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宏,女,1977年生,学士,技师,主要从事医学免疫学检验工作。
了解近3年南京地区儿童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市儿童医院送检的血培养标本检出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4 232例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2 489株病原菌,分离率为17.5%,其中革兰阳性菌2 082株,占83.6%,革兰阴性菌344株,占13.8%,真菌63株,占2.6%。革兰阳性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为主,革兰阴性菌检出率较高的为大肠埃希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敏感,对青霉素耐药严重。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
结论南京地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血培养检出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blood culture of children in Nanjing during recent 3 years.
Methods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blood culture of children in Nanjing Children'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1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Totally 2 489 isolates of bacteria were collected from 14 232 blood culture samples. The isolation rate was 17.5%. A total of 2 082 isolates of Gram positive bacteria accounted for 83.6%. Gram negative bacteria and fungi accounted for 13.8% (344 isolates) and 2.6%(63 isolates), respectively. The main of Gram positive bacteria was coagulase negative
Gram positive bacteria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blood culture of children in Nanjing. Drug resistance is serious in these isolates. We should recognize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s and the indic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to use antibiotics reasonably.
血液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明确血液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有重大意义[ 1]。本研究对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市儿童医院14 232例血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收集2009年 1月至 2011年 12月南京市及周边地区来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诊断或疑诊为败血症、菌血症)的患儿血液标本共14 232例。 重复多次送检取第1次阳性结果进行分析。
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 3D 240)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仪(VITEK 2 Compact)及配套耗材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纸片购自英国Oxoid公司,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 (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 标本采集及培养
无菌采集患儿血液标本3~4 mL注入BD公司的儿童血培养瓶,充分混匀后置于血培养仪中,阳性标本按常规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进行分离培养。
2. 菌种鉴定
挑取纯菌落先做涂片染色、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再根据操作规程选择相应的鉴定条做鉴定。
3. 药物敏感性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MRS)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 ESBLs)检测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2008~2010版文件选择药物和判定结果[ 2]。
采用 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
14 232 例血培养标本共检出阳性标本2 489例, 阳性率为17.5%。在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082株(83.6%),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 CNS)1 453株(58.4%);革兰阴性菌344 株(13.8%);真菌63株(2.6%)。见表1:
![]() | 表1 2 489株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敏感,对左氧氟沙星(除肠球菌)较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耐药严重。见表2:
![]() | 表2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严重。检出产ESBLs菌株59株,包括产ESBLs大肠埃希菌30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9株。见表3:
![]() | 表3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本研究结果显示,近3年来南京地区儿童血培养的分离率为17.5%,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83.6%,分离率居首位的是 CNS。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南京市儿童医院血培养均采用双侧双瓶采血方法,这对排除CNS为污染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北京儿童医院、浙江省儿童医院、广州儿童医院的研究报道显示,过去败血症常见的致病性较强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沙门菌等,如今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小, 而内源性低毒力条件致病菌的检出率则逐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 CNS已占主导地位,非发酵菌感染亦有增多趋势[ 3, 4, 5]。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报道的情况相似。CNS因不产生血浆凝固酶,毒性微弱,曾被认为极少引起感染,但最近的研究表明, CNS能产生多糖胞间黏附素等致病因子,有一定的致病能力, 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菌种[ 6],而儿童由于免疫功能不全是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易感者,另外由于侵入性诊疗技术及新的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在儿科的广泛应用,也增加了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
主要革兰阳性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在89.7 %以上, 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35.0%,说明葡萄球菌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根据 CLSI规定, MRS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论其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如何,均应报告耐药,故本研究显示MRS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MSS)。目前国内在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血液感染时首选万古霉素,而国外已有多例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报道[ 7],因此要严格控制临床万古霉素的使用,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由于广谱青霉素和第3代头孢菌素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尤其是产 ESBLs菌株的播散,使得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高[ 7]。本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出革兰阴性菌共344株,占病原菌总数的13.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产 ESBLs 菌株59株,包括产ESBLs大肠埃希菌30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 29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产ESBLs 菌株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 和阿米卡星较敏感。
综上所述,近3年南京地区儿童血培养中病原菌以CNS为主,病原菌耐药严重,多重耐药菌株常见,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缓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