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P-Cadherin、CK-19及MMP-9的变化
严宏娟
龙游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 龙游 324400

作者简介:严宏娟,女,1975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P-钙黏蛋白(P-Cadherin)、细胞角蛋白19(CK-1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4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浓度,并以4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虽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浓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血清P-Cadherin、CK-19与MMP-9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7、0615,P均<0.01),血清P-Cadherin与CK-19呈正相关(r=0784,P<0.01)。结论 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P-钙黏蛋白; 细胞角蛋白1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3)04-322-02
引言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明显增加,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肿瘤[ 1]。由于甲状腺肿瘤多起病隐匿,体征不明显,生物学特性多变,一般良、恶性肿瘤的症状和体征亦无明显的区别,极易误诊。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其特性是侵袭和转移。淋巴结转移是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分期和治疗的主要因素,发生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对其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有必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入住龙游县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甲状腺的患者,按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分为甲状腺良性肿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42例,其中男12例,女30例,年龄21~70岁;甲状腺乳头状癌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20~71岁,无淋巴结转移者20例,伴淋巴结转移者22例。另选取龙游县人民医院正常健康体检者42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男16名,女26名,年龄18~72岁。各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常规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P-钙黏蛋白(P-Cadherin)、细胞角蛋白19(CK-1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试剂盒均由武汉中美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测定。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 x- ±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 q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甲状腺疾病各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水平比较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 P<0.01);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虽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 表1

表1 各组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浓度比较( x- ±s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者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浓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1)。见 表1

二、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相关性分析

血清P-Cadherin、CK-19与MMP-9呈正相关( r分别为0547、0615, P均<0.01),血清P-Cadherin与CK-19呈正相关( r=0784, P<0.01)。

讨论

甲状腺的良性增生性病变、良性腺瘤和癌都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不同、手术处理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鉴于甲状腺腺瘤中约10%~15%病理证实为恶性,约20%可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故及早确诊尤为重要[ 1]。钙黏蛋白是一类钙离子依赖性转膜糖蛋白,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关[ 2]。P-Cadherin是由细胞分泌的酶,该酶原可促进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细胞角蛋白属于中微丝蛋白家族,是上皮细胞骨架的组成部分,表达于正常上皮以及上皮源性原发肿瘤及其转移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在甲状腺病变中均有表达[ 3]。CK-19分子是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增生的一个有用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锌离子依赖性内肽酶。MMP-9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蛋白水解酶,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4]

本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 P<0.01);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虽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的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提供了重要条件。张静等[ 5]的研究显示CK-19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乳头状增生的鉴别。因此,CK-19可能是区分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的一个高灵敏度的标记物[ 6]。王兵等[ 7]的研究表明MMP-9 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而在淋巴结转移和临床进展期甲状腺癌病例中,MMP-9表达明显增强,与本研究结果相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adherin、CK-19与MMP-9呈正相关( r分别为0547、0615, P均<0.01);血清P-Cadherin与CK-19呈正相关( r=0784, P<0.01)。三者表达上调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相关。其可能机制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表达的P-Cadherin、CK-19和MMP-9通过某种机制共同促使肿瘤细胞增殖,刺激肿瘤细胞与纤维连接蛋白黏附,提高肿瘤细胞的能动性,促进肿瘤向恶性发展。

综上所述,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否能作为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或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还需要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新杰, 李清怀, 张学东, . 细胞角蛋白、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刊, 2008, 43(4): 47-48. [本文引用:2]
[2] 刘晓峰, 荀春华, 喻芳菊. 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与肾癌侵袭转移的关系[J]. 检验医学, 2010, 25(1): 67-70. [本文引用:1]
[3] Cheung CC, Ezzat S, Freeman JL,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diagnosi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 Mod Pathol, 2001, 14(4): 338-342. [本文引用:1] [JCR: 5.253]
[4] 阳丹才让, 樊海宁, 邓勇. 血清中MMP-2、MMP-9水平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关系的分析[J].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9, 30(4): 258-260. [本文引用:1]
[5] 张静, 丘钜世, 陈金培, . CK19、CK2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 18(2): 181-184. [本文引用:1]
[6] 潘丹, 陈国荣, 卢何莲, . CK-19和CKH在甲状腺病变的表达及诊断价值[J]. 浙江医学, 2009, 31(5): 588-590. [本文引用:1]
[7] 王兵, 尚培中, 谷化平, . 甲状腺乳头状癌MMP-9和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 26(5): 4-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