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钟志敏,女,1971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学工作。
目的探讨血清顶体蛋白酶抗体(AcrAb)与精子蛋白17抗体(Sp17Ab)对不孕不育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患者及48名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血清AcrAb、SP17Ab,采用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serum anti-acrosin antibodies (AcrAb) and anti-sperm protein 17 antibodies (Sp17Ab) in infertility. Methods The levels of serum AcrAb and Sp17Ab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60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and 48 healthy subjects(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21世纪,不孕症将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据统计我国已婚夫妇中有10%~15%的人不孕,其中20%以上不明原因的不孕患者可以归结为免疫因素[ 1]。免疫不孕症是由多种免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其相关的自身抗体包括抗精子抗体、抗心磷酯抗体、抗卵巢抗体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抗精子抗体。 抗精子抗体可以通过多环节影响生殖,例如降低精液质量、影响精子活力、抑制精子穿透宫颈黏液或阻止精子穿过透明带,也可以干扰精卵融合以及干扰胚胎的植入、发育,诱发流产[ 2]等。
其实抗精子抗体是精子抗原多种成分的组合,而非所有的抗精子抗体都与不孕有关,只有那些针对在受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精子靶抗原的抗精子抗体才有可能影响生育。顶体蛋白酶(Acr)及精子蛋白17(Sp17)是精子2个重要抗原。对Acr及Sp17的认识和检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不孕不育症提供重要的信息。我们通过检测不孕不育症患者血清精子蛋白17抗体(Sp17Ab)及顶体蛋白酶抗体(AcrAb),探讨其在不孕症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为临床不孕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不孕不育症组 选取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不孕科诊断为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患者60例,入选标准:婚后或同居1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患者。其中男30例,年龄28~36岁;女30例,年龄24~35岁。
2.对照组 随机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常育龄者(已婚并育有一子以上)48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名,年龄25~32岁;女24名,年龄24~35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美国USCNLIFE公司,批号为H022T、11162T)。Thermo MK3型酶标仪(美国热电公司)。
清晨空腹抽取所有对象静脉血,分离血清。血清AcrAb和Sp17Ab测定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在630/450 nm双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A)值,计算机分析数据。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 以标准品的水平为横坐标,以标准品的 A值为纵坐标,用curveexpeot软件绘制标准曲线。见 图1、 图2。
2. 根据标本 A值在该曲线上查出相应Sp17Ab及AcrAb含量。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
不孕不育症组男、女性血清Sp17Ab、AcrA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男、女性( P<0.01)。见 表1。
![]() | 表1 不孕不育症组及对照组血清Sp17Ab、AcrAb含量比较( |
不孕症的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不孕症是指凡育龄期妇女婚后同居2年,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未避孕而又2年以上不再受孕者。前者称原发性不孕,后者称继发性不孕。现在专家越来越多倾向于凡育龄期妇女婚后同居1年,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未受孕者就可以称为不孕,就应该积极治疗。在众多导致不孕不育的因素中,免疫性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免疫不孕症是由多种免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其相关的自身抗体有抗精子抗体、抗心磷酯抗体、抗卵巢抗体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抗精子抗体。抗精子抗体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正常生育的多个环节,从而导致不孕不育。正常的生育过程中成熟的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在女性生殖道内降解酶的作用下,降解顶体表面的去能因子使精子获能;获能的精子运行到输卵管壶腹部与卵子相遇,精子与卵丘细胞接触,发生顶体反应,顶体酶释放解离放射冠的卵泡细胞、分解透明带,使精子和卵子直接接触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
人类精子具有多种抗原成分,目前已涉及100多种,可分为表面抗原、核抗原、胞质抗原等[ 3],但并非所有的抗原成分引起的抗精子抗体都与不孕有关。抗精子抗体是精子抗原多种成分的组合,不能精确、可靠的检测出特异性靶抗原的抗体。所以在抗精子抗体阴性的患者中不能解释不孕、不育的原因。只有那些针对在受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精子靶抗原的抗精子抗体才有可能影响生育。迄今发现的精子特异性抗原就有14种[ 4],如乳酸脱氢酶C4(LDH-C4)、人精子细胞膜结合型透明质酸酶(PH-20)、Acr、Sp17等。其中Sp17与Acr是在顶体反应及受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精子抗原。Acr和Sp17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Acr及Sp17的功能降低与不孕不育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可能是引起不孕不育的重要免疫因素。但在正常情况下,男性和女性体内没有或仅有少量AcrAb和Sp17Ab。在男性体内,精子被血睾屏障分离,精子与循环系统的免疫细胞无法接触,体内不易产生AcrAb和Sp17Ab。在不育患者体内出现AcrAb和Sp17Ab异常升高的原因不明,可能与手术、外伤和生殖道感染等使血睾屏障遭到破坏有关,男性体内发生精子的自身免疫反应,产生AcrAb和Sp17Ab。在女性体内,生殖道发挥屏障作用,精子抗原不能与免疫系统直接接触,且精液中存在的免疫抑制物可抑制女性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女性体内也少见AcrAb和Sp17Ab。精子对女性而言是同种异体抗原,当丈夫精液中缺乏免疫抑制因子、生殖道感染[ 5]或患性传播疾病时,Acr和Sp17通过女性生殖道破损的黏膜进入上皮下,接触B淋巴细胞,女性体内就会产生AcrAb和Sp17Ab[ 6]。
Acr又称顶体素,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双链糖蛋白分子。Acr是一种功能蛋白质,具有多个功能位点:一是蛋白酶的催化活性位点,二是与顶体内膜结合的疏水区域,另外还有与精子和ZP融合有关的糖基结合位点[ 7]。主要水解卵透明带及卵黄膜,利于精子顺利地穿过卵透明带和卵黄膜,与卵细胞结合,从而完成受精过程。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孕不育症患者血清AcrA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生育者。AcrAb能使Acr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刘雅峰等[ 8]研究表明Acr数量的减少、活性的降低会影响卵丘的分解及对透明带的穿透,干扰精子与卵子结合,受精卵形成受阻,提示AcrAb可以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Sp17是一种在成熟精子细胞和精子中表达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能与硫酸葡聚糖如硫酸乙酰肝素结合,促进硫酸乙酰肝素介导的细胞与细胞黏附和聚集。这一机制参与许多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受精过程中,Sp17通过与卵细胞透明带表面的乙酰肝素结合参与顶体反应来促进受精[ 9]。在精子的顶体反应时有高水平的表达,在受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孕不育症患者血清Sp17Ab明显高于正常生育者,Sp17Ab可能影响Sp17的功能,而Sp17功能的降低直接影响到受精能力,导致男、女性不孕不育症的发生。
本研究还发现不孕不育症组男性与女性患者血清中AcrAb、Sp17Ab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其中一方或双方体内存在着AcrAb或Sp17Ab含量升高,均可能引起不孕不育症。AcrAb、Sp17Ab含量的升高可能抑制顶体反应或抑制受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和反应,影响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引起不孕不育症的发生。通过对不孕不育症患者AcrAb与Sp17Ab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男、女性患者AcrAb与Sp17Ab均无相关性( r值分别为0 .17、 –0 .20, P均>0.05),表明AcrAb与Sp17Ab之间没有相关性,是彼此独立的2个抗体,可单独作为不孕不育症的检测指标,也可联合检测提高敏感性。
综上所述,AcrAb与Sp17Ab是在受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精子靶抗原的抗精子抗体,其含量的异常升高与不孕不育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检测此2项指标有助于不孕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