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月,女,1971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基因研究。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离的广泛耐药(XDR)-鲍曼不动杆菌(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情况。
方法用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仪对AB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20株XDR-AB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20株XDR-AB均携带了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acquired resistant genes against aminoglycosides in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XDR)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ests of AB were performed by phoenixTM-100 automatic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analyzer, and the AB identification was confirmed by
Of the 20 isolates of XDR-AB, the detection rates of
All of the 20 isolates of XDR-AB carry not only
鲍曼不动杆菌( Acintobacter baumannii, AB)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而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XDR)-AB更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引起医院感染爆发和流行的主要条件致病菌,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1]。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愈来愈强。为进一步了解XDR-AB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我们检测了20株XDR-AB的10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以及外排泵基因。
20株菌株均分离自2011年5至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ICU患者的痰液标本。
细菌鉴定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仪做初筛, 由于生化鉴定法无法区分AB和醋酸钙不动杆菌, 故本组菌株进一步做 gyrA和 parC基因扩增测序( gyrA引物P1:5'-AAATCTGCCCGTGTCGTTGGT-3'; P2:5'-GCCATACCTACGGCGATACC-3'。 parC引物P1:5'-AAACCTGTTCAGCGCCGCATT-3';P2:5'-AAAGTTGTCTTGCCATTCACT-3'。 gyrA和 parC基因引物序列由无锡新区虎马生物信息学工作室提供),测得序列经上网(www.ncbi.nlm.nih.gov)BLASTn比对进一步确认为AB。菌种鉴定以分子鉴定为准。药物敏感性试验在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仪上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2011年的判断标准进行。由于国内外报道者对XDR的定义不尽相同,为此本研究综合文献[2, 3]定义XDR菌株,必须是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常用头孢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且仅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方作为被研究对象。
挑取经纯培养的单个菌落,置入0.5 mL的Eppendorf离心管(内已事先预置新鲜配制浓度为200 ng/mL的蛋白酶K溶液400 μL), 放置56 ℃水浴2 h(消化细菌细胞膜裸露DNA),然后改放置95 ℃水浴10 min(灭活蛋白酶K)。放置-20 ℃冰箱保存备用。
10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以及外排泵 adeB基因检测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试剂盒以及阳性对照DNA均由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提供,完全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全部PCR引物由无锡新区虎马生物信息学工作室设计并获授权使用。靶基因引物识别序列和目的产物长度见表1:
![]() | 表1 靶基因引物识别序列和目的产物长度 |
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者均进一步做荧光法测序以确认亚型(委托上海铂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美国ABI公司的3730型毛细管全自动测序仪上进行)。读序工具软件为Chromas,测序结果用Chromas直接做BLAST Search比对。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抗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而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却为天然化合物的半合成衍生物。近年来,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愈来愈强,与该类药物的滥用直接相关[ 4]。特别是XDR-AB的大量出现,人类已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本研究从ICU分离的20株AB除对多黏菌素敏感外,对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常用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均出现耐药。但多黏菌素对肾脏的损害较多见,并不适合XDR-AB治疗。目前可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联合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替加环素联合治疗XDR-AB重症感染[ 5, 6]。
AB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使进入细菌胞内的药物失去生物活性;基因突变致细菌膜通透性降低导致药物摄入量减少[ 7, 8, 9];细菌主动外排机制增强;细菌产16S rRNA甲基化酶, 使其甲基化而导致与药物亲和力下降;细菌16S rRNA或小核糖体蛋白编码基因突变,药物无法与突变的靶位结合[ 7, 9, 10, 11]。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产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可经质粒、整合子等移动遗传元件介导,可在同种或异种细菌间转移,为获得性耐药。而细菌膜通透性改变、16S rRNA编码基因突变及外排机制增强突变均为细菌的看家基因突变,为固有耐药,在细菌中只能垂直传播。AdeABC是AB中重要的外排泵系统,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多药耐药的AB(AYE株)存在AdeABC外排泵系统, 而敏感株(SDF株)则不存在该系统[ 12]。AdeABC外排泵系统可外排氨基糖苷类药物以及其他药物, adeB基因则编码外排泵蛋白AdeB。
本研究检测20株XDR-AB的10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以及外排泵 adeB基因,每株XDR-AB均携带了 armA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外排泵 adeB基因。同时发现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率也较高, ant(3 ″) -Ⅰ和 aph(3) -Ⅰ均为95 .0 %, 而 aac(3) -Ⅰ、 aac(6 ') -Ⅰb分别为90.0%和30.0%。可见本组XDR-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可能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和AdeABC外排泵系统相关。因此应定期监测XDR-AB流行趋势,加强细菌耐药机制研究,为控制医院感染、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