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高锋,联系电话:021-24058702。
作者简介:范宏佳,男,1988年生,学士,医师,主要从事实验室诊断研究。
探讨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586例尿常规检测及中段尿培养阳性患者和500名健康体检者尿液样本。通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尿液白细胞(WBC)计数、白细胞酯酶(LEU)、亚硝酸盐(NIT)的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尿WBC、LEU、NIT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尿路感染首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WBC、LEU和NIT诊断尿路感染的AUC分别为0.852、0.822、0.706,WBC、LEU、NIT及3项串联、3项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82.6%、83.6%、43.8%、41.4%、87.2%,特异性分别为74.0%、73.0%、96.8%、98.0%、67.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9%、78.4%、94.1%、96.0%、7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4%、79.2%、59.5%、58.8%、81.8%。
结论尿常规检测快速、简便,具备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尿路感染,特别是男性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快速筛检。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routine urinalysis in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A total of 586 patients undergoing routine urinalysis and with mid-stream urine culturing as positive and 500 healthy subjects were enrolled. The areas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AUC) of white blood cell (WBC), leukocyte esterase (LEU) and nitrate (NIT) were analyzed. The sensitivities, specificities,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WBC, LEU and NIT serial and parallel detection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The AUC of WBC, LEU and NIT were 0.852, 0.822 and 0.706. The sensitivities of WBC, LEU and NIT serial and parallel detections were 82.6%, 83.6%, 43.8%, 41.4% and 87.2%, the specificities were 74.0%, 73.0%, 96.8%, 98.0% and 67.2%,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78.9%, 78.4%, 94.1%, 96.0% and 75.7%, and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78.4%, 79.2%, 59.5%, 58.8% and 81.8%.
ConclusionsRoutine urinalysis is a rapid and simple test with goo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nd is applicabl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fast screening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especially for male patients.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1]。有研究发现,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UPEC), 其次是其它革兰阴性杆菌, 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再次为肠球菌和真菌[2, 3]。临床上女性尿路感染率高于男性[4], 部分患者在6个月内复发, 并可能发展成慢性尿路感染。随着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 尿路感染的治愈率大幅上升, 但抗菌药物的滥用容易诱导临床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导致二重感染[5, 6]。
目前尿路感染的诊断及抗菌药物治疗主要依赖于中段尿培养进行病原体分离和鉴定。临床医师通常对疑似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及中段尿培养。尿常规检验时间(turn around time, TAT)短, 中段尿培养TAT需要2~3 d[7]。临床医师通常先根据尿常规检测结果对尿路感染进行初步诊断及经验用药, 然后根据培养结果对尿路感染进行确诊, 并根据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药物调整。我们探讨了尿常规检验在早期诊断尿路感染中的价值, 以期能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尿路感染, 及时用药, 取得更好的疗效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1至5月同时送检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阳性的患者586例(排除正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尿路感染组, 男278例, 女308例;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1至5月健康体检者(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50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 男228名, 女272名。
1.尿常规检验 尿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采用美国Iris 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 尿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 LEU)、亚硝酸盐(nitrate, NIT)采用日本京都AX-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
2.中段尿培养 中段尿采集后接种血平板和伊红美蓝培养基(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使用MicroScan WalkAway-96Si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的鉴定板条NC50及PC33(德国西门子公司)。
