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蔡瑞云,女,1963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免疫学检验工作。
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也是研究热门之一。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多种肿瘤患者血浆TuM2-PK水平升高,而且与肿瘤的生长、侵袭、淋巴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目前有关TuM2-PK对直肠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检测了直肠癌患者血浆TuM2-PK水平,探讨TuM2-PK在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收集瑞安市人民医院和瑞安市红十字医院肿瘤外科2012年3月至12月住院的直肠癌患者153例,男107例,女46例,年龄46~82岁;收集同期直肠良性病变患者48例,其中直肠息肉26例、低级别直肠上皮内瘤变15例、高级别直肠上皮内瘤变7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42~73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直肠癌患者术前未接受任何放化疗。 随机选取无肿瘤史、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2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男20名,女11名,年龄39~72岁。
1.样本收集 所有对象均于早晨采用EDTA-K2抗凝管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 1 h内离心分离出血浆存于-80 ℃备用。
2.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瑞士帝肯TECAN SUNRISE全自动酶标仪,检测波长为450 nm。TuM2-PK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由德国ScheBo ò Biotech AG公司提供,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以TuM2-PK>15 U/mL判断为阳性结果[ 1]。
3.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用纯化的人丙酮酸激酶M2型抗体包被微孔板,血浆样本中的TuM2-PK与之结合反应,再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颜色深浅与样本中TuM2-PK水平成正比,用酶标仪读取标准液与样本的吸光度( A)值,检测中需制定标准曲线,标准液由厂家提供,通过标准浓度与对应的 A值在CURVE EXPERT软件下建立标准曲线,然后通过样本的 A值算出样本TuM2-PK浓度。
采用SPSS13.5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以
直肠癌组血浆TuM2-PK水平为(26.23±5.36)U/mL,明显高于直肠良性病变组[(18.52±3.66)U/mL]及正常对照组[(17.68±4.02)U/mL] ( P均<0.05)。而直肠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直肠癌患者血浆TuM2-PK阳性率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临床TNM分期有关,见 表1。
![]() | 表1 直肠癌不同临床病理参数TuM2-PK表达阳性率的比较 |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直肠癌组与直肠良性病变组TuM2-PK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性能分析。血浆TuM2-PK检测直肠癌的敏感性为62.09%、特异性为79.16%、阳性似然比为2.20、阴性似然比为0.49、阳性预测值为90.47%、阴性预测值为39.58%。
丙酮酸激酶(PK)是糖酵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40 000,主要以由4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形式存在,有2种结构基因(L基因、M基因)和4种同工酶。4种同工酶通常以酶的活性四聚体形式存在,但在肿瘤细胞中主要以磷酸化丙酮酸低亲和力的二聚体形式存在。这种二聚体的M2型PK被称为TuM2-PK,与磷酸烯醇丙酮酸亲和力很低,因此,会导致磷酸烯醇类物质的大量堆积,DNA合成的增加[ 2]。TuM2-PK在增生细胞中呈普遍表达,但在恶性肿瘤中呈现过度表达,恶性肿瘤这种异常能量代谢是TuM2-PK增高的主要原因。在肿瘤的坏死或转移的过程中TuM2-PK会被释放到外周体液中,因此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TuM2-PK[ 3]。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直肠癌组血浆TuM2-PK水平明显高于直肠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 P均<0.05),而直肠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0.05)。由此可见,确定TuM2-PK的医学决定水平可用于区别直肠的良、恶性病变,这与卢仁泉[ 4]等对胃癌的研究结果相似。直肠癌患者TuM2-PK的阳性率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是否有淋巴转移以及临床病理TNM分期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无关。虽然TuM2-PK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但随着浸润的加深,TuM2-PK的阳性率也呈增加趋势。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血浆中TuM2-PK水平就越高;有淋巴转移的患者TuM2-PK阳性率高于未发生淋巴转移的患者。在临床病理TNM分期中,Ⅲ~Ⅳ期患者血浆TuM2-PK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这些结果均明确表明直肠癌患者TuM2-PK水平随着癌细胞生物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采用ELISA检测TuM2-PK,试剂中包被的2种单克隆抗体针对TuM2-PK不同的位点,避免了与其他PK同工酶的交叉反应,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发现TuM2-PK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2.09%、72.16%,低于Hardt等[ 4]的报道,灵敏度也低于叶维洁等[ 6]的报道,但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血浆TuM2-PK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癌细胞的生物学状态,反映了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如果能通过本地区大规模人群的研究,确定TuM2-PK的阳性判断阈值,将有助于提高TuM2-PK的临床应用价值。
[1] |
|
[2] |
|
[3] |
|
[4] |
|
[5] |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