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血清铁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原永明1, 张菁2, 周雪颖1, 韩倩1
1.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237
2.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肝科,上海 200237
通讯作者:张箐,联系电话:021-64535555-8621。

作者简介:原永明,男,1963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及管理工作。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铁含量与肝癌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铁(Fe)、铁蛋白(Ferr)、转铁蛋白(TRF)含量。结果 75例肝癌组患者Fe、Ferr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RF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Fe、Ferr和TRF的含量检测与肝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肝癌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关键词: 血清铁; 血清铁蛋白; 血清转铁蛋白; 肝癌
中图分类号:Q5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3)06-0534-02
引言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在许多生理功能中起重要的作用,包括氧的运输,电子能量传递及DNA合成等。铁过量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的关系已经在动物模型和细胞试验中得到证实,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铁负荷的升高增加了多种人类肿瘤发病的风险[ 1]。铁过量与肿瘤的发病机制包括:铁促进活性氧产生,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并活化多种酶,使核酸、蛋白质变性,导致肿瘤抑制器基因和DNA修复基因的突变[ 2]。所以说,铁离子如果在体内存在过剩,则其毒性极强,可成为细胞损害之原因。本实验选取一定数量肝脏中有铁沉积肝癌病例和肝脏中无铁沉积肝癌病例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铁(Fe)、铁蛋白(Ferr)和转铁蛋白(TRF)含量的检测,旨在揭示铁含量与肝癌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来源

所选择的75例病例均来自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区院肝科门诊,其中肝脏中铁沉积肝癌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岁;肝脏中无铁沉积肝癌患者35例, 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51岁。诊断均根据B超或CT扫描或进行核磁共振影像检查明确诊断。肝癌病例均为原发性肝癌,另外选取正常对照组60名,男30名,女30名,平均年龄42岁,全部来自我院健康体检人群,均排除了肝功能异常。对以上3组标本分别进行Fe、Ferr、TRF 3项指标的检测。

二、仪器和试剂

以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仪,使用罗氏试剂检测Fe;以西门子BN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Ferr、TRF。正确按照仪器及试剂的标准SOP文件对3组标本进行检测。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肝癌铁沉积组、肝癌无铁沉积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 t检验及求 P值,测定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肝癌患者铁沉积组、肝癌患者无铁沉积组中Fe、Ferr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TR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癌患者铁沉积组Fe、Ferr的含量高于肝癌患者无铁沉积组,TRF含量低于肝癌患者无铁沉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见 表1

表1 肝癌组与对照组血清Fe、Ferr、TRF测定结果
讨论

肝脏中存在铁会对肝脏造成损伤。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点,肝癌患者铁沉积组、肝癌患者无铁沉积组中Fe含量均远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之间的含量变化不大,这主要是:无论是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还是其他原因形成的肝癌均有铁的参与[ 3]

Ferr主要在肝脏合成并储存,作为肿瘤标志物且与铁代谢密切相关的敏感指标,当肝脏受到损伤时Ferr会异常升高,且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呈平行关系。刘俊峰等[ 4]在研究肝病中Ferr含量时发现,肝癌患者组Ferr和Ferr含量增高的值明显大于健康组、慢性乙肝组及肝硬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癌患者铁沉积组Ferr含量不仅远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明显高于肝癌无铁沉积组,与上述报道一致。其升高机制可能在于过度铁的沉积,由于铁的毒性对肝细胞的破坏力是巨大的,造成Ferr含量的异常升高,这也说明肝脏中有铁沉积比肝脏中无铁沉积或少量沉积的肝癌患者肝细胞的损伤更大,病情更严重。

TRF是与铁代谢有关的蛋白质,其主要由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时,TRF含量会降低,肝损伤越严重,TRF降低越明显。血清TRF含量可作为肝脏疾病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5]。本研究中肝癌2组TRF结果均远低于正常对照组,与Fe检测结果一致,无明显差异。TRF在肝癌患者中含量的下降主要还是由于肝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合成TRF的数量大大减少。与此相反, TRF的生成量减少,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能力下降,也使得肝脏功能进一步下降。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血清Fe、Ferr、TRF含量的检测与肝癌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血清Fe、Ferr、TRF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敏感指标,对肝癌的治疗、疗效观察、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Kabat GC, Rohan TE. Does excess iron play a role in breast carcinogenesis? An unresolved hypothesis[J].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07, 18(10): 1047-1053. [本文引用:1] [JCR: 3.2]
[2] 张江. 铁在恶性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及与细胞周期、自由基的联系[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08, 31(2): 129-131. [本文引用:1]
[3] 沈永青, 刘贝, 石振华, . 铁过载与癌症的发生[J]. 中国肿瘤临床, 2012, 50(21): 1675. [本文引用:1]
[4] 屈锐, 刘锐, 谢云波, . 铁蛋白在慢性肝病和肝癌中表达情况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9, 6(23): 3545-3548. [本文引用:1]
[5] 原永明, 周雪颖, 韩倩, . 血清铁、铁蛋白、转肽蛋白、触珠蛋白和α2-巨球蛋白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2, 27(6): 500-50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