3.尿路感染的诊断 以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中段尿培养中革兰阴性杆菌菌落计数> 1× 105 CFU/mL, 革兰阳性球菌菌落计数> 1× 104 CFU/mL诊断为尿路感染, 一份样本有3种或以上病原菌或腐生葡萄球菌外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生长考虑样本污染。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率的检验采用χ 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WBC、LEU、NIT单项及联合诊断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以曲线左上角距离最近点为约登指数。
尿路感染组患者中段尿培养结果显示, 大肠埃希菌阳性251例, 阳性率为42.8%; 其它革兰阴性杆菌阳性199例, 阳性率为34.0%; 肠球菌阳性68例, 阳性率为11.6%; 葡萄球菌阳性13例, 阳性率为2.2%; 真菌阳性55例, 阳性率为9.4%。
以正常对照组为对照, 采用ROC曲线分别计算所有患者、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WBC、LEU及NIT的AUC, 见图1、表1、图2、表2。
![]() | 表1 尿路感染组WBC、LEU、NIT的AUC比较 |
![]() | 表2 男性及女性尿路感染患者WBC、LEU、NIT的AUC |
1. WBC、LEU、NIT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尿路感染诊断价值的分析 根据尿常规的参考区间[WBC 0~25个/μ L、LEU(-)、NIT(-)]分析3项指标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3项串联、3项并联)对尿路感染首次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 结果见表3~6。
![]() | 表3 WBC、LEU、NIT单项检测及3项串联、3项并联检测结果(例) |
![]() | 表4 WBC、LEU、NIT单项检测及3项串联、3项并联检测对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
![]() | 表5 男性及女性尿路感染患者WBC、LEU、NIT检测结果(例) |
![]() | 表6 WBC、LEU、NIT对男性及女性尿路感染患者诊断价值的分析(%) |
尿路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未及时诊治易导致病程迁延, 转为慢性尿路感染, 长期影响正常生活,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及经济负担[8, 9]。传统的尿路感染需要根据中段尿培养结果进行诊断, 但中段尿培养的TAT较长, 不能满足临床医师对尿路感染进行快速诊断的需求。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见的检测项目, 快速、简便, 能及时得到检测结果。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会影响尿培养及尿常规的结果[10, 11], 因此本研究剔除了正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因尿培养阴性的患者仍有可能是细菌感染或其他类型的感染(真菌、支原体等), 而非正常对照, 故本研究选定健康体检者(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作为正常对照。
为了明确尿常规对尿路感染诊断的价值, 本研究对586例尿路感染患者及500名健康体检者的尿常规进行分析, 采用ROC曲线计算尿常规项目中WBC、LEU、NIT的AUC, 根据AUC评价尿常规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显示在尿路感染患者中, WBC、LEU、NIT诊断尿路感染的AUC分别为0.852、0.822、0.706, 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男性患者WBC、LEU、NIT的AUC均高于女性患者, 显示尿常规对男性尿路感染患者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与文献报道[12, 13]符合。女性患者的AUC低于男性可能与男、女性泌尿道结构差异有关, 而且女性尿液上皮细胞更多且易受白带污染, 造成诊断价值降低[12]。所以女性患者留取中段尿时更应注意消毒外阴, 如结果异常需询问是否规范留取中段尿及月经情况。
尿常规项目中WBC与LEU的特异性相近, 但男性WBC和LEU的特异性均高于女性20%以上, 因此在女性WBC或LEU阳性时需留意是否为假阳性。而NIT的特异性高于WBC和LEU, 且在男性或女性患者中均高于96%, 具备更高的诊断价值。而NIT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低于WBC和LEU, 这是因为有些革兰阳性细菌不含硝酸还原酶, 不能将硝酸盐还原成NIT, 因而无法检测出。同时尿液稀释、尿液在膀胱内贮存时间不够等原因也都可以引起假阴性[14]。因此NIT不适用于尿路感染的筛查。WBC及LEU在男、女性患者中的敏感性均在80%以上, 可以用于筛查尿路感染。WBC、LEU及NIT 3项指标串联检测时特异性可提高至98.0%; 3项指标并联检测时敏感性为87.2%, 进一步提高了尿常规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和筛查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尿常规检测快速、简便, WBC、LEU、NIT联合分析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适用于尿路感染, 特别是男性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对于就诊前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 尿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15], 而尿常规除药物的抗菌作用使结果转阴, 还应注意呋喃坦啶可使LEU出现假阳性, 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可使LEU出现假阴性[16]。故对于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应注意询问抗菌药物类别并参考WBC及NIT结果。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尿常规的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经验治疗。但尿常规只能早期提示尿路感染, 无法检测病原菌并提供药物敏感性结果, 同时存在一定的假阴性, 故对怀疑尿路感染的患者需同时进行中段尿培养, 并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抗菌药物的调整。本研究受样本量限制, 未对患者进行年龄分层, 研究尿常规对不同年龄段尿路感染患者或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反复尿路感染患者因长期使用各种抗菌药物, 同时多伴有基础疾病, 会对尿常规结果造成影响[10, 14]。本研究未进一步细分尿常规对初发尿路感染患者及反复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后续研究会扩大样本量并对患者进行细分, 探讨尿常规对不同患者的诊断价值。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