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琳芸,女,1980年生,硕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工作。
研究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总结164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64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病例中,14例(9%)为胞浆纤维型,150例(91%)为胞浆颗粒型。79例(48%)为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单阳性,其中9例检测出特异性抗体;85例(52%)为合并抗细胞核型自身抗体阳性,其中53例检测出特异性抗体,2组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检出率低,可能为常规抗体谱以外的其他抗体。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能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多与抗细胞核型自身抗体同时出现。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ti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MethodsA total of 164 patients with anticytoplasmic autoantibody positive were retrospected.
ResultsIn the 164 cases with anticytoplasmic autoantibody positive, 14 cases (9%)were fibrillar pattern, and 150 cases(91%)were speckled pattern. Anti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were singly positive in 79 cases(48%), and the specific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in 9 cases. Anticytoplasmic and antinuclear autoantibodies were both positive in 85 cases(52%), and the specific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in 53 case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existed between the detection rates of the specific antibodies in the 2 groups(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specific antibodies in anti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is low. The specific antibodies of anti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might beyond the ordinary autoantibodies. Anti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could be detected both in autoimmune and non-autoimmune disease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anti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usually appear with antinuclear autoantibodies.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能检测到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多种荧光类型的自身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荧光类型的名称目前国内尚缺乏标准化,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I/LA2-A文件[ 1],可分为核颗粒型、核纤维型、核仁型和胞浆型等,其中主要是抗细胞核型自身抗体。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的荧光模型缺乏特征性,其临床意义不甚清楚。本研究对164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类抗体的临床意义。
164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患者来自2010年1至8月住院患者,男28例,女136例,年龄3~78岁。各疾病均符合其诊断标准。抽取受试者静脉血,分离获得血清,立即检测。
LeicaDM2500多功能显微镜购自德国Leica公司; PBT-X4生物芯片识别仪购自南京大渊公司;抗核抗体IgG检测试剂盒购自德国欧蒙公司;8项自身抗体IgG蛋白芯片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大渊公司。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标本中的自身抗体,生物基质为HEp-2细胞及猴肝细胞生物薄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模型。抗双链DNA(dsDNA)、抗干燥综合征A抗原抗体(SSA)、抗干燥综合征B抗原抗体(SSB)、抗DNA拓扑异构酶-1抗体(Scl-70)、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Jo-1)、抗Smith抗体(Sm)、抗U1核糖核蛋白(U1-RNP)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ib-p)均用蛋白芯片法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特异性抗体检出率以及不同疾病抗体组成的比较均采用 R×C列联表的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164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标本中,14例(9%)为胞浆纤维型,150例(91%)为胞浆颗粒型,见 图1。
![]() | 图1 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荧光图(×400)注:a图为HEp-2细胞浆内位于细胞核一侧出现帽状荧光;b图为HEp-2细胞浆内分散的颗粒荧光;c图为HEp-2细胞核周围粗颗粒荧光;d图为HEp-2细胞浆内弥散的颗粒荧光;e图为HEp-2细胞浆内细密的粉尘状颗粒荧光;f图为HEp-2细胞浆内的粗颗粒荧光;g图为HEp-2细胞浆网状纤维荧光;h图为HEp-2细胞浆束状纤维状荧光 |
二、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与其他自身抗体的相关性分析显示,79例(48%)为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单阳性,其中9例(11%)检测出特异性抗体;85例(52%)为合并抗细胞核型自身抗体阳性,其中53例(62%)检测出特异性抗体,2组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95, P<0.01)。所有标本中合并抗细胞核型自身抗体阳性及特异性抗体检出例数,见 表1。
![]() | 表1 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标本特异性抗体检出例数 |
三、164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病例中,99例(60%)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重叠综合征等,65例(40%)为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心肺疾病等。99例自身免疫性疾病中68例为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合并抗细胞核型自身抗体阳性;65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48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单阳性,两者自身抗体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26, P<0.01),见 表2。
![]() | 表2 不同病种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 |
以商家提供或自制的人上皮细胞HEp-2细胞作为基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标本是目前临床上筛检抗自身抗体的主要方法[ 2]。HEp-2细胞表达大量的细胞浆抗原,可用于检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与抗细胞核型自身抗体比较,大多数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荧光模型缺乏特征性,其临床意义不甚清楚,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总结分析164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情况,以探讨该类抗体的临床意义。
164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病例中,91%为胞浆颗粒型,9%为胞浆纤维型,52%病例同时存在抗细胞核型自身抗体阳性。自身抗体的最终区分需要使用纯化的抗原,而到目前为止,并不是所有的自身抗体荧光模型都已确定其特异性抗体。本实验室使用的自身抗体谱为常规的自身抗体,包括抗dsDNA、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抗Sm、抗U1-RNP及抗Rib-p。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单阳性组特异性抗体检出率为11%,而合并抗细胞核型自身抗体阳性组的特异性抗体检出率为62%,明显高于前者。已明确荧光模型为抗细胞浆型的抗体有2种,即抗Rib-p与抗Jo-1[ 3]。本研究总结的164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标本中共有33例出现抗Rib-p阳性,6例出现抗Jo-1阳性,其中79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单阳性病例中检出抗Rib-p阳性6例,检出抗Jo-1阳性2例。以上数据提示大部分的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检出率低,可能为常规抗体谱以外的其他抗体。
自身抗体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本研究分析显示,164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病例中,99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68例为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合并抗细胞核型自身抗体阳性;65例为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48例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单阳性,提示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与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能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多与抗细胞核型自身抗体同时出现,而在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多单独出现。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分析的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40%为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支原体感染等)。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不明确,其中有不少研究显示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与病毒或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密切相关,比如EB病毒、柯萨奇病毒、人巨细胞病毒、解脲脲原体等感染患者可检测出自身抗体[ 5, 6, 7, 8, 9],这些微生物的蛋白或多肽可能存在与自身抗原相似的表位而诱导交叉反应,导致自身免疫的发生。有报道认为发生这些感染的患者在初期可无任何自身免疫的症状,感染急性期(数天)随着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而出现某些不典型的症状,但在此阶段临床尚不能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某些患者可能在感染慢性期(数周或数月)逐渐发展成为临床能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此时感染已被清除,常导致难以确定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10]。本研究检测的这些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有可能处于感染急性期而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对于这类患者,临床医生应继续追踪观察或告知其注意病情变化,以早期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受到临床认识、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等因素的制约,本研究总结分析的结论有限,但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关于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存在以下问题:(1)大部分的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不能确定特异性抗体或抗原,需要总结特征性的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的荧光模型,研究其对应的特异性抗体及其抗原成分;(2)对于抗细胞浆型自身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该抗体阳性对于疾病的活动性、疗效及疾病预后监测等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对于尚未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可追踪观察其抗体水平及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