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曹辉彩,女,1975年生,硕士,副主任技师,从事临床生化检验工作。
通讯作者:蔡会欣,联系电话:0312-597667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所致的缺血性胸痛是急诊和住院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1],需要在短时间内作出恰当的诊断和处理。倘若误诊或漏诊就会导致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后果。对ACS进行危险分层主要用于判断预后,包括对心血管事件发生或死亡的预测。如果可以早期排除低危患者,这将大大节约诊断和治疗的医疗资源[2]。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心肌缺血生物标记物,国外已开始应用于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ACS的危险分层[3]。为此,我们通过分析ACS患者血清IMA水平,探讨IMA在ACS患者临床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确诊的ACS患者136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记录病史、疼痛性质及部位、伴随症状、持续时间等,上述所有患者均除外脑血管意外、终末期肾病、肝硬化、严重感染性疾病、胃肠道缺血及恶性肿瘤。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
检测仪器为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MA测定试剂盒及配套标准液(批号:20131209)、质控品(批号:20131109)购自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体检者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每个工作日在质控在控的情况下,采用ACB试验间接测定法检测其IMA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ACS患者入院后由临床医生确诊为ACS后即抽血,于第2个工作日检测其IMA水平,并详细记录所有实验数据。
采用GRACE危险评分软件对ACS患者进行危险评分,GRACE危险分层包括下列8项指标:年龄、心率、动脉收缩压、血肌酐、心电图显示ST段变化、心功能Killip分级、入院时心脏骤停、心肌标志物升高,各积分相加即为GRACE危险评分。见 表1。按并将GRACE危险评分进行危险分层。低危:GRACE评分<108分,院内死亡风险<1%;中危:GRACE 评分109~140分,院内死亡风险为1%~3%;高危:GRACE 评分>140分,院内死亡风险>3%[ 4]。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测结果以
![]() | 表1 GRACE危险评分表 |
根据GRACE危险评分将ACS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各组之间IM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 表2。
![]() | 表2 不同危险分层的ACS患者血清IMA水平变化(![]() |
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r=0.402, P=0.000)。见 图1。
诸多研究证明,IMA在缺血开始后数分钟内即可升高,高峰可持续612 h,24 h后恢复正常[ 5, 6, 7, 8]。目前IMA主要用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等[ 9, 10],但探讨其在ACS患者临床危险分层中的价值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GRACE危险评分对136例ACS患者进行了危险分层。目前,针对ACS的危险分层有数种危险评估系统,其中GRACE 危险评分是由Granger等[ 11]创立的,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预测 ACS 死亡风险的方法之一[ 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GRACE危险评分等级的ACS患者血清IM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CS患者血清IMA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r=0.402, P=0.000)。提示GRACE危险评分等级越高,IMA水平越高。反过来也可以说IMA水平越高,ACS风险也越高。因此,血清IMA水平对ACS患者近危险分层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本研究的缺陷之处在于病例数较少,因此研究结果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证实。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