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液及腹水中检出3株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
刘爱菊, 张群先, 黄秀荣
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作者简介:刘爱菊,女,1977年,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

关键词: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 肝硬化; 血液; 腹水
中图分类号:R37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4)10-1076-02

霍乱弧菌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目前有155个血清群。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7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 1]。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O1 non-O139 Vibrio choleraev,NOVC)虽尚未引起世界性流行,但也可引起人类腹泻及肠道外感染,如伤口感染、败血症等,国内、外已有关于从血液中分离出NOVC的报道。2012年7月河池市人民医院从2例肝硬化患者血液及腹水中检出3株NOVC。

一、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1)病例一,男,49岁,因“尿黄、尿少、反复腹胀”入住河池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该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十余年,入院后检查诊断为肝硬化代偿期,伴腹腔积液;(2)病例二,男,53岁,因“发热、腹痛、腹泻”在乡镇卫生院治疗十余日未见好转,转入河池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该患者也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十余年,入院后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2.仪器与试剂 血液双相培养瓶及血琼脂平板购自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麦康凯平板及水解酪蛋白胨琼脂粉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药物敏感性纸片购自温州市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分析仪ATB Expression(鉴定板条为配套产品)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由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3.方法 2例患者入院后均于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静脉血,注入血双相培养瓶中送检,患者一同时抽取腹水送检。于恒温箱35 ℃培养24 h后,观察发现2个血培养瓶内液体呈均匀红色状,腹水培养瓶中呈黄色浑浊状,瓶内琼脂表面有菌落生长。转种到血平板及麦康凯平板,24 h后血平板上均形成圆形、湿润、有金属光泽、β溶血的大菌落,麦康凯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淡黄色、半透明的菌落。挑取菌落涂片,均为革兰阴性,弧形或逗点状。挑取分纯的菌落制成菌悬液,用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及配套ID32E 板条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操作,结果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09版标准判断。

二、结果

1.细菌鉴定结果 于恒温箱35 ℃培养24 h后, ATB Expression细菌分析仪鉴定结果:3株均为霍乱弧菌,ID值分别为99.8%、99.5%、99.2%。由于河池市人民医院无相应的鉴定血清,只能以“疑似菌株”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将培养出的菌株及重新采集的标本一起送往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回报送检的菌株为NOVC,送检的血液及腹水中检出NOVC,送检的肛拭子未检出NOVC。

2.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株细菌所检测的药物敏感性除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外,其余均为敏感。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3株NOVC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三、讨论

NOVC是一类致病性微生物,其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胃肠炎,还可以引起血液、软组织及其他部位的感染。NOVC败血症病原菌的来源不是很清楚,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是最可能的感染源[ 2]。在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胃酸可杀灭食物中的霍乱弧菌,但当胃酸减少或摄入大量霍乱弧菌时,霍乱弧菌就可能通过胃进入肠道[ 1]。河池市人民医院的这2例肝硬化患者来自农村,均有腹泻症状,但粪便和肛拭子未检出NOVC。

NOVC引起败血症的原因至今尚不明确,目前报道的菌株大多从免疫力低下患者血液中分离。由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很容易发生内毒素血症,当伴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更加显著[ 3]。其病原菌多来自肠道的革兰阴性菌[ 4]。有一些假说认为患者免疫力低, NOVC从肠道侵入血液,其中溶血能力也是重要的致病力[ 5]。河池市人民医院分离的3株NOVC都具有β溶血能力。

本次分离的菌株对试验抗菌药物除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外,其余均为敏感。医生根据血培养初步报告对2例患者选择头孢噻肟钠及左氧氟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排钾、利尿改善循环。由于及时的对症及支持治疗,2例患者预后良好。

NOVC引起的败血症好发于有肝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因此,保证食物、饮用水来源清洁,可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与败血症相关的死亡率很高,患者血液感染后应及时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应加强支持治疗和纠正休克治疗[ 6]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倪语星, 尚 红.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93. [本文引用:2]
[2] Restrepoa D, Huprikar SS, VanHorn K, et al. O1 and non-O1 Vibrio cholerae bacteremia produced by hemolytic strains[J].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6, 54(2): 145-148. [本文引用:1]
[3] 堵一乔, 徐 刚, 杨振华.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研究[J]. 检验医学, 2012, 27(5): 376-378. [本文引用:1]
[4] 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49. [本文引用:1] [CJCR: 0.485]
[5] Choi SM, Lee DG, Kim MS, et al. Bacteremic cellulitis caused by non-O1, non-O139 Vibrio cholerae in a patient follow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 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03, 31(12): 1181-1182. [本文引用:1] [JCR: 3.541]
[6] 郭桐生, 史 云, 曲 芬, . 肝硬化患者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败血症[J]. 肝脏, 2007, 12(5): 368-37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