数据。

二、不同性别IMA水平的分析

654名健康人群中按性别分为两组。男性IMA水平为80.1(76.8, 82.4)U/mL, 女性IMA水平为81.5(76.8, 85.1)U/mL。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男、女性之间I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男、女性IMA的参考区间可合并统计。

三、不同年龄分组的IMA水平分析

按年龄大小将654名健康体检者分为6组, 每10岁分为1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显示各年龄之间I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因此将 6个年龄组合并, 使用同一参考区间。

表1 按年龄分组的IMA检测结果(U/mL)
四、IMA参考区间的确定

由于血清IMA水平过高有临床意义, 过低无临床意义, 因此在确定IMA的参考区间时只需确定单侧上限。由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血清IMA水平均无差异, 因此将人群合并计算参考区间。通过频数分析得到总体人群IMA分布的偏度系数(Skewness)为-0.637(标准误为0.096), 峰度系数(Kurtosis)为0.004(标准误0.191), 不符合理想的高斯分布, 所以为非正态分布, 见图1。因此采用百分位数法, 以97.5百分位数为参考区间上限。本研究健康成人的IMA参考区间为≥ 83.7 U/mL。

图1 总体人群IMA水平分布注:均值=77.14; 标准偏差=3.927; n=654

五、自建参考区间的临床适用性验证

随机选取126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49例AMI患者(AMI组)。正常对照组血清IMA水平[M(P25, P75)]为77.0(74.6, 80.4) U/mL, AMI组血清IMA水平[M(P25, P75)]为83.6(80.0, 87.9)U/mL; 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IMA> 83.7 U/mL为诊断临界值, 血清IMA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8%、86.3%。见表2

表2 IMA以83.7 U/mL为诊断临界值时诊断AMI的效能评价(例)
讨 论

IMA是近年出现的早期心肌缺血标志物。在国外, 已有大量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认为IMA是反映心肌缺血的一个非常早期的、灵敏的标志物, 对于辅助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及其危险分层有重要意义[4, 5]。传统的生化心肌标志物出现较晚, IMA却可以在心肌缺血后5~10 min释放入血液中[6]。这样的特点有助于在心肌缺血发生的早期IMA即能被检测, 从而能够辅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在我国IMA还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参考区间的研究较少。由于IMA检测目前没有标准化, 同时参考区间的建立受到人群种族、地域、性别、饮食习惯、年龄、劳动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 若直接引用厂家或文献的参考区间, 容易导致相关疾病的误诊和漏诊。因此, 根据本地区实验室所采用的检测系统和方法建立本地区正常人群的参考区间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654名健康人群的IMA呈偏态分布, 与崔丽艳等[7]报道一致。性别对IMA水平没有明显影响, 与文献报道[7, 8]基本一致。本研究初步确定了本实验室健康成人的IMA参考区间为≥ 83.7 U/mL, 与文献报道[9, 10, 11]有一定差异, 但与试剂厂家推荐的参考区间(≥ 85 U/mL)较接近。这可能与国内文献报道所采用的IMA检测方法为ACB试验间接测定法, 测定结果为ACB值, 而本研究的测定值为IMA值以及各地人群选择和实验室测定条件等因素有关。本研究选用49例AMI患者样本和126名正常对照者样本进行诊断效能评价, IMA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8%、86.3%。证实了IMA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指标, 能用于临床AMI的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 本研究建立了本实验室IMA的参考区间, 使IMA能更合理、更科学地在临床得到应用, 也有利于临床对AMI患者进行早期鉴别诊断。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钟益刚, 徐海鹰. 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 225-228. [本文引用:1]
[2] 丛玉隆, 朱士俊. 检验医学面临的挑战与学科建设和管理[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2): 116-118. [本文引用:1]
[3]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 ards Institute. How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pproved guideline[S]. C28-A2, CLSI, 2000. [本文引用:2]
[4] 吴卫华, 易建华. 冠心病生化标志物多项联合检测的互补效应探讨[J]. 检验医学, 2012, 27(5): 361-363. [本文引用:1]
[5] Bar-Or D, Lau E, Winkler JV. A novel assay for cobalt-albumin binding and its potential as a marker for myocardial ischemia-a preliminary report[J]. J Emerg Med, 2000, 19(4): 311-315. [本文引用:1] [JCR: 1.331]
[6] Defilippi C, Yoon S, Ro A, et al. Early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ischemia by a novel blood based biomarker: the kinetics of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J]. J Am Coll Cardiol, 2003, 45(suppl A): 340a. [本文引用:1] [JCR: 14.086]
[7] 崔丽艳, 李晶, 张捷. 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缺血修饰白蛋白参考范围的建立[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26): 6301-6303. [本文引用:2]
[8] Govender R, De Greef J, Delport R, et al. Biological variation of ischaemia-modified albumin in healthy subjects[J]. Cardiovasc J Afr, 2008, 19(3): 141-144. [本文引用:1] [JCR: 0.848]
[9] 刘泽金, 李栋, 管青, . 武汉地区缺血修饰白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J]. 检验医学, 2011, 26(1): 12-15. [本文引用:1]
[10] 谢琳, 易鸣, 吴明香,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15): 2267-2268. [本文引用:1]
[11] 张茉莉, 武英伟, 孟广伟, . 承德地区缺血修饰白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J]. 河北医药, 2012, 34(20): 3153-3154.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