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作者:粟军,联系电话:028-85422372
作者简介:曾婷婷,女,1980年生,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检验工作。
调查健康人群及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尿液电导率的变化,探讨尿液电导率的临床应用。
方法收集健康人群436名,超声多普勒确诊的肾脏、输尿管结石患者348例,使用UF1000i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检测尿液电导率。
结果健康人群随机尿液电导率呈正态分布;40岁以上人群较40岁及以下人群电导率降低(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尿液电导率下降,而结石大小对电导率变化不构成影响。尿液电导率不能作为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性实验,但可以作为筛查实验,结合尿沉渣分析仪的其他检测指标提示临床医生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测确诊泌尿系统结石。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urine conductivity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urinary stones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rine conductivity.
MethodsA total of 436 healthy subjects and 348 patients with kidney and ureter stones diagnosed by ultrasound were enrolled. UF1000i automatic urine sediment analyzer was used to determine urine conductivity.
ResultsRandom urine conductivity showed normal distribution in healthy subjects. Urine conductivities of healthy subjects who were older than 40 years old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subjects who were 40 years old or younger (
Urine conductivities in patients with urinary stones are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subjects,and the size of urinary stone does not influence the urine conductivity. Urine conductivity can not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test of urinary stones,but can be used as a screening experiment to remind doctors doing ultrasound to detect urinary stones combined with the other urine parameters.
尿液电导率(urine conductivity)反映尿液中粒子的电荷,与质点的种类、大小无关,与尿液中带电离子(钠、氯、钾、钙等)具有相关性[ 1]。健康人群尿液电解质各种成分构成及所占比例相对稳定,相应电导率在一定范围波动,但在形成结石后电解质与正常人相比存在着差异,反映为电导率的改变。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均可引起肾脏或其他器官病理改变,严重者可致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死亡。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逐渐改变,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2]。目前结石病患者多需彩色多普勒确诊,相对诊断较为复杂,且价格偏高。鉴于以上原因,我们采用UF-1000i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对各种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尿液电导率测定,试图了解产生结石后电导率改变情况,探究其是否能方便、尽早的提示结石的存在。
选择健康人群436名(年龄20~80岁,男231例,女205例),排除各种急、慢性感染、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疾病、烧伤和肌肉损伤、心脏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痛风、肝胆管疾病、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甲亢或甲减、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各系统肿瘤、2周内服用药物、肥胖[体重指数(BMI)≥28]、怀孕或产后不足1年、6个月内做过手术、4个月内献血或输血、吸烟量>20支/d、饮酒量>30g/d。结石患者545例,排除糖尿病、高血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肾移植、狼疮性肾病等(年龄16~87岁,其中肾结石患者31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38例)。
体检人群尿液电导率数据来源于体检当天,结石患者尿液电导率数据来源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结石前后2 d之内。
日本Sysmex公司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用一次性清洁、干燥、防漏、惰性材料的尿杯[ 4],收集健康体检人群和结石病患者随机尿液(女性注意避免阴道分泌物的干扰),以UF-1000i尿沉渣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测试在2 h内完成。
相对固定操作人员;仪器检测状态良好,实验前经过校准、校准验证,检测当日室内质控在控,近期室间质评成绩优秀。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直方图,进行两样本 t检验、线性回归等分析。
436名健康人群尿液电导率范围为2~40 mS/cm[
1.按年龄分组统计 40岁及以下人群中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电导率与健康人群电导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石患者间因结石部位不同部分也有统计差异,输尿管结石患者与肾脏结石患者相比,电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0岁以上人群中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电导率与健康人群电导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2种结石患者间电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6)( 表1)。
![]() | 表1 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和尿路结石患者尿液电导率 |
2.按性别分组统计 将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分别按性别分组进行两样本 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2)。
![]() | 表2 不同性别健康人群和尿路结石患者尿液电导率 |
3.结石大小和电导率关系 肾脏结石患者的结石大小为0.4~4.0 cm,不同结石大小的患者尿液电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3)。用结石患者的结石大小与电导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40岁及以下和40岁以上人群中均无相关性。
![]() | 表3 结石大小不同的肾脏结石患者电导率 |
4. 电导率对结石病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 以超声多普勒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尿液电导率的结石病诊断绘制ROC曲线图,40岁及以下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254[ 图2(a)],40岁以上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296[图(2b)]。
尿液电导率反映尿液电解质导电能力,与渗透压正相关,反映肾浓缩功能。我们调查了四川健康人群尿液电导率,其分布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电导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超过40岁健康人群尿液电导率偏低,估计与年龄较大的人群肾脏浓缩尿液功能降低有关,因其尿液浓缩不足,导致尿液电解质含量偏低,电导率下降。本结果与丛玉隆等[ 3]的报道相符。健康女性电导率较男性低,可能与女性月经、内分泌等特有生理特征及生活习惯有关,但其差值在统计学上不存在差异( P=0.61),这与丛玉隆等的报道不符,估计与纳入标本量有关。
目前关于结石患者电导率变化没有趋于一致的结论,有报道尿液电导率在尿路结石患者中增高[ 4],也有报道结石患者同健康人群比较无差别甚至降低[ 5, 6]等。本研究提示:首先,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患者,尿液电导率明显下降,且40岁以下输尿管结石患者与肾脏结石患者相比,电导率明显降低。究其原因可能有:(1)患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尿液中结石占据泌尿系统腔道,排尿不畅,导致肾脏水压升高,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限,致电导率降低;(2)结石患者疼痛,患者会自觉性经常性饮水,致尿液稀释电导率下降;(3)输尿管结石通常为肾结石完全或部分滑落至泌尿道,在肾结石与结石堵塞输尿管双重作用下,肾脏损伤加重,重吸收功能下降,致电导率更低。其次,女性尿路结石患者尿液电导率低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性别对尿路结石患者的电导率无显著影响。结石体积不是影响尿液电导率大小的因素。尿液电导率不能作为结石病的诊断性实验,这是基于对40岁以上、下人群,尿液电导率对结石病诊断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均<0.3所得出。
总之,本研究证实电导率在结石患者筛检方面确有一定意义,患有结石的患者电导率整体较正常人偏低。电导率是尿液分析中的一项参数指标,获取标本方便、安全,检测简单、快捷,因此,对于临床中出现腹痛、腰痛的患者,了解电导率、结合尿沉渣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均一性红细胞)等,可提示临床医生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及早发现结石。
[1] |
|
[2] |
|
[3] |
|
[4] |
|
[5] |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