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为减少临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分离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经VITEK-32或VITEK-2 COMPACT 60(2007年11月以后)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呈逐年递增趋势,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率最高,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和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XDR-PA)感染率上升明显;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在保健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血液科等患有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老年患者、重大外科手术等危重症患者,以及免疫能力低下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
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逐年增多,应加强耐药监测,建立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感染控制措施,减低医院感染率。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trend of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of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 infection.
MethodsAll kinds of samples from Inpatient Department in Jinan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11 were collected. The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by VITEK-32 or VITEK-2 COMPACT 60(after November 2007), and the susceptibility testing was determined by Kirby-Bauer metho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by WHO-NET 5.4 software.
Results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11,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 infection had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producing strains was highest. The infection rates of pandrug-resistant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 hospital infections ha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the monitoring of drug resistan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preven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ate of hospital infections.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多重耐药(mutidrug-resistant,MDR)主要是指细菌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t,PDR) 是指细菌对所有临床上可获得的抗菌药物均耐药。广泛耐药(extensive-drug resistant,XDR)是指细菌对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耐药,但仍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为进一步加强MDR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遵照指南精神,为更好地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现将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医院感染菌株进行统计分析。
1.菌株来源
分离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
2.仪器和试剂
VITEK-32或VITEK-2 COMPACT 60(2007年11月以后)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其配套鉴定卡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各种培养基购自济南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药物敏感性纸片为英国Oxiod公司产品。
细菌培养、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1]要求进行标本的接种、培养,分离菌株经VITEK-32或VITEK-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其配套鉴定卡鉴定,并配以补充手工试验,如42 ℃生长试验、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等,试验方法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1]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判读标准按照当年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M100文件。
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网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重复分离到的相同病原菌)。
共检出多重耐药菌2 371株(首次分离),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阳性菌株最多,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PDR-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和XDR-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 检出菌株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检出3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ue, CRE)。具体检出情况见图1:
各年度多重耐药菌在相应菌种中所占比例如下:产ESBL酶的株菌占当年所检测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总菌量的比例由2006年至2011年依次为:62.25%、58.89%、69.65%、73.96%、73.72%、88.79%;MRSA占当年所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总菌量的比例由2006年至2011年依次为:47.72%、48.78%、43.42%、53.96%、41.98%、59.02%;自2008年检出第1株XDR-PA后,其占当年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总菌量的比例由2008年至2011年依次为:0.45%、1.69%、11.15%、19.59%;自2009年检出PDR-AB后,其占当年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总菌量的比例由2009年至2011年依次为:7.76%、28.57%、50.27%。具体检出情况见图2:
2006~2011年各年度检出多重耐药菌数量及其构成比见表1:
![]() | 表1 2006至2011年检出多重耐药菌构成表[株(%)] |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困扰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了解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构成、分布、感染特点等基本信息是控制和减少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环节。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检出多重耐药菌2 371株(首次分离),以ESBLs阳性菌株最多见,其次是MRSA,检出菌株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s菌株和MRSA在相应菌种中所占比例分别由2006年的62.25%、47.72%增加到了2011年的88.79%、59.02%。由于ESBLs的作用底物广、易播散、数量种类不断增加,个体差异大,对临床治疗造成了很大威胁[ 2]。 PDR-AB、XDR-PA在2006年、2007年均未检出,自2008年检出第1株XDR-PA后,PDR-AB、XDR-PA检出数量逐年快速增长,2011年统计结果显示PDR-AB占所有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已达50.27%,XDR-PA占所有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为19.59%,对这些菌株的抗菌药物治疗已进入“后抗菌药物时代”,另外2011年检出3株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在整体多重耐药菌的构成上,产ESBLs菌株始终在整个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中所占比例较大,但自2008年始,PDR-AB、XDR-PA所占比例逐年增多,至2011年,二者占到22.54%,使产ESBLs、MRSA的菌株所占比例相应减少,分别由2006年的86.11%、13.89%左右降到了66.90%、10.14%。
济南军区总医院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居前5位的科室是:保健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及血液科,可能与这些病区的患者年老体弱、自身抵抗力低下且患有基础疾病长期住院、长期平卧易形成坠积性肺炎,大剂量激素、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易诱发二重感染[ 3, 4],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有关。患者病程普遍较长,长期应用于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4]和传播。PDR-AB、XDR-PA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神经外科、保健科、重症医学科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可以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主动外排泵、改变药物作用靶点和形成生物膜等机制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尤其是能形成生物膜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危害更大[ 5]。对产生生物膜的PDR-AB必须采取隔离患者、专人护理、使用专用医疗设备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5]。MRSA在外科病区的发生率要高于内科病区。有研究显示,在患者住院时普遍进行快速MRSA筛查不能降低医院内MRSA感染发生率[ 6],也就是说,对MRSA感染的管理,保护易感人群比控制传染源更加重要。
多重耐药菌主要来自于痰等呼吸道标本(>50%),与文献[ 7, 8]报道一致。这可能与临床上的送检习惯有关,济南军区总医院呼吸道标本约占所有送检标本的50%。对痰标本细菌培养的临床价值存在很多争议,呼吸道定植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可能病原菌[ 9],实际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数量和比例还有待证实。其次是中段尿和分泌物,这主要与临床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菌株多)为主有关,在分泌物感染标本中,MRSA的感染率相对较高,与医院获得性MRSA携带者的接触可增加MRSA定植的风险[ 10],应引起重视。通过加强MRSA筛查和监测,及时隔离MRSA感染患者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控制MRSA的蔓延[ 11]。从血液等无菌体液分离菌株有确切的临床意义,但这些菌株中多重耐药菌所占比例远低于以上标本,其原因尚不得而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目前国内医院感染状况较为严重,当前的首要工作是掌握我国各地区各医院院内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率和感染率,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感染控制措施,引起临床足够重视,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