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婷婷,女,1979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基础检验。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是临床检验广泛应用的仪器。日常工作对冷凝集标本是37 ℃水浴处理后进行检测,但此方法不能消除所有冷凝集素对标本的干扰。现将发现的1例红细胞冷凝集的干扰和处理方法。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1岁,因“上腹痛4 h余”来义乌市中心医院就诊,经化验血淀粉酶(Amy):3 355 U/L,血常规示白细胞(WBC):8.30×109/L,红细胞(RBC):1.08×1012/L,血红蛋白(Hb):109 g/L,血小板(PLT):123×109/L,CT检查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脾脏增大,拟“急性胰腺炎,胆囊结石”收住入院。入院后胃镜检查发现胃角部溃疡,病理报告胃腺癌(部分印戒细胞癌),浸润至黏膜下,行“胃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2. 仪器和试剂
日本Sysmex公司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原装试剂和高、低浓度两水平质控品,在日常工作中随机检测,结果均在控。温湿度仪为北京东方长城众鑫工贸中心生产。
3. 实验方法
实验中发现标本肉眼可见试管壁上有明显小片状凝块,颠倒混匀后凝块仍存在,涂片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有凝集现象,置37 ℃水浴30 min后,试管壁上小片状凝块消失,判断为红细胞冷凝集。
将标本置37 ℃水浴30 min后立即在XE-2100上检测,仪器出现RBC Agglut(红细胞凝集)和Turb/Hb(混浊/Hb干扰?)等报警信息。同时涂片观察到红细胞有凝集现象。记录到室内温度为16 ℃和相对湿度为45%。
将室内温度提高到25 ℃,相对湿度为38%,并稳定后,再将该标本置37 ℃水浴30min后立即在XE-2100上检测,仪器未出现报警,涂片中也未观察到红细胞凝集现象。
4. 统计学方法
各参数2种方法处理后检测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分析,测定数据以

2种方法处理后,WBC、Hb、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见表1:
![]() | 表1 37 ℃水浴30 min后室温16 ℃、25 ℃测定结果 |
冷凝集素是冷反应型抗红细胞抗体,在0 ℃~4 ℃时最易和红细胞膜抗原结合,是较强的凝集红细胞的一种,可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的抗体,多数是IgM型,亦可为IgG型、IgA型,但极少见,低效价一般没有临床意义。一般在16 ℃以下可发生凝集,30 ℃以上不发生凝集[ 2]。很多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病毒和支原体感染、癌症、白血病、妊娠等都可出现冷凝集[ 1]。该患者为恶性肿瘤患者。当标本有冷凝集出现时,数个红细胞凝集成一起,一并通过红细胞计数小孔,导致RBC计数,HCT假性偏低,而Hb是采用SLS(SULFOLYSER)Hb检测方法测定,故冷凝集对Hb无影响。而对由RBC、Hb、HCT计算的参数MCV、MCH、MCHC造成假性偏高。该标本经37 ℃水浴30 min后立即测定,无论室温的高低对WBC计数和PLT计数结果都无明显差异。多数文献报道了冷凝集的处理方法,如经37 ℃水浴不同的时间后立即进行检测[ 3, 4, 5],进行血浆置换[ 5],重新采血后立即测定[ 5], 37 ℃水浴后在不同的仪器上检测[ 6],但均未发现实验室温湿度。本次实验发现的标本经37 ℃水浴30 min后在室温为16 ℃、相对湿度为45%的实验室中检测时仍有凝集现象,而当温度提高为25 ℃、相对湿度为38%时未出现凝集,提示此类标本遇温度较低的进样针、样品旋转阀、反应室、检测器时会迅速出现凝集现象。XE-2100运行要求实验室温度为16 ℃~30 ℃,相对湿度为30%~85%,虽检测时温湿度均在仪器要求范围内,但室内温度越高,对冷凝集处理效果越明显。综上所述,遇到冷凝集标本,经37 ℃水浴一定时间后,应选择温度高的实验室检测,此方法对红细胞冷凝集处理简便易行,可避免出现RBC、HCT假性偏低,MCV、MCH、MCHC假性偏高,尽可能保证结果准确性。
[1] |
|
[2] |
|
[3] |
|
[4] |
|
[5] |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