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颖,女,1978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su,HPV)是一种小的DNA双链病毒。20世纪70年代Zur Hausen[ 1]首次证实HPV感染为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肯定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根本原因。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与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 2]。同时HR-HPV亚型的分布与地区、环境、人群结构相关[ 3]。为了解浙江丽水地区妇女HR-HR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特征,我们对健康体检妇女宫颈拭子标本的13种HPV高危亚型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收集2011年2月至2011年5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50名妇女的宫颈拭子标本,年龄24~86岁。
HR-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之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仪器为安捷伦 Mx3000P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仪。
将标本管加入1 mL生理盐水后涡旋振荡混匀,吸取液体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6 000× g离心5 min,沉淀加无菌生理盐水1 mL混匀,6 000× g离心5 min,再重复洗涤1次。沉淀加提取液50 μL混匀,100 ℃裂解10 min,6 000× g离心5 min,取上清液4 μL作为PCR反应模板。PCR反应条件:95 ℃预变性2 min,93 ℃ 10 s,62 ℃ 50 s,共40个循环,单点荧光检测在62 ℃。操作过程严格按试剂盒使用说明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依据试剂盒说书提供的判断标准。Ct值<38时检测结果为阳性,Ct值显示UNDET或40,表示标本低于检测限,报告为阴性,如标本Ct值显示38~40之间,需重复检测,如结果仍在38~40之间,则判断为低于检测下限,报告为阴性。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50名体检妇女标本中HPV阳性73例,阳性率为11.23 %。感染最多的前5位亚型依次为HPV52 (2.62%)、HPV39 (1.69%)、HPV58 (1.23%)、HPV68 (1.08%)和HPV56(0.92%)。HR-HPV各亚型感染率见 表1。
![]() | 表1 HR-HPV 各亚型感染率[例(%)] |
HR-HPV感染率高峰值为50~59岁组,检出率为15.09%。30~39岁组检出率为12.98%,40~49岁组检出率为9.03%,≥60岁组检出率为12.22%,均明显高于20~29岁组(5.49%),见 表2。
![]() | 表2 不同年龄组女性HR-HPV感染统计 |
HPV是一组DNA内切酶谱不同,外壳蛋白质抗原各异的嗜上细胞病毒的总称,又分为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连续而漫长的过程,高危型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最基本的原因,低危型HPV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类良性病变。加强对妇女HR-HPV的早期诊断,采取有效的监测与防治措施可降低宫颈癌发生及死亡。
本研究结果表明,650例标本中共检出HR-HPV阳性73例,检出率为11.23%,略低于蒋旭峰等[ 4]对金华地区236例可疑患者13.1%(31/236)的检出率。从各亚型的分布分析,感染最多的亚型依次为HPV52、HPV39、HPV58、 HPV68。有关HPV亚型分布各地区报道[ 5, 6, 7]均有所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感染亚型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出明显的人群特征。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妇女宫颈HR-HPV感染存在明显的年龄分布特点, 50~59岁组检出率(15.09%)、30~39岁组检出率(12.98%)明显高于20~29岁组检出率。与王红旗等[ 8]对6 868例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状况报道的略有不同,特别是50~59岁组。可能与女性病毒潜伏、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被再次激活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对妇女宫颈HR-HPV感染的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妇女宫颈病变的检出率,特别是对于高龄妇女宫颈疾病的筛查,加强健康教育及HR-HPV感染预防,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