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感染是造成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1, 2],念珠菌为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近年来,随着易感因素的增多,如滥用抗菌药物、内分泌失调、不适当的阴道冲洗,念珠菌感染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有研究报道,念珠菌感染已成为阴道感染的第二大病因,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 3, 4]。为了解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不孕妇女阴道念珠菌感染菌种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我们对就诊的不孕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了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为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到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助孕门诊就诊疑似阴道炎的454例不孕妇女,年龄(35.0±4.3)岁。患者的年龄、临床诊断等信息根据患者的电子病历收集。
取无菌拭子2支,1支取阴道分泌物制备白带涂片,另 1支取阴道分泌物置于无菌管,立即送检。按妇科统一的标准采样方法,由专人采集。
1. 直接镜检 取白带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留取检出假菌丝、芽生孢子或大量孢子的样本(白带清洁度为3~4度)。
2. 培养鉴定 样本接种于血平板和沙保罗培养基,经35 ℃培养24~72 h,对生长的酵母样真菌转种于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做菌株鉴定,必要时用VITEK-2全自动鉴定仪鉴定。具体操作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要求进行。
3. 药物敏感性试验 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按厂商说明书操作和判读结果。质控菌株为白念珠菌(ATCC 14053)。质控菌株为本室保存,培养基和药物敏感性纸片均购于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
共收集到454例阴道分泌物样本,分离培养出86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所占比例最高,为55.8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分别为27.91%和9.30%。见表1:
![]() | 表1 不孕妇女86株念珠菌构成比(%) |
念珠菌作为阴道的正常菌群,属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局部微环境失调时可引起感染致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发病时常有外阴瘙痒、灼痛,可伴有尿痛以及性交痛等症状,伴阴道分泌物增多和性状改变,治疗时间长且易复发,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 3, 5]。目前,念珠菌感染与不孕的关系尚不确定。有研究证实,念珠菌及其代谢产物可抑制精子的运动,并可损伤精子的超微结构[ 6],其感染对正常怀孕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不孕妇女为一特殊群体,本身承受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7],罹患VVC可进一步加重其身心负担。因此,有效治疗其感染,维护不孕患者生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从分离的86株念珠菌中共鉴定出5种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占55. 81%,为不孕妇女VVC的主要致病菌种,与文献报道一致[ 8, 9]。但非白念珠的感染率占44.19%(其中光滑念珠菌感染率为27.91%),提示作为不孕妇女VVC的病原体之一,非白念珠菌可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非白念珠菌检出率偏高可能与研究对象年龄偏大[年龄(35.0±4.3)岁]有关。有研究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非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的定植率和感染率均明显升高[ 10];此外,本研究样本例数偏小,其检出率偏高是否与不孕妇女这一特定人群有关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
本研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念珠菌种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所有念珠菌对常用的4种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可能与两性霉素B毒性较大且常为静脉制剂、临床医生较少使用有关。在常用的4种唑类药物中,白念珠菌对克霉唑和氟康唑有较高的敏感性(83.33%和75.00%),对咪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低(58.33%和66.67%);光滑念珠菌对咪康唑敏感性较高(75.00%),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和克霉唑的敏感性均远低于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克霉唑敏感性较高(75.00%),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对其他3种唑类药物均有较高的敏感性(75.00%),近平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克霉唑敏感性(100.00%)。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不孕妇女VVC中非白念珠菌检出率偏高,且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提示临床医生当遇到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不孕患者时,不宜经验用药,应根据分泌物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效治疗其感染,减轻不孕患者的身心负担。